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附朱元璋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他出身官僚世家,从小非常好学,博览儒家经典、历史著作和用兵打仗的书籍。刘伯温在元朝中过进士,曾担任过江西高安县丞等小官,后来还升任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刘伯温为官清廉正直,但在当时已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正直守法者很难得到重用,才高之士处处受到排挤。经过官场上的三起三落,对元朝心灰意冷的刘伯温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迫切需要当地武装力量的支持,但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叶琛、章溢和刘伯温等人躲在山中结寨自保。朱元璋早就仰慕他们的才学,派人请他们出山。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刘伯温到达应天。宋濂、章溢、叶琛(都是浙江人)也相继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见了他们非常高兴,特地开辟“礼贤馆”安置这四人,还常常同他们议论经史和治国平天下的方针政策。
初显锋芒
刘伯温归附时,朱元璋的力量还不算太大,为了缓和各支红巾军之间的矛盾,防止树敌过多,还用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纪年,在官邸里供着韩林儿的牌位。每逢过年的时候,便领着文武官员参拜。有一次朱元璋和大臣们向韩林儿牌位行礼,刘伯温站在一旁不动。朱元璋问他为什么不拜,刘伯温说:“韩林儿不过是个放牛的小孩子,拜他干什么?主公应该立志平定天下,怎能屈居他人之下呢?”朱元璋说:“我早有这样的想法,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当时朱元璋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刘伯温分析说:“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保住自己那块地方,不足为虑。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陈友谅。他地处上游,拥有精兵巨舰,如果我们能集中力量除掉他,平定上游,那张士诚势单力薄,很容易就铲除了。然后挥军北上,平定中原,主公的王业就成功了。”朱元璋听罢,十分赞赏刘伯温的才识胆略。
刘伯温像·清·顾见龙
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之后,挥军东进,气焰嚣张。朱元璋连忙召集众将商量对策。刘伯温认为,陈友谅自恃兵多将广,骄横轻敌,一定会长驱直入。主公可诱敌深入,于险要处设下埋伏,等陈军进入伏击圈,歼其数部,他的全线就土崩瓦解。朱元璋采用了刘伯温的战略战术,果然把陈友谅打得大败而逃。
后来鄱阳湖一战,陈友谅彻底溃亡,随后朱元璋东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基本上是按照刘伯温的战略构思实施的。
拒做丞相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大封创业功臣。朱元璋是淮河流域人,当年跟随他起兵,后来成为王、侯和朝廷重要官员的,绝大多数也是这一带的人。明朝建立后,这些人因为地缘和亲缘关系,渐渐形成了以左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刘伯温也是开国元勋,对建立明朝做过重大贡献。可是,由于淮西集团见朱元璋信任刘伯温,非常嫉妒,常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坏话。所以,朱元璋只封他为诚意伯,岁禄240石,是伯爵中最低的。李善长却被封为韩国公。
有一天,朱元璋把刘伯温召进宫里,对他说:“有人上书d劾李善长,我也想撤换他,先生以为如何?”刘伯温连忙说:“善长是陛下旧人,又有功劳,能调和诸将,万万撤换不得。”朱元璋说:“他多次要害你,你为什么还替他说好话呢?我看你既有大功,又忠心诚实,可以取代他当丞相,怎么样?”刘伯温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下,说:“使不得,换丞相如同换房屋的大梁,得用大木头,假如用小木捆束做大梁,要不了多久,房子就会倒塌。”朱元璋说:“那么你看杨宪行不行?”
刘伯温和杨宪关系密切,他怕朱元璋是在试探他,并非真心想用杨宪,再说杨宪也不适合当丞相,便说:“杨宪有做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器量。丞相得不偏不倚,用一个标准衡量一切,这点杨宪做不到。”朱元璋又问:“汪广洋行不行?”刘伯温回答说:“汪广洋褊狭浅薄,还不如杨宪。”朱元璋又问:“那么胡惟庸呢?”刘伯温说:“胡惟庸是个小牛犊,用它驾车,会把车弄翻,用它拉犁,会把犁弄坏。”朱元璋见刘伯温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便说:“我的丞相,没有比先生更合适的了。”刘伯温忙说:“我这个人疾恶如仇,又没耐性处理那些繁杂的事情,我若做丞相,就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其实天下有的是人才,只要皇上多留意寻访。不过,目前这几位,确实没有一个合适的。”
官场纷扰难容身
洪武元年(1368)六月,朱元璋去汴梁(今河南开封)巡视。这时候刘伯温正任御史中丞,主管稽查文武大臣不法之事。正好出了李善长的部下李彬贪赃枉法的案子,刘伯温立即派人把李彬抓了起来。李善长一向非常器重李彬,三番五次向刘伯温求情,刘伯温并不理会,不过他也知道淮西帮不是好惹的,于是忙派人到汴梁请示朱元璋,得到朱元璋批示之后,便把李彬正法了。
朱元璋刚回到南京,李善长马上去告刘伯温的状,因为有皇帝的圣旨,李善长不敢说刘伯温杀李彬不对,只好说他专断独行,在祭坛下杀人,对上天不敬。淮西集团的文臣武将也纷纷落井下石。朱元璋觉得事情比较难办。恰好这时候刘伯温妻子病逝,刘伯温便请假回家,朱元璋乘机把他打发回了原籍。
刘伯温一走,淮西集团非常得意,又引起朱元璋的疑虑。他在这年冬天召回刘伯温,赏赐他很多财物,追封他的祖父和父亲,还多次想给他晋爵。刘伯温知道朝廷中淮人林立,晋爵只能招来祸患,便再三谢绝了。
诗表忠心
刘伯温回青田后,仍时常上章询问朱元璋的起居情况,朱元璋有事也经常请教刘伯温。
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有个地方叫淡洋,盗卖私盐的人都躲到这里来了。另有一个叫茗洋的地方,发生逃军周广三等人的反叛事件,刘伯温知道后,让大儿子刘琏直接向朱元璋报告,请设立巡检司。
这时候胡惟庸当左丞相,他指使手下官吏诬告刘伯温,说淡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占据这个地方给自己建造坟墓,当地百姓不让,他就请朝廷在这里设巡检司。朱元璋虽然不太相信,但听说刘伯温想在有王气的地方建造坟墓,心里就不太自在,再加上胡惟庸在旁边一煽惑,更生疑心,便把刘伯温的俸禄取消了。刘伯温听到消息,连忙赶到南京谢罪。朱元璋写诗给刘伯温: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地不沙尘。意思是说,凛冽的寒风能把人吹倒,天下哪里没有尘埃呢?你得留心,已经有人说你坏话了。这时正逢梅花傲雪,竞相怒放。于是刘伯温也写了一首梅花诗呈给朱元璋。诗中说,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的意思说,我在家里只是写字作画,并不想追求荣华富贵,只想让世人知道我有清白的气节就够了。朱元璋看了刘伯温表白心事的诗,知道他确实没有什么野心,也就放心了,但还是把他留在京城里。
洪武八年(1375)初,刘伯温病死,享年65岁,正德八年(1513)追赠太师,谥文成。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颁诰,令刘伯温子孙世袭诚意伯爵禄。
行书《春兴八首诗卷》·明·刘伯温,
古镇春秋总结: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帝业,之后,功劳卓著。明洪武初年,他身居高位,思考再三,决定辞职退隐乡野,以保全身和全家性命以求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历史证明了刘伯温是非常明智的,他知道历代的开国帝王都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千古真理。所以,刘伯温以及他的子孙后代后来的结局基本都是善始善终的。我是古丽春秋,大家的好朋友,多多关注我,我会继续努力的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人文历史典故和传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