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有感,“侧向思维”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不可缺

《我和我的祖国》有感,“侧向思维”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不可缺,第1张

《我和我的祖国》有感,“侧向思维”在孩子的人生路上,不可缺

《我和我的祖国》是最近上映的爱国大片,他给予我们这些父母的,不只是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契机,更在《前夜》单元中,由黄渤饰演的林致远为了将国旗旗杆,改为电动升旗,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这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是相对艰难的事情,不仅要有标准的长度,标准的克数,更要保证这种电动升旗时间和《国歌》是同步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更要保证分毫不差的稳稳的卡杆。就是一个小小的定位珠也成了“拦路虎”,在最后一刻,重重困难,林致远选择“此路不通,走彼路。”用铬镍珠替换铁珠,并且成功焊接成功。

这个难度相对太大了,而且时间又非常紧张,这需要太多的“侧向思维”,才能聚集出那完美的一瞬间。这是我们今天很多孩子身上缺乏的。

01、什么是“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 即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是不一样的:

正向思维遇到问题,是从正面去想,

但是侧向思维是要你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多做文章,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的价值扩大。

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

周恩来总理不只是功勋卓越的伟人,更是一个难得的外交家。

周恩来总理一生政绩无数。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一个外国记者问:

“周总理,中国的人民币有多少基金。”

这是一个非常不友好,而且带有嘲讽的问题。当时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没有黄金储备。

如果直接说我们的黄金储备不多,有失国人、国家的尊严;

如果非要“打肿脸充胖子”,说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又不符合事实。

可见回答这个问题到底是个多么艰巨的任务,在那个时候,很多外媒都在等着看总理的笑话,也在等着看我们中国人民的笑话。

但是总理从容不迫地回答:

“十八元八角八分。”

因为当时人民币票面值是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加起来共十八元八角八分。

总理的一句回答,不但富有“侧向思维”的意识,更加巧妙地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中国这头“睡狮”注入了一股力量。

如果我们伟大的总理没有这种“侧向思维”的意识,只是一股脑正向突破,无论是回答“有”还是“没有”,都会被掉入外媒记者挖好的“坑”里,给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愚昧和无知。

而正是总理这种智慧的“侧向思维”,将“不利”变成“有利”,为我们的光辉历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对于育儿来说:孩子不只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父母的全部希望。“侧向思维”是孩子不得不会的一项助力。

02、“侧向思维”是孩子成长的助力,缺乏这种思维的孩子,注定是被限制而走不远

14年10次参加高考,只为清华

这当属于一个不会“侧向思维”的典型案例:

高考狂人吴善柳来自广西

200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以高分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入学三年后,他还是选择放弃,继续高考追寻清华梦。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选择放弃。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选择放弃。

2009年:中山大学,选择放弃。

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选择放弃。

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放弃

2012年:南京大学,选择放弃。

2013年:同济大学,选择放弃。

2014年:清华大学,终于如愿以偿。

可此时距离第一年高考已经间隔14年,那一届的同学早已是博士或者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而此时而立之年的他才进入清华进行本科的学习,2018年清华毕业,没有考博考研,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了一个数学老师。让很多人感觉非常惋惜。

“侧向思维”模式的思考方法

对于这位执着的“高考狂人”我内心也很钦佩,如果是我,我一定做不到这么执着。但是同时也为这位执着的大男孩感到遗憾。2000进入北京交通大学,那个时候通过率没有现在高,是非常优秀的成绩。而他读三年选择放弃。

在这个大男孩的执着里,我觉得他缺了一种“侧向思维”的模式。他向往的就是“清华”两个字,如果他拥有“侧向思维”,北京交通大学已经读了三年,再加油一把。清华研究生、博士、博后都可能被他收入囊中。而且前途不可限量。

可他非选择拿自己的青春,猛撞清华大学的大门,生生耗费掉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无限未来。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中,孙子曰:

孙子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大概意思就是: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高明的战争手段,不通过交战能降服全部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对于人生也是如此,懂得“侧向思维”,万事懂得变通,不要用直击锋芒,用要么死,要么伤的狠劲给自己拼一条血路。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引导孩子有一种“侧向思维”意识,有助于孩子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当然并不是教孩子“投机取巧”,底线是任何时候不可破的规则。

03、如何在教育中,帮孩子做“侧向思维”的引导

帮助孩子拓展思维的宽度

我家大宝有很多的乐高玩具,他一套一套玩完了都会保存的很完整,可见他有多爱这套玩具,最近又给他买了一套几千个模块的乐高,他简直就是爱不释手,而二宝又很好奇,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协助大宝,防范被二宝破坏。

那天我去炒菜的功夫,二宝端了一把椅子,爬上柜子将大宝的乐高拿了下来。我看着二宝也像哥哥一样对这个玩具爱不释手,仔细观察。就没有拿走。可这会大宝回家吃饭了。看见玩具被妹妹拿着,立马生气了,直接去抢。

本来想去帮忙的我停了下来。因为我想到:

我可以帮得了大宝眼下,却不能一辈子相随,人生中,他还会遇到很多类似事件,如果他都这么“轴”,势必会吃亏。

为今之计:是让他用变通的眼光,学会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

我和大宝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儿子,妹妹拿了你的玩具会怎么样?”

“妈妈,我怕她会给我弄坏。”

“可是,妹妹很爱护你的玩具啊?她只是好奇看看。”

“那万一丢了或者坏了,怎么办?”

“要是真不小心丢了,爸爸妈妈可以赔给你一套新的,而且坏了,你拼得这么好,下次拼是不是就不会了。”

“妈妈,我会啊!下次我会拼得更好,拿让妹妹看看吧!没事。”

当你将孩子的思维引向“侧向思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思路开阔了,不会盯着“妹妹拿玩具”本身而纠结了。

当然,说到这里,很多人以为我只关注大宝,而这也是教育二宝需要征得同意才能拿哥哥东西的契机。

给孩子“侧向思维”的故事引导

我举一个众人皆知的例子:“司马光砸缸”

据说小时候的司马光,有一天和小朋友们在花园玩,结果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失足落入缸内,所有的小朋友手足无措,哭泣不止,只有司马光冷静的搬过一块大石头,缸破了,小朋友得救了。

如果没有司马光的“侧向思维”,常态的思维模式就是:

要么处理缸中的水

要么找大人捞出来

这种常态思维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需要耗时耗力,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水中的孩子多一秒就是多一分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候都是有很大隐患的。唯有司马光的“侧向思维”将事情变得简单、高效。用迂回的方式挽回了一场悲剧。

人命和缸两者相权衡,人命贵于一切。

所以这个从小就会“侧向思维”的小司马光后来也是在历史上被千古流传。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

陪孩子做“侧向思维”的小游戏

分享几个小游戏,有助于孩子的“侧向思维”的培养。也是属于比较经典的小游戏。

1、陪孩子一起想想,如何测量毒蛇的长度,这有很多种处理方法。

2、请使用8根火柴摆出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3、装满水的杯子,不能倾倒,也不能打碎杯子,请你协助孩子取出杯中全部的水。

愿每个父母都能重视到“侧向思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当下进行适时引导,给孩子人生路越走越宽的机会。这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还是以后的工作,都是一项可以傍身的助力。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是一个二胎妈妈,左手执笔,右手育娃。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6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