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育生物学?

什么是发育生物学?,第1张

什么是发育生物学? 多细胞生物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是一个缓慢和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称这个过程为个体发育。

2系统发生名词解释:研究生物种群的发生发展以及进化的机制。

3诱导名词解释:诱导是指一类组织与另一类组织的相互作用,前者称为诱导者,后者称为反应组织。

4卵裂名词解释: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的细胞,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过程称为卵裂.

5原肠作用名词解释: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6图式形成名词解释: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

7生殖质名词解释:有些动物的卵细胞质中存在着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可识别的特殊细胞质。生殖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定位于卵质的特殊区域。

8细胞分化名词解释: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

9定型名词解释:细胞在分化之前,会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

10 特化名词解释: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

11决定名词解释: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

12 形态发生决定子名词解释:也称为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13 胞质隔离名词解释: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或胞质区域化或胞质重排。

14 自主特化名词解释: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

15镶嵌型发育名词解释: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或自主性发育

16 渐进特化名词解释:在发育的初始阶段,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了它们的发育命运,使它们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渐进特化或有条件特化。

17调整型发育名词解释: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

18生殖细胞决定子:卵母细胞中决定胚胎细胞分化成生殖细胞的细胞质成分。

19染色体消减:卵裂时染色质不同程度丢失在细胞质中的现象。

20初期胚胎诱导: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这一关键的诱导作用称为初级胚胎诱导。

21 组织者名词解释: 能够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并能和其他组织一起调整成为中轴器官的胚孔背唇部分。

22细胞表型名词解释:是细胞特定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的表现,是细胞的特定性状。

23基因组相同名词解释:同一有机体的多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一套基因组结构。

24开关基因: 在发育中有些基因是否表达,可以决定细胞向两种不同的命运分化,这些基因称开关基。

25转决定名词解释:已决定但尚未终末分化的细胞,突然改变了它的发育程序的事件。

26.转化名词解释:已分化的细胞转分化为其它类型细胞的现象。

27卵黄膜名词解释:卵质外是质膜,质膜外是卵黄膜。

28透明带名词解释:卵黄膜能识别同一物种的精子,对受精的物种特异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特称为透明带。

29皮层颗粒名词解释:皮层内有皮层颗粒,含消化酶、粘多糖、黏性糖蛋白和透明蛋白,阻止多精入卵并可以为卵裂球提供支持。

30顶体反应名词解释:是指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具有顶体结构的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中,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进入卵子并与卵子融合,也只有精子与卵子接触时才发生顶体反应

31顶体名词解释:位于精核前端,由高尔基体演化而来。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作用是溶解卵子的外膜。有些动物的顶体中还有与精卵识别有关的分子。

32精子获能名词解释: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的作用下,精子膜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的现象。

33皮层反应名词解释: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质膜融合的卵子皮层颗粒与卵子卵子质膜发生融合。胞吐作用发生,皮层颗粒中的物质释放如卵黄膜和卵子膜之间的狭窄卵周隙中。

34透明带反应名词解释:哺乳动物不形成受精膜,但皮质颗粒中释放的酶对透明带中的精子受体分子进行修饰,使之丧失与精子结合的能力,因此,称为透明带反应。

35卵子激活名词解释:经精子刺激,成熟卵从休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显示出的最早系列事件总称为“卵激活”,包括皮质反应,减数分裂恢复,第二极体排出,DNA复制和第一次卵裂。

36卵细胞质重排名词解释:卵细胞受精后引起卵细胞成分的重新排比和分配称为卵细胞质重排。

37紧密化现象名词解释:哺乳动物另外右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有胚胎的压缩现象。处于8细胞期的胚胎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各个卵裂球之间右许多空隙。而在第三次卵裂之后,各卵裂球突然相互靠近,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形成一个紧密的细胞球。紧密化是哺乳动物发育中第一次分化的外部条件。

38中期囊胚转换名词解释:斑马鱼卵裂进行到第十次时,细胞分裂不再同步,新的基因开始表达,细胞开始获得运动性,这种现象叫。。

39 胚盾名词解释:下胚层一旦形成以后,上胚层和下胚层的深层细胞都会向将来发育成胚胎背部的一侧插入,形成一个加厚的区域,称胚盾

40背唇 名词解释:位于胚孔的背方,它内卷进入原肠腔后,分布于原肠腔的背方,其中含有脊索中胚层的成分。

41胚孔名词解释: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原肠形成时,内胚层细胞迁移到胚体内部形成原肠腔,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

42原条名词解释:鸟类和哺乳类原肠胚中的结构,由上胚层预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通过原条进入胚胎内部,胚胎形成三胚层,原条最终消失。

43亨氏节名词解释:在原条的前端是一个细胞加厚区叫原节或亨氏节。

44初级神经胚形成名词解释:是指由脊索中胚层诱导覆盖于上面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45次级神经胚形成名词解释:是指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再空洞化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46容许的相互作用名词解释:反应组织含有所有要表达的潜能,只需要环境,但环境不能改变它的发育方向。许多组织需要含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基质。

47指令的相互作用次级感受性名词解释:反应组织的发育潜能不稳定,其发育方向和过程取决于接受的诱导刺激类型。例如脊索诱导神经管底板细胞的形成。

48感受性competence名词解释:组织对一种特定刺激以一种特异方式产生反应的能力。它本身是一种分化的表型,从空间和时间上区别细胞。

49灰色新月名词解释: 精子入卵后,皮层向精子进入的方向旋转大约30º,在动物极皮层含大量色素而内层含有少量色素的物种中,这一胞质不同层次的相对运动形成了一个在精子进入点对面的新月形的灰色区域,称为灰色新月。

50神经嵴名词解释:当神经管与表面外胚层分开后,这些细胞向内迁移,侵入神经管两侧的成中胚层细胞之间,形成一个很不规则的扁平细胞群,称神经嵴,介于神经管及其表面外胚层之间。

51顶外胚层嵴名词解释:随着鸟类和哺乳类的中胚层间质细胞进入肢区,它们分泌的因子诱导肢芽顶端前、后边缘的外胚层细胞伸长,形成一个增厚的特殊结构,称为顶外胚层嵴

52体节随着原条退化和神经褶开始在胚胎中央合拢,轴旁中胚层分隔成细胞团块,称为体节.

53卵黄栓通过侧唇和腹唇,位于外胚层细胞中的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继续内卷,使胚孔形成一环状,包绕在含有大量卵黄、体积较大的内胚层细胞周围,这些内胚层细胞暴露在植物极外面,称为卵黄栓。

54同源异型基因名词解释:在进行影响果蝇发育突变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有关控制动物体态形成的基因。如果此类基因发生了突变,就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某一器官异位生长,即本来应该形成的正常结构被其它器官取代了。

55Nieuwkoop中心名词解释:在两栖类囊胚中最靠近背侧的一群植物半球细胞,对组织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称为Nieuwkoop中心。

56异源诱导者名词解释:能诱导原肠胚外胚层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具有区域性诱导效应的组织。

57头突名词解释:最早通过原条迁移和通过亨氏节进囊胚腔的细胞全部都向前运动,向上推举上胚层前端中线区域形成头突。

58峡部组织者名词解释:峡部是位于中脑和后脑交界处的狭窄部。这部分组织具有很强的诱导能力,可以“组织”周围细胞的图式形成。被称为峡部组织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941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