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台阶又称为“踏跺”或“踏步”,砌造材料主要为砖或石条,踏跺不仅具有台阶的功能,也是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大致有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御路踏跺、礓磋四种。关于“中国传统的台阶又称为什么”的更多内容,大家可以继续往下了解。
1、中国古代的主体建筑都建在高于地面的台基上,由此也产生了“登堂入室”的成语,而台阶作为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垂带踏跺是两侧有斜坡的台阶,台阶两侧的斜坡即“垂带”,垂带踏跺一般位于屋子正中的阶下。
3、如意踏跺两侧不做垂带,人可以从三面上下,一般位于较大的建筑,人流量较大的门口,是最常见的踏跺。
4、御路踏跺是在垂带踏跺的中间加上一块刻有龙、云、山、海等图案的石板,常用于皇家宫殿以及寺院中,以前经常被皇帝使用。
5、礓磋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锯齿形斜面的升降坡道,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搓衣板,多用于城墙上的马道,方便马车运输物品。
台阶等级本没有高低之分,但因为御路踏跺常用于宫殿,特别是在皇家宫殿、寺院中经常出现,所以又被称为“踏跺之王”,在台阶中规格最高。以上就是“中国传统的台阶又称为什么”的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