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赋予一段人生力量,因为思考,所以存在,因为思考,所以传承。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
《沉思录》
作者 |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们,要有闲暇时间反省自我,不断学习历练人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它主要探讨什么是善,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这是一本很难读的哲学著作,但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书中凝聚着作者思想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至今仍给我们带来许多教益与启迪。
在《沉思录》中,作者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同时,《沉思录》告诉人们,不要执着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放弃那些只对作为动物存在的人有用的东西。
《少年时鲜衣怒马》
作者 | 少年怒马
如果历史的长河是一列列的纵坐标,鲜衣怒马少年时便是沿着这纵坐标在前进,但是少年安得长少年却是穿梭在这纵坐标里的横坐标。
少年,完全是按照人物在讲述,每一个人物的从生到死,而鲜衣怒马也是再讲一块又一块的故事。怎么说,我先看的少年,后看的鲜衣怒马,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顺序,当然,如果你对每位诗人和时代背景都足够了解的话,就无所谓了。这样的顺序,会让你在单支的故事里又穿插了别的枝条,让整个故事变得丰满了起来,不然鲜衣怒马里一笔带过的一些事情,你如果没有少年里的讲述,你可能并不能很理解。换个角度读诗,去发现不同的诗意,一篇篇名篇背后的故事,在书中等待与你相遇。
《查令十字街84号》
作者 | 海莲·汉芙
《查令十字街84号》由美国作家海莲·汉芙所著。这本短短90页的书,以书信体讲述了一个延续20年的温情故事。书中收录了1949年至1969年间数量众多的真实信件,通信的双方,分别是作者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及其家人、书店员工等。
故事开始于1949年作者海莲嗜书如命,但因生活拮据,以及对纽约书店中庸俗新版书的不满,她按照报纸广告的推荐,写了一封信寄到了伦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希望能在那里买到绝版旧书。
她很快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回信,书店找到了她想要的书并寄来给她,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海莲收到了书,感到很高兴,于是又给书店回了信,求购另外的书。 因为奇妙的缘分,一来二去,这远隔重洋的书信联络就持续了20年。
虽然每封信件简洁短小,但情真意切,妙语横生,读来轻松愉快。掩卷后,令人回味无穷,久久感动于字里行间的情谊。遗憾的是,直到1969年弗兰克去世后的几个月,在书店即将拆迁时,海莲才有机会来到伦敦这家书店。通信双方遗憾地错过,最终也未曾有机会谋面。
从书信自然、真实的口吻中,读者感觉到通信双方如在眼前。女作家海莲活泼、妙语连珠,是典型的纽约女子;而弗兰克则措辞拘谨、彬彬有礼,字里行间流露出英国绅士的儒雅气质。
他们的每一封信,不仅传递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蕴含着超越私利的问候与关怀,书信如同一个透明的容器,盛放下他们澄澈无私的情怀。阅读这一封封书信,我们甚至也在字里行间忘却了现实生活里所必须面对的辛酸和苦难。
信中没有过度的矫饰和夸张的情感,一切都是淡淡的。但从字里行间,读者仍然可以窥到文字背后那深沉、真挚的情感。他们虽然国籍不同、境况不同、生活不同、人生阅历也不同,但两颗心却在碰撞之间演绎了这个温暖全世界的故事。
故事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那份透过文字的爱书之情,更在其书写的通信方式。“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这种通讯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湮灭于岁月长河,现在的我们,聊天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及时,却再也没有了写下书信时的字字斟酌与期待回复的急迫之情。
摘录:“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我捧着它,生怕污损它那细致的皮装封面和米黄色的厚实内页。看惯了那些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大量印制的美国书,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全人类就是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地狱变》
作者 | 芥川龙之介
该作描述了一位服务于封建公侯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至上的理想境界、把握真实的美,在明知封建领主堀川大公因霸占自己女儿不成而恼羞成怒设下的陷阱,还不惜残酷地牺牲自己的女儿,完成了一幅妖血斑斑的“地狱屏风图”而后自杀的故事。
《地狱变》取材于日本古籍《宁治拾遗物语》卷三中的《绘佛师良秀喜欢火烧自家记》和《古今著闻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狱屏风图》的故事。该书发表于1918年,当时日本经历了两大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这两次战争均以日本的胜利而结束。战争的胜利和巨额的战争赔款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机会。但伴随而来的则是其国内社会和思想上的矛盾亦日益趋向深刻和尖锐。
芥川写的地狱,没有地震之类的天灾,没有活不下去的困境,只有一个在自己坚持到极致的事情上遇到世界之地狱本质的人。这本小说的意图当然是人间和人与人之间才是真正的地狱。美好的善良的情感和事物,似乎只能够引起人们对其的羡慕和向往。只有丑的恶的,才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改变现实世界的决心,并为之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实际的行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那些深深揭露人性丑恶的作品,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文学上的,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地一笔,也促使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狱变》就是这样。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便将“修罗,恶鬼,地狱,畜生的世界,不总是在现世之外。”的这样的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
摘抄:1.那晚的梦相当可怕。他站在茂密的树林中,从齐腰高的纸拉窗的缝隙看向里面的餐厅。那里有个什么都没穿,浑身赤裸的小孩子,正脸朝这边躺着。明明是个孩子,脸上却像老年人一样布满皱纹。
2.暗中疑惑生,何曾识真容,春宵梦不及,依稀尚可凭。
3.种种杂念经过涤荡,眼泪也毫无痛心之感,只剩下单纯的悲伤。
4.荒冢亦惆怅,悲怀一恸声断肠,萧瑟秋风凉。
作者 | 李俊希 吴乐鹏 许怡萱 夏铎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