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个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帮能人异士。也正是靠着这些人,他们才能建功立业,打下自己的江山。而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奇人,便是刘伯温。在坊间有句话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刘伯温的计谋甚至要超过诸葛武侯。而在明朝初期,有一位谋士可与刘伯温媲美。朱棣也正是在此人的支持下发动靖难之役,并成功登上皇位。此人就是明朝黑袍宰相姚广孝。而姚广孝还有个称呼,那就是“妖僧”。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姚广孝是长洲人,幼名天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元至正八年,十四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但这个和尚却不专心于佛道,而是儒释道均有涉猎。不久,他便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但姚广孝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通晓儒术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被召入京师。不过,他并没有当上僧官,而只是获赠僧衣。
入京几年,雄心壮志的姚广孝并未受到明朝廷重用。直到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才悄然来临。当时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念经祈福。而燕王朱棣选择的人,便是姚广孝。二人一见如故,在朱棣离开京城就藩时,姚广孝随他前往北平。姚广孝虽然是个和尚,但一直野心勃勃,希望能干出一番大事。而作为戍边九王之一的朱棣,也同样不甘人下。就这样,他们一拍即合,默默地开始积蓄力量。
1398年,明太祖驾崩,新上位的建文帝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削藩。朱允炆也知道燕王朱棣实力雄厚,所以先拿周王朱橚、湘王朱柏等小藩王开刀。当朱允炆把屠刀对准燕王朱棣时,姚广孝劝朱棣起兵造反。朱棣犹豫不决,毕竟朱允炆在当时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他问姚广孝:“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答:“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与此同时,姚广孝还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推荐给了朱棣,在二人的言语攻势下,朱棣越来越觉得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这些人的话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开始打出靖难的旗号,以诛杀黄子澄、齐泰为名,挥师向南。当朱棣带人袭取大宁时,南军主帅李景隆趁势围攻北平。当时正是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后来他又命士兵在夜间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援军内外夹攻,这才大破南军。朱棣兵至济南时,因为济南城守将铁铉的强硬,所以导致久久未能攻下济南城。是姚广孝让朱棣班师回北平,朱棣才开始撤军。后来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绕过济南城直击南京,这才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所以姚广孝在军事上的谋略,并不弱于刘伯温等人。
朱棣在登基称帝后,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其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按理说,姚广孝这位靖难第一功臣,在朱棣靖难成功后高官厚禄,应该好好的享受生活,但他却只当官而不享受,每天依旧住在寺庙里。后来朱棣赐他豪宅宫女,姚广孝也没有接受。赠送他的黄金,他则在返乡时,全数送给了宗族乡人。
当明成祖打算迁都北京时,姚广孝又奉命规划和设计北京城。现在北京城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姚广孝当初奠定的。这位佛学大师,在建筑上又露了一手。因此,后世有人便称其为“妖僧”!那他“妖”在哪些地方呢?咱们接着往下看。作为一个和尚,他却儒释道皆通;文人出身,却兵法娴熟,助燕王一举夺下大明江山;说他野心勃勃,在朱棣称帝后,他又安贫乐道,每日居住在寺庙中,与青灯古佛相伴;而且他身上还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比如姚广孝擒龙等。除此之外,无所不知的姚广孝还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永乐大典》。这所有的一切,都凸显出了他的不平凡。因此世人称其为“妖僧”。
1418年,姚广孝病重,明成祖数次前去探望。在临终之际,姚广孝说出了自己最后一个请求:希望朱棣能赦免僧人溥洽。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有人说他与建文帝的出逃有很大关系,所以朱棣便把他关了起来。姚广孝虽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却不忍伤及无辜,因此在临终之际打算救溥洽脱离苦海。而朱棣也不忍拒绝姚广孝的临终愿望,所以便将溥洽释放出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