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后,只在棺材里放一本大明律,为何能吓到刨坟的朱元璋

刘伯温去世后,只在棺材里放一本大明律,为何能吓到刨坟的朱元璋,第1张

刘伯温去世后,只在棺材里放一本大明律,为何能吓到刨坟的朱元璋

后世虽有对刘伯温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刘伯温有开国元勋的功劳,更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不但能辅佐朱元璋得民心平定天下,更是在朱元璋面前屡献良策,助朱元璋在执政过程中制定了律法,不但为明朝初期军队的管理及中央集权起到了必要的作用,也为人类进入法制社会做了一大步。

虽然对朱元璋来讲,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但在中国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眼中,他仍是眼中钉肉中刺,不但屡次打压刘伯温,更是在刘伯温辞官后,还在御医给刘伯温的药中动了手脚,加速了刘伯温的死亡。

在他死后仍然上书诋毁刘伯温,所以朱元璋刨开了刘伯温的坟墓,并命人锯下了棺材的一角,名曰:毁其风水,但开棺后见棺材中放了一本《大明律》,吓得朱元璋命人重新厚葬了刘,并且不准任何人再以任何理由动刘伯温的棺材,保全了他的后世子孙。

审时度势,助明开国

刘伯温出生在元朝1311年,在他22岁考中进士,但当时正处元末时期,战事频频,闲居三年后,被元任命为八品官,但他体察民情,不但为乡民明察暗访惩治恶霸豪强,更是对治内贪官污吏一网打尽,后因其正直又因得罪的人多,仕途多舛,一直得不到重用,并因盗贼行贿反咬刘伯温一口,让刘看清了元朝官朝的丑恶嘴脸。

直至在他49岁,被朱元璋任命为重要的谋士。针对时局,向朱元璋提出各个击破的对策。辅佐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让朱元璋一方面脱离“小明王”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建立新名号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英豪得到民心成就霸业。

在这几年时间里,刘伯温成为了灭元的大功臣,参与军机,献出许多计策,并得以实施,筹划全局,成为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得以建立大明王朝的智囊人物。

严明纪法,劝君良善

干旱年间,正值朱元璋因星象罪己时,大雨倾盆而至,遂刘伯温上书请求进入法制社会,防止以人治人,凭主观误杀无辜之人。后朱元璋因做梦要杀人时,刘伯温也劝说为吉相,需等待。三日后果真海宁归降,遂将囚犯交给刘伯温释放。

朱元璋称帝后,刘伯温上奏制定军卫法。刘伯温与左丞相李善长镇守京城时期,指出宋元两朝因宽容骄纵而灭国,进而提出肃清纲纪,要求御史积极d劾官员,皇宫中人有错的,一律检举报给皇太子,依法惩治。

后李彬被治罪,左相要包庇,刘伯温不听,越过左相直接禀报给太祖,得到应允后在祈雨时将左相的私宠之人杀死,得罪了左相,被左相及怨恨刘伯温之人d劾,后又因小事被朱元璋迁怒,请辞还乡。

不徇私情,惨遭毒害

不徇私情的刘伯温,在朱元璋要处理李善长时,劝说他还是留任李善长比较好,李善长功劳大,威望高,而且能调和将领、大臣之间的关系,是较好的人选。后在太祖皇帝想任命他为宰相时,也推辞掉。后来李善长辞官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未得到刘伯温的认可,以至于胡惟庸对刘伯温有了更深的怨念。

交代完对几位的看法后,刘伯温辞官回家养病。胡惟庸这时已开始嚣张跋扈,念着刘伯温以前对他的d劾仍惴惴不安,担心刘伯温仍旧上奏禀明他的罪状,遂上奏书夺了刘伯温的俸禄。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一直心存不满,当然主要是一些人为所欲为,但我们的太祖皇帝本性就多疑,对开国功臣一心想把开国老臣全部杀死,为长子长孙朱允炆扫平障碍,所以也把魔抓伸向了刘伯温,在刘伯温辞官三年后,朱元璋命胡惟庸带御医过去探望,并带了几副药给刘伯温服下,虽说可能是胡惟庸对药做了手脚,但朱元璋之心,也是人尽皆知,明知胡惟庸与刘伯温不合,仍叫他去,以丞相代之虽也代表了朱元璋的心意,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刘伯温死后,还因得罪人过多,说他自己选的风水宝地有帝王之气,被太祖皇帝带人掘开了坟墓,锯开了坟墓一角,漏出了唯一的陪葬品《大明律》,大明律第一页写的是“开馆见尸者死”,所有人都以为是诅咒,其实内容就是《大明律》中所写。朱元璋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命人将刘伯温重新厚葬,并不得再挖,否则满门抄斩。

总结

一位甚至可比肩诸葛亮的一代谋士,最后落得个不能善终的下场,既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纵观他的一生,有过辉煌,但终是尘世间的一个过客,留下的只是他的事迹与传说,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法制感谢由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