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已有30年,中国不是苏联,不能以冷战经验进行预判

苏联解体已有30年,中国不是苏联,不能以冷战经验进行预判,第1张

苏联解体已有30年,中国不是苏联,不能以冷战经验进行预判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一个时代走向了终结。这三十年以来,苏联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经历过转型的阵痛,经历过能源价格高企的福利,也经历了北约东扩带来的巨大战略压力。整体上,苏联解体释放了其加盟共和国的经济效率,但主要体现在了各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寡头,以及疯狂吮吸苏联经济要素的西方身上。而在政治地位上,即便是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其实力和威望也远不及苏联。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恰恰是经济的,苏联共产党的统治正当性源于对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然而现实却是苏联的经济水平始终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提并论。应该说,在重工业领域,苏联经济体系健全,不乏举国体制培育出来的尖端领域。从沙俄低端的工业化水平基础上,苏联利用二元体制、利用全球经济大萧条进行完成了工业积累,在沙俄一战末期连步q都无法充分供应,而到了二战时期苏联就硬生生地生产了数以十万计的装甲车辆、作战飞机。这种工业化是有效的。

然而苏联的工业化源于有意识地压制农业、轻工业投入,并且在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中被长期固化。苏联的资源错配是制度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意的,由此培育出了巨大的特权阶层,而民众生活却始终不宽裕。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苏联农业总产量从未超过1913年沙俄的总产量,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仅仅用了十年左右就成为了农产品出口国。人民的需要始终是稀缺的,这就让苏联的意识形态无法自我证明,进而极为容易被质疑。最终苏联用自我消灭的办法解体,事实上根本还是意识形态与经济状态的不协调。

这种结构性问题也导致了苏联在国际竞争中面对的更多问题。苏联不惧怕入侵,毕竟他们连卫国战争这样规模空前的总体战也能胜利,但当武力无法使用时,苏联的军工最大化路径无法与市场相互衔接而产生经济效率,最终变为吞噬财政的无底洞。当美欧的军工航天产业不断通过市场为民用技术铺路并占据全球市场时,苏联军工技术部门之间却相互掣肘毫无共享,很多技术被锁在柜子里而不是让民营企业接手。指令经济还导致苏联的手段非常单一,无法利用经济制裁,在面对东欧或中亚的反叛时,苏联除了军队没有任何更多可靠手段干预,而军队恰恰是最为昂贵的干预方式,并且成功地加剧了东欧的离心倾向。同时,苏联经济缺乏多样性竞争力也很容易被制裁,特别是能源市场上苏联并没有定价权,美国与沙特联手就可以让苏联非常被动。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单一、僵化的苏联并不是一个难缠的竞争对手,而是破绽很多的巨人。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并不是多么意外的。

但是中国与苏联事实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即便是与苏联较为相似的前三十年,中国也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运动,这造成的结果反而是避免了一个稳定僵化的官僚集团垄断所有要素和权力。中国探索的过程中代价很大,但确实中国的持续运动状态与苏联的静止形成了鲜明反差,并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较好的结构基础。

而改革开放,尽管中国主要依托的是融入世界市场体系,这点在加入WTO之后成功开花结果。但是仅仅依靠全球市场是不够的,中国还有强大的国家独立性和国家能力,因此可以克服短期的利益结构去寻求长线的发展动力,哪怕因此在短期内承受了一定损失。中国的发展在二战后都是罕见的,同时具有市场的配置和国家能力是关键,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也是二战后真正扎实发展起来的国家共通的,只是中国的规模在其中最为庞大。

现在,美国试图阻断或至少减缓中国的发展,难度远远大于遏制苏联。因为苏联的经济与美国基本脱钩,美国要对付苏联没有任何约束,而对付中国却四处都有美国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要“脱钩”但还没有成功的原因,中美嵌入非常深入,要脱钩并不容易。目前来看,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建立一套垄断全球优质资源、具有排他性的国际俱乐部,而这对美国来说也不容易。整体来看,美国依然处于早期污名化阶段,这与经济脱钩还只有非线性的关系,脱钩还处于初期水平。

美国要脱钩,其实也给中国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我们必然要反脱钩,我们需要利用多层次、多角度的经济协议进行相互嵌套,以让美国哪怕抛弃自由贸易体系都无法在全球市场上消灭中国的经济嵌套,这是最核心的方法。美国要压制中国,难度远远大于对抗苏联,中美之间的缠斗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胜负还很难说。

只是如果要说中美之间会爆发“新冷战”,怕是不太准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6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