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强《锦衣卫》:明朝绝对皇权下的神秘组织

读易强《锦衣卫》:明朝绝对皇权下的神秘组织,第1张

读易强《锦衣卫》:明朝绝对皇权下的神秘组织

锦衣卫,是明朝独有的一个特务组织,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东厂,也是明朝特有的一个宦官集团,由明成祖朱棣设立

两者合称“厂卫”,起初都是集中皇权统治下的产物,由皇帝独有,受皇命独制。但在明朝中后期,由于每个皇帝本人的权威和手段各有不同,造成了锦衣卫和东厂此消彼长,再难以达到平衡的状态,甚至出现了东厂或锦衣卫的作恶头目通过自身的权力地位辖制朝中官员、祸国殃民、鱼肉百姓的现象。

由此,逐渐偏离了太祖和成祖最初设立厂卫的初衷,也成为了不少史学家口中明朝败亡的源头。

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最初并不是办案,而是维护纲纪礼仪,相当于现在“仪仗队”的作用。

至于专治诏狱(皇上亲自下诏过问的案子)的锦衣卫机构北镇抚司,在设立之处并不存在,到明成祖时才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的,并且将镇抚司分为了北镇抚司(专管诏狱)和南镇抚司(管理军匠、法纪)。其中具有特务功能的是北镇抚司。

锦衣卫初设时有七个(或九个,不同史书记载不一致)下属机构,分别是御椅、扇手、擎盖、幡幢、斧钺、鸾舆、驯马(以及“掌文移出入”的经历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的镇抚司),后来还出现了驯象所(主要也是礼仪之用)。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见到的锦衣卫大小官员统统身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这其实是与史实有出入的。

明朝对于官员的衣服样式、颜色、花纹、配饰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就锦衣卫而言,绣春刀绝非可以随意亵玩的寻常器物,它由皇上钦赐,并且佩戴这种礼刀的身份和场合也极有讲究,主要是陪伴圣驾出行、上朝或者祭祀时才可以佩戴。

至于飞鱼服,也不是所有锦衣卫都有资格穿在身上的,一般要求锦衣卫堂上官要穿大红蟒服以及飞鱼服,并且不能穿着它随意出入任何场合,只能在陪伴皇驾出行、祭祀等场合穿着,而锦衣卫中官职较低的千户、百户等只能穿青绿锦绣服。

锦衣卫的官职由上到下大致分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指挥使(正三品,可以是多位)、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总旗(管领军士50人)、小旗(管领军士10人)。

锦衣卫从设立之初的维护礼仪到后来的神秘特务,所用时间并不很长。朱元璋建国之初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礼崩乐坏、制度崩塌,所以对于纲纪礼仪十分看重,因此特设锦衣卫来执行这一功能。

到了后期,他发现这一小波组织用起来十分顺手,效率高、速度快,五官端正、身手敏捷,深得上心,因此逐渐把一些外交出使、纠查缉盗或者皇帝的私人事件交给锦衣卫,派出去探听民间动向、窥探官员大小隐私都是常有的事。

到了朱棣时期,更是对这把“匕首”用起来愈加得心应手,因此锦衣卫的职能和权力逐渐扩大。

但历来君王最讲究的就是制衡术,朱棣时期的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恃宠而骄,伪造诏书,惹得朱棣大怒,因此他对锦衣卫起了提防之心,猛虎出山可以捕猎也可以霍乱,不得不防。

“东厂”便因此而生,朱棣对于宦官的态度相较于朱元璋要好很多,比如从他起义时就跟随他的宦官郑和,就深受朱棣重视,曾带着御旨七下西洋,进行远洋外交事宜(也有说是为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东厂与锦衣卫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本来是制衡术下的一个成功案例,但可惜明朝的皇帝并不是各个都如朱元璋和朱棣那样英明神武有手段和个人魅力,因此太监乱政几乎成为明朝一大特色,在东厂的绝对权力支持和掩护下,更是有如神助。

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宠爱的宦官王振,就极力撺掇朱祁镇御驾亲征,主要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小人得志的虚荣心,由太监一跃成为“大将军”的游戏像魔洞一样吸引着他,但可惜的是,他人菜瘾大,一不小心就亲自把皇帝坑到了瓦剌部落,成为明朝第一位当了俘虏的“北狩皇帝”,颜面尽失,他本人也被周围的官兵手撕而亡(真的是手撕,因为他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

而跟着朱祁镇一起成为俘虏的锦衣卫校尉袁彬,由于在被俘期间一直用生命保护、悉心照顾着这位阶下囚皇帝,在后来南归京城后,一跃受宠成为了锦衣卫都指挥佥事。

总之,锦衣卫和东厂此消彼长,有时互相配合,有时敌对,有时又是从属关系,这和皇帝的个性、经历和喜好息息相关。

《锦衣卫》这本书以明朝的发展史为经线,锦衣卫的建制和发展为纬线,探究了每个皇帝时代下锦衣卫的大致情况。

对了解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和权力更迭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由于史料繁杂,且说法不一,甚至有的互相矛盾,所以本书作者的很多说法也并不独断,只是罗列出来以求严谨,提供一个参考。

读完一遍后,对明朝的各个皇帝再次加深了一些印象,直接感受是明朝的奇葩皇帝还真不少,并且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有时候圣旨抄家不一定真是罪大恶极,可能只是皇帝没钱了……

比如明世宗朱厚熜时代的一位帅哥锦衣卫陆炳,史书形容他为“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意思就是冷静果断,时常身穿红色的衣服,身高腿长,行走间像鹤一样轻快优雅)。

陆炳不仅长得好看,本人也极有才干,并且情商高,很得皇上的欢心。而且救了嘉靖皇帝两次性命,一次是嘉靖帝在端妃寝宫休息,结果差点被宫女偷袭勒死,陆炳及时出现将贼人伏诛;还有一次是皇驾南巡,夜宿卫辉行宫突然发生大火,陆炳当即背起世宗跳窗而出,脱离了火海。

因此,嘉靖帝对陆炳极尽宠信,他的官职也越做越大,再加上他为人处世圆滑,滴水不漏,因此是少有多得的能够善终的权臣。但可惜的是,嘉靖后明穆宗朱载垕将陆炳抛棺戮尸,没收所有财产,并把陆炳的儿子、侄子、仆人全都逮捕问罪,荣极一生,却落得个“开棺戮尸、削夺官爵、籍没其产、追赃还官”的凄惨下场,“顺便”大大充盈了国库。

大致梳理一下时间线:锦衣卫从明太祖朱元璋时设立,主要职责是维护礼法,偶尔有出使别国的任务;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锦衣卫开始治理诏狱,并且有受降、出使、安顿外宾等职能,设立“东厂”监督锦衣卫;

明宪宗朱见深时锦衣卫北镇抚司开始有自己的印信,不再受锦衣卫管辖,并正式提督京城巡捕事宜,并设立“西厂”,由太监汪直管辖(东厂监督锦衣卫,西厂监督锦衣卫和东厂);

明武宗朱厚照时,锦衣卫被东厂掌握,太监权力极大,以刘瑾为首的八位太监被称为“八虎”,为非作歹、无所不能,锦衣卫钱宁(他曾创造一个记录:锦衣卫管事历史上官职达到武官的极致——正一品左都督)和江彬极受宠信,为皇帝在皇宫建专供玩乐的“豹房”,并怂恿皇帝亲征南巡,他们两人的荣宠也都无以复加,但二人的结局并不好,都是抄家处死;

明世宗朱厚熜时,锦衣卫陆炳代表着锦衣卫的黄金时代,正是从这时开始,朝中大小官员摒弃了对锦衣卫的轻视和偏见,越来越愿意让子侄在锦衣卫中谋得世袭官职,比如内阁首辅徐阶和张居正;

明神宗朱祤钧时,锦衣卫李如桢受命挂帅辽东,上阵御敌;

明思宗朱由检时,由于皇帝本人性多疑,不相信朝臣,极为宠信锦衣卫,对于三法司也缺乏信任,案件多交给锦衣卫诏狱处理。

每一代的锦衣卫背后都深深投射着皇帝的影子,宦海浮沉,可能一朝荣宠也可能一朝败落,像极了历史,看起来很有规律,其实却无迹可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7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