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朋友圈等。通过疱疹性咽峡炎进行筛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又生病了,是疱疹性咽峡炎惹的祸。
报道称,某医院最近儿科门诊每天接诊100多名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占儿科门诊的30%-40%。7、8、9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暑假快结束了,开学在即。此时感染疱疹性咽峡炎,不仅会耽误孩子开学,一不小心还会造成大面积感染。
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经验不足,发现自己生病不够及时,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大人的心疼。目前该病处于高发期,想知道如何预防?看这里!
一、判断是不是疱疹性咽峡炎,记住三个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1-7岁儿童最易感染,主要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主要有以下典型表现:
1.发热: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天后下降。体温极高时,甚至会出现热性惊厥。孩子明显烦躁、哭闹,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较轻者仅轻度至中度发热1至2天。
2.咽痛:咽峡充血特别明显。舌侧腭弓、软腭、硬腭、悬雍垂有白色小疱疹,直径1 ~ 2mm,周围有潮红,2~3天破溃成溃疡。疱疹和溃疡往往同时存在。
3.婴儿表现为拒食、流口水:小儿咽部、面颊部疱疹性溃疡引起的咽痛,婴幼儿不会抱怨,拒食会减少吞咽。唾液多也是减少吞咽造成的。
很多家长之所以觉得比手足口病难,是因为它来势汹汹。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缓解孩子的不适。
专家提醒,不应滥用抗生素,不应盲目使用奥司他韦。
第二,不要把疱疹性咽峡炎和这三种病混为一谈。
临床上除了疱疹性咽峡炎,还有三种感染性疾病也有疱疹,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混淆,如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四种病具体有什么区别?让我们来看看。
▲疱疹性咽峡炎与其他三种疾病的比较
▲疱疹性咽峡炎
▲麻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第三,孩子发烧,嗓子疼,赶紧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常伴有发热和咽喉痛,使儿童难以入睡和进食。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特殊照顾。
1.退热治疗:体温38.5℃以上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温度降低后,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会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病情也在好转。
一般来说,服用一片退烧药的疗效只能维持3~4小时。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3~4小时后体温就会升高。如果体温上升到39℃左右,可以再次服用退烧药。
2.缓解喉咙痛:
①多喝开水,对患病咽喉刺激最小,水不断冲洗咽峡创面,可减少细菌粘附和增殖。
②早晚及三餐后用淡盐水漱口。幼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嘴。
③口服外用药物缓解疼痛,如口腔炎喷雾剂、开喉健喷雾剂、康复新液、复方醋酸氯己定漱口液、利多卡因气雾剂等。使用前注意阅读说明书或询问医生和药剂师。
第四,这种病没有特效药,治疗时要注意这几点。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全身症状和咽部体征4~6天即可自愈,偶尔持续两周,并发症少。但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过程中仍需做好以下几点:
1.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在家待两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空通风。
3.饮食清淡,不宜吃过烫、过辣、过酸、过粗、过硬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4.发烧的孩子要多喝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日记,密切观察体温,警惕热性惊厥。
5.进食困难、高热的孩子要及时去医院适当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
6.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饮食状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谨防疱疹性咽峡炎,谨记这四点进行防治。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不再傻傻分不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