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我“函授”MIT的教育经历——对美国大学教育制度的认识

卫哲:我“函授”MIT的教育经历——对美国大学教育制度的认识,第1张

卫哲:我“函授”MIT的教育经历——对美国大学教育制度的认识

· 这是第435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2k+ ·

· 卫哲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2021年,我大儿子Daniel过五关斩六将,被MIT(麻省理工学院)的Operation Research(运筹学专业)的Data Science and Business Analytics研究生项目录取。这个项目有2000多人报名,只录取了五六十人。

自2021年8月Daniel顶着疫情去MIT上课以来,每周我会和儿子视频一次,交流他上一周的学习内容,所以,我几乎成了这个课程的“函授生”。

很幸运,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hua Angrist是这个课程中的一位老师。这个课程是一个刚刚满六年的新课程,毕业生在美国的大公司中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六年多以前它是一个两年的项目,后来调整成一年半,现在进一步调整成一年的课程。

更为恐怖的是,学校把这一年课程中最难的五门课压缩在第一个学期,用四个月左右时间学完。Daniel在这前四个月几乎每周只能睡20多个小时,学习时间甚至超过了华尔街投行每周90-1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很多课是两三天的学习后,马上紧接着一次考试。

最初我对这样高强度”填鸭式”的教育也深感不理解,但三四个月后,学校拿来了十几家公司非常贴近实战的咨询项目,我才理解学校这种高强度填鸭式教育的苦衷是为了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这些数据分析、建模型的基本功。

我一度觉得这些课程这么快地学完,会不会学了就忘。但紧接着这些实战案例的训练,让所有的学生把三四个月所学的内容,马上能够使用上。这十几个公司的项目有美国的零售巨头梅西百货、联合利华,甚至一度还有美国军方提出的如何用优化算法和模型,更有效地扫除美军在阿富汗埋的地雷?

众所周知,美国匆匆撤离阿富汗,最终这个项目没有付诸实施,但其他的项目都是各家大公司拿出自己的真实数据,提出业务优化和改进的诉求。项目委托3个小组,每个小组2-3位来自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建立数据模型,提出优化方案,再拿回企业进行实战使用,比出优劣。

印象最深的是Daniel做的第一个项目:美国最大的连锁药房,公司拿出历史真实数据,让学生们做促销库存优化和促销定价管理。三个小组跑下来的实战,Daniel的小组获得第一,因为他的小组比其他的小组高出了2%的业绩,而这2%对这个连锁药房来说是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营收的增加,这让Daniel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对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也是他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再比如说为美国最大的冷链公司之一Lineage Logistic提供流程优化的课题,完成后,大儿子心有不忍地说这个模型会让很多仓库的工作人员失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进零下20多度的冷库,我告诉他这并不是一个人类很热爱的行业和岗位,不要担心仓库的工作人员没有更幸福的人生和工作,但我也确实看到这样的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数据模型巨大的威力。

项目告一段落以后,课程进入了第三阶段,增加了更多商业和管理的课程,也有更多的课程和MIT的MBA学生开始一起上。我觉得这样的安排非常理想,因为对这些还没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只有先经历了一两家真正的商业企业实战项目,再和他们谈商业谈管理才有意义。

很快这个课程将进入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有第二次更大的项目,更长的实习,从GM通用汽车到DOOSAN斗山挖掘机,到FLAG各大互联网公司,再到麦肯锡、艾森哲这样的咨询公司中拿来继续贴近实战的真实项目。由这个专业的学生继续两人一组,做长达两到三个月的实习。这些项目的复杂程度,比如Daniel最心仪的GM通用汽车的项目,既要通过数据对新能源车的电池的损耗做五年的预估,又要结合新能源车的智能屏幕,做精准广告的优化,项目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第一次的商业项目。

站在曾经做过十年CEO的管理者的角度看,我认为第二批的项目更多会要求这些企业跨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协同,恰恰是在商业课和管理课之后,再来接触这样的大型项目,对学生更有帮助。

经历四个阶段以后,这个专业的学生根本不用愁工作。他们将成为美国各大公司、咨询公司最抢手的毕业生。MIT的院长,在开学时候的发言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建议学生,不要去用我们这样的数据剖析从事华尔街这样的金融工作,而应该在更多的实体企业来实现自我的价值。所以他们这么优秀的学生,每年去华尔街的比例非常低,而是大多数去了美国的实体企业、互联网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我也看到麦肯锡、埃森哲、贝恩、BCG这些老牌的咨询公司都在飞速地增加数字化咨询部门,这些咨询公司几乎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要多少。

通过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国大学和企业项目的结合非常紧密,对学生的实战化培养完全没有从学校到社会的脱节,我也期待着Daniel在即将开始的大型咨询项目上取得的成绩。这些大型咨询项目,每家公司对每个MIT在读的学生给予2万美元的奖学金和每月8000美金的房屋补贴,让他们还没有走出校门就感到自身的价值。

2022年1月份,小儿子Dennis也开启了在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学习历程。我又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关注美国一流音乐学院对年轻人的培养体系,开启我的第二段“函授”人生。

从他入学第一二周就进行了大量的考试,从音乐、听力、钢琴水平、演唱技能,到英语水平都做了统一的考试,考试以后,所有的科目都分为一级到四级的排名,完全推出了一个个性化的、分级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果被定位四级的话,这门课只需要学一个学期;如果被定位一级的话,这门课需要学四个学期。对Dennis来说,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是个性化的定制,这和我们国内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太过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出现一门课有人觉得难、有人觉得容易的现象。

尽管我是音乐的门外汉,但我对伯克利音乐学院如何真正实现我们教育鼻祖提出的因材施教、分类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MIT和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上,我盼望着向身在波士顿的两个儿子继续“函授”下去,进一步地了解和发现中美大学教育的不同之处。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99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