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高大上的简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看上去高大上的简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第1张

看上去高大上的简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前几天有个师弟找我聊天诉苦,抱怨现在应届生工作难找,除了考公和进银行,别无去路。作为一个一路读书上来的学生,简历薄得可怜,投出去基本都是石沉大海,连自己都不愿多看两眼自己的简历。

我让他发过来,我看一下,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通篇都透露出三个字----“没底气”。

具体是怎样的了。首先,个人经历,基本流水账,从高中到硕士。其次,获得成果,基本都是无关痛痒的校级、院级奖项、干货极少。最后,个人特长,唱歌、运动什么的。

这可能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真实写照,毕竟大学里取得拔尖成绩的也是凤毛麟角,他们也不需要花心思做简历,硬干货足以让他们横行。

那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应届毕业生,在第一次踏入社会的时候该如何展现自我了?这第一份简历就是自己的名片,该如何好好打造了?好在我为师弟把简历“美颜”了一下,他也算是收到了第一份面试邀请,去一家券商看看,具体的面试技巧我后续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

那么如何打造自己的简历?第一点,你要确定,简历不是资质审查,只是HR扫一眼,看有没有能打动他的人。那么我们要做的就很简单了,让HR在这扫一眼的时候多停留一下,或者留下自己的闪光点,这样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在简历上的注水,和公司招人在招聘启事上的注水,程度和性质都差不多。

看招聘,要求都高得吓人,必须得是会造原子d的。结果入职了发现工作异常简单,基本就是做茶叶蛋的。原因就是招聘启事注水了。

负责线下实体推广→大概率就是让你发传单。负责数据统计和分析→大概率就是让你打电话和做表格。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很有可能以后让你给全部门的人定外卖。

公司招聘都在美化包装工作内容,反过来求职者包装自己的简历也无不可。

精通新媒体运营→主要为爱豆拉票打call运营各种群策划活动。沟通能力较强→办公室气氛组,各种八卦传递者。执行能力强→平时从来不学习,考试前能撑着熬夜复习从不挂科。

这些都不叫撒谎,就是合理包装,本来就是在说真事,只是用比较光鲜的词汇讲出来而已。

职场的逻辑就是如此,你以为它是一个市场营销学工商管理学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语言学和文学的问题。它从事的事情和大家的吃喝拉撒日常没有任何不同,但它擅长弄出专业的特有词汇进行包装。

职场基本就是打电话发微信发邮件做PPT做表格开会,就这些。

但说出来就变成了:数据分析,战略分析,推广,营销,策划,拓展,规划。

这些还只是基础词汇包装,更高级的,就以兼职卖过东西为例:

销售产品:参与设计该产品,发掘比较优势(看产品说明书);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跑供应商);为不同客户进行专业化私人订制(推销)。

这段话前段时间特别流行,简单来说就是做个PPT,跟老板说一下我们这个app和功能怎么宣传和运营。但包装下就变成了上面的样子。

求职本质上也是一回事:

你掌握了语言,你掌握了表达,你就掌握了工作资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3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