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第一次展示了什么叫做现代战争,而伊拉克的那规模庞大且师承苏联的钢铁洪流,在信息化现代作战体系里几乎如同一堆破铜烂铁般任人宰割。
美军针对伊拉克那38天的精准空袭如同晴天霹雳,给我国上下指战员敲响了警钟。要知道,苏联在入侵阿富汗时,几颗重型炸d就能完全掀翻一整座山。
众多高性能炸药的不断问世,已经让敌人的“犁地打击”不再是给山头松松土那么简单了。
如果我国想要重演抗美援朝的剧情,依靠穿插迂回去战胜美军的想法恐不现实。在信息化一体战争中,体系、代差、和军备质量几乎决定了一切。只有数量上的优势,只代表着牺牲数量的沉重代价。
事实上,美军在之后台海危机中出动双航母编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国军队如不能完成现代化,能否自保尚且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何谈解放台湾?何谈冲出第一岛链?”
自此,中国军队加速了现代化转型,短短二十多年就震惊整个世界。
美学者:中国军队正不断和我们平起平坐说出这句话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莉森(Graham Allison),他本人以研究古巴导d危机而闻名。
在不久前的文章中,他反复呼吁美国政府必须重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强调“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已经可以覆盖到第二岛链。预计只需4年,中国军队打击美军关岛基地就会像打击第一岛链的目标那样轻松。”
此外,艾利森还列举了2021下半段中国所取得的部分军事成就,他声称“中国不仅快速建造了数百个导d发射井,还至少两次成功试验了部分近地轨道轰炸系统(FOBS)。
而该系统配备了可以高超音速机动的乘波体载具,美军情报系统既无法提前做出感知,也无法用现有的手段进行拦截。”
虽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类似的报道予以了否认,并强调那些不过是“正常进行的航天试验”罢了。
但中国军队在此前公开展示的各种先进军备中,已经被证实的确存在美国无法依靠其现有的导d防御体系进行有效拦截的高超音速武器。
但令美国真正头疼的地方是什么呢?不仅中国和俄罗斯有这种先进武器,甚至连朝鲜也已经“自主研发成功”并对外公开展示了同类武器。
为此,美国国防部给下属研究机构下达了死命令,但截止目前为止换来的结果却是“三次试射已全部失败”,这无疑给了想继续插手台海问题的美军当头一棒。
2018年,当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在和下属们研究“台海冲突中美国是否会输掉的时候”,他们得出了只有意味深长且略显无力的结论:“也许吧!”
中国军队依靠这类先进武器的降维打击,加上常规作战能力上的不断强化,在战斗力上已经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了。
而且在美国国防部在最近的一次模拟真实台海冲突的兵棋推演中,中美双方的比分已经从2016年前后的“37开”,变成了令人目瞪口呆的“0比18”,美国正是得0分的那个。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速度之快,几乎打了在场的所有人一耳光。
如果说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面对中国发射导d的威慑,所采取的回答是“派遣两艘航母前往压制”。
那么等到下一次台海危机,也许美国的航母刚刚驶出横须贺港口,或者正在跨越印度洋的途中,台海方面的对抗就已经以一边倒的形势完全结束了。
艾利森强调“美国必须转变思路!”为了让一些美国人重新认清世界格局,从过去看待中国的思维里走出来。艾利森教授强调说,“美国主导全球军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一超多强的格局早已被完全打破,美国也不再是一家独大。”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在所有作战领域都享有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优势。他们可以在想要部署军队的时候立刻部署,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进行集结,并按照所想的方式进行战斗。
但现在这些已经是过去式了。美国在所有领域都要面对中国的竞争压力,无论是在天空、陆地、海洋、甚至在太空和网络空间里都是如此。这是一场全新的挑战,他警告美国政府:“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否则将无法战胜后者。”
在阐述美国该如何转变思路这个问题上,他首先就遇到了所有美国总统最忌讳的问题,也是当年艾森豪威尔最担心的事,那就是美国的军费问题以及在研发/采购领域的效费比的问题。
这一点就非常有趣了,为什么美国每年有七千多亿的军费投入,却被中国两千亿规模的军费投入不断赶超?正常来说不应该是中美之间的军力差距不断扩大吗?这就必须重回美国经济“去实向虚”的问题了。
毕竟美国军工的配套企业大多已经不在美国本土,就连F-35的涂装材料都依靠从中国进口。
相比之下,中国99.9%的武器都在国内自主生产,不仅成本可控,也没有额外的运输负担和保密成本,甚至在采购时也不需要倒腾汇率。
如果再加上美军庞大的海外战争消耗,一来二去,中美两国对于各自军费的利用率可谓天差地别。中国军费的采购占比目前是34%,规模可以达到700亿美元。
而美国虽然坐拥7000多亿美元的天价军费,却只有15%的采购占比,换算下来也不过才1100亿美元。
但就是这700亿对1100亿美元,美国还必须面对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这里拿中国的“055大驱”和美国最新的“阿利伯克3”举例,055的造价大概是8.3亿美元一艘,但一艘阿利伯克3的造价却达到了20亿美元以上。
即使如此,阿利伯克3依旧没有搭载综合射频系统,也没有一体化桅杆,连双波段雷达也不如055,在作战性能上完全处于劣势。
而最近曝光的美国国防部采购事件,其用以替代老式悍马的新式军用车辆,虽然和民用版本有着将近90%的零件通用率,价格却和民用版的3万美元天差地别,达到了惊人的30w美元一辆。
从这些细节不能看出,美国的庞大军费在购买力上其实压根就比不上中国,甚至可以说被中国碾压了。
这就是中国可以下饺子一样的造军舰,而美国却只能拿一堆PPT出来的对线真正原因。
表面上,这里面有着美国军队和军工复合体互相勾结,恶意虚报的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美国的实体产业空心化,变得严重依赖全体产业链。
所以,美国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应该在其自身的军工产业上,而军工产业的高度,某种程度上是国内民用产业的技术领先和商业优势所不断累积的结果。
一来二去,美军转变思路的底层方向得指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就重新回到了美国的经济问题上。没错,说得正是MAGA。
美国军队能够先于美国经济独自伟大吗?事实上,美国军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确伟大过”,曾几何时,F-22/B-2的惊艳登场一度让人怀疑美军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外星科技。
但事实是,当美国经济的相对实力在全球反恐战争打响后就一路走低,美国军队再也没有了让全世界“惊为天人”的感觉。
当美国经济不再一枝独秀的时候,美国的军队也就“不再伟大”。这次俄乌冲突,俄罗斯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问题——“在现代化作战体系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军费,那么再多的技术积累都近乎白搭,你可以造出来但你用不起。”
短期来看,这只是缺钱的问题,长期来看,却反映着军用技术优势能否保留迭代的问题。
这就是个“军用转商用,商用转军用”的互相扶持问题,但是如果两边都没有了实体产业,又该往哪里转呢?
毕竟纸上谈兵和纸上建军都是同样的道理。哪有单靠设计图就能制霸战场的国家呢?
虽然艾利森教授在文章中含糊其辞地表达了对于军工复合体的不满,也对于美国政府从经济角度入手如何转变自身思路做出了建议。
但这些无疑都是杯水车薪,并不符合美国主流政界思想中的“短期内必须见效”的共识。
所以,他同时也提醒美国政府,被超越并不意味着就是失败的主义,美国应该立刻扭转局势,制定更有想象力的战略,先行强化自身相对于中国的“不对称优势”以解燃眉之急。
美国的不对称优势的确存在,中国依然还要追赶不得不说,中国军队大力发展不对称优势,一举改变战争格局的做法给美国人上了一课。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在更多地方依旧更有领先,他们也可以集中发展针对中国军队的不对称优势。
当中国军队突破第二岛链进入深蓝之后,就意味着我们的陆基优势几乎帮不上忙了。
在美国看来,这时候的中国才是那个“挑战者”,也是“进攻的一方”。
所以他们这些年的海上防线建设就可以被看成是主场方面的优势,即“一旦战线被主动拉长,遏制中国走出国门的对抗均势,就会演变成美国在远洋作战中的不对称优势”。
美国完全可以在这些固有前期优势上进行特定投入,加以迟滞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这就是中国需要不断追赶,反复破解的地方。
理论上,美国的这种远洋优势还可以维持至少二十年,这足以给美国争取到内部经济大刀阔斧改革的时间,最终达到完全转变军队内外发展思路的效果。
但是,如果美国一直抱着遏制中国的心态来发展自己,这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也许前苏联时期“苏攻美守”的那段教训已经说明了一切,当这种思维得以真正激发的时候,美国似乎就已经输给了对手。如果不是苏联自己棋差一步,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翻盘。
但美国要记住,中国并不是苏联,冷战思维是不可取的。也许他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尝试与中国合作,把“敌人”变成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