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首发于:BOSS直聘(ID:bosszhipin),转载请私信联系。
从本月22日开始,各省份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接下来千禧宝宝们即将填报志愿,也就是选择去哪个城市的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就读。
都说“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脑子进的水”,如何不让将来毕业就业的你不后悔现在选报的专业?
这里有一份由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观察》供你参考,对于已就业的职场er也是一份对比参照。
话不多说,先来看看2018年就业竞争力30强专业,嗯哼,你的专业是否上榜?
接下来请看专家对本次报告的详细解读:
新工科专业竞争力整体走高,智能科学跃居前三过去一年来,在教育部牵头下,我国“新工科”建设进入快车道,这也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
随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逐渐加速,掌握前沿技术和交叉学科技能的新工科人才愈发抢手。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就业竞争力30强专业中,近半数为新工科专业,涉及:
计算机科学、电子通信、智能科学、生物医疗、材料、航空、能源等诸多领域。
分布更为广泛,显示出新工科专业齐头并进的趋势。
从具体排名来看,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连续3年蝉联桂冠,信息安全排名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紧随其后。今年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应届生就业竞争力较去年同期增长10%及以上。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过去一年中就业竞争力增幅最快的专业,竞争力排名由2017年的30名开外跃居至第3位,这与人工智能行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
数学、物理等基础理学专业,在大数据人才需求直线上升的趋势下,就业竞争力保持高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融合了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尤为吃香,专业就业竞争力连续两年进入前五。
小语种专业中,葡萄牙语首次入围前三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各国经济贸易密切联系,小语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葡萄牙语由于专业人才数量不大,使用范围涵盖巴西、葡萄牙等贸易大国、竞争力上升最为显著。
最具就业竞争力的专业TOP30中,工学类占比超过70%从学科大类来看,工学类专业就业竞争力表现出众,前30个最具就业竞争力的专业中,工学类占比超过70%。不过在工学学科大类内部,各专业就业竞争力显示出加速分化的趋势。
新工科强调学科交叉性、综合性以及与产业的结合,并大力鼓励未来技术研究,在职场中竞争优势更为明显。而传统工学类专业,如机械、地矿、水利等,因专业对口行业发展前景普遍遇到瓶颈或处于转型期,就业竞争力出现下降。
经济学和理学大类的名次互换,分列二三。与2017年相比,经济类专业竞争力有所回暖,金融学专业回归前十,国际金融与贸易虽未进入TOP30,但排名较前一年提高了20位。
历史学、哲学、农学等学科大类,因就业面较窄,应届生如缺乏复合技能,在求职中更易处于被动状态,整体就业竞争力偏低。
计算机科学相关学科,蝉联薪资榜桂冠2018年,新工科专业应届生的期望薪酬普遍有所增长,这与新兴行业技术类职位薪酬回报率逐年增长有很大关系,其中计算机科学和电子类表现最为明显。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电子类学科的2018年应届生,有28%期望月薪高于1万元,有7.5%期望月薪高于1.5万元,较机械、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高出2倍以上。
专业的强势甚至弱化了学校品牌对求职者身价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观察到,部分双一流大学冷门专业人才的期望薪酬低于普通高校热门专业,这一现象正由于岗位间薪酬分化加剧而变得愈发明显。
与新工科专业相比,经济类专业受传统金融机构发展减速、利润下滑等诸多因素影响,薪资涨幅放缓,和新工科专业毕业生之间的薪资回报率差距逐渐拉大。
我们注意到,具有名校背景、高学历及拥有国际职业水平资格认证证书的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依然大受企业欢迎。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经济专业应届生,平均期望起薪较本科生高出20-50%,若同时拥有CFA/CPA/FRM等资格证书,期望起薪可达到普通本科生的1倍以上。
技能指向型专业求职反馈效率更高,交叉学科背景最为抢手BOSS直聘研究院通过观察应届生行为数据,建立了求职反馈效率指数,指数越高说明该专业应届生获得雇主反馈的时间越短,求职效率更高。
结果显示,技能指向型专业由于岗位匹配度更高,毕业生普遍有更快的求职速度。
大数据时代下,数学专业人才更加抢手,求职获得反馈所需平均时长为2018年应届生均值的80%。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再度跻身TOP5,展示了 “数学+计算机+交叉学科背景”所带来的强大竞争力。
95后看重专业就业面,“AI+X”背景将成未来主流我们注意到,近几年,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95后学生数量直线上升,截至5月底,出生于1995年及以后并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占比已达到95后高校学生样本总量的3.2%,仅次于传统大热专业会计学。
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一代,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的95后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另外,选择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的95后占比也有小幅增长,这些专业在薪酬及就业竞争力上不占太大优势,但就业面更广,市场上开放给应届生的相关岗位也更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95后对专业就业面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
95后对于专业就业面的重视,与技术变革时代中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有直接关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即将进入大学或就业市场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你的岗位未来会被替代吗?
教育部《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公布的新增本科专业中,新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250所,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有60所。2018年以来,各高校也在纷纷成立AI学院。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AI甚至写入课标,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也要开始学习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并要求学生学习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相关内容。
我们认为,人工智浪潮注定会替代一大批岗位,并创造一批新岗位。
从大学阶段便做准备,建立“AI+X”的复合专业背景,将为年轻人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具有综合决策能力、创造能力和复杂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将在未来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职场上更具优势。
报告说明|以上分享结果来自BOSS直聘研究院抽取了86万份2018年应届生样本数据,其中,专科占比41.9%,本科占比53.6%,研究生占比4.5%,涉及871个高校专业,均与教育部官方目录保持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