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有趣知识你知多少?端午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的有趣知识你知多少?端午由来和习俗,第1张

端午节的有趣知识你知多少?端午由来和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羊羊。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炎热的夏至节气刚过,中国人又迎来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端午节。#端午#

端午节的历史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以诗人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其实呢,在屈原投江之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端午的习俗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恰好在端午这一天投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让大家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滴~就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把两件事合二为一啦!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也是节日中“花名”最多的一个,如女儿节、粽子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在古人的眼里,过端午涉及衣食住行,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十分受欢迎,无数文人墨客写诗赋词争相为其“打CALL”。在欧阳修眼里,它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在苏轼笔下,它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到了今天,端午节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更是早已走向海外,成为多国民众喜爱的饮食和活动。

十大有趣的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英文翻译是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由此可见赛龙舟这一习俗地深入人心;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寓意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民间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佩香囊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毒月”。而且要在五月五日辟邪驱瘟。佩戴香囊以及悬挂艾叶、菖蒲等香草(既是香料,也是药),用以驱除邪气,防治时疫,起到保健养生为目的,直至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香囊在古代,日常均佩戴于身上,如同现代香水一样,掩盖异味,步步传香,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四、悬钟馗像

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端午等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祈求家庭平安。

五、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六、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饮雄黄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等俗言。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八、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同时可以辟邪,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九、吃鸡鸭鹅蛋

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

十、驱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端阳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小结: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节日风俗也不尽相同,但是端午节风俗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辟邪;你当地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或者你觉得哪个习俗更有仪式感呢?

就我而言,作为一个吃货,我最看重的当然是端午吃粽子了,然后佩戴美美的香囊去玩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