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什么是地球辐射带?
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太阳在不停地发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束缚在离地表一定距离的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根据“探险者” 1 号、 3号、 4 号的观测资料证实了这条辐射带的存在,确定了它的结构和范围,并发现其外面还有另一条带电粒子带,于是离地面较近的辐射带称为内辐射带,离地面较远的称为外辐射带,因是范艾伦最先发现的,故又称为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这两条地球辐射带对称于地球赤道排列,且只存在于低磁纬地区上空。内辐射带的中心约在 1.5个地球半径,范围限于磁纬± 40°之间,东西半球不对称,西半球起始高度低于东半球,带内含有能量为 50 兆电子伏的质子和能量大于 30 兆电子伏的电子。外辐射带位于地面上空约 2~ 3 个地球半径处,厚约 6000公里,范围可延伸到磁纬 50°~ 60°处,其中的带电粒子能量比内带小。一般说来,在内辐射带里容易测得高能质子,在外辐射带里容易测得高能电子。地球辐射带是空间探测时代的第一项重大天文发现。 1992 年 2 月初,美国和俄罗斯的空间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地球的第三条辐射带。新辐射带位于内外范艾伦带当中的位置,是由所谓的反常宇宙线——大部分是丢失一个电子的氧离子构成的。
赞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