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东北三省的发展非常可观。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重工业的发展大多落户东北。第一,东北风头正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今天的东北,已经不同于曾经的繁华景象。在2020年上半年31个省份的GDP排名中,黑吉辽已经不负当年的盛况,分别位列第26、25、17位。即使三省加起来排在四川省之后第六,也依然不容乐观。
为什么前共和国之子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差?
一方面,东北这个建国初期的天选之子,承载着全国重工业的期望。一方面,从重工业的历史来看,建国之初,全国各地一片破败,工业水平只停留在轻工业。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东北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来说,有了更加完整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运输体系。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也有地缘优势。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大形势下,东方集团下的苏联愿意帮助我们,共同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因为东北离苏联最近,交通最便利,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有三分之一选择在东北落地。
凭着自己的努力提振了国家GDP,东北共和国长子名副其实。有了人民团结合作的决心,有了苏联的援助,我国发展重工业的计划正在全面展开。在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我们熟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长春汽车、沈阳机床等。东北人都成了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
黑龙江“一五”期间上缴国家的利润是国家投入的3倍,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这样,吉林省在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汽车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拥有多个国家大型重点行业,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相关材料和设备。
此外,辽宁省也积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间,大量的重工业产品被转移出去,这已成为辽宁省工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重工业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资料显示,1978年长春的GDP51为51亿,位居全国第五,哈尔滨和沈阳紧随其后,分别位居全国第六和第七。1978年中国十大城市中,来自东北的城市占了四个名额。建国初期,东三省以一地之力推动了全国的发展。说他是“共和国长子”是当之无愧的。
劳动力不足是东北经济发展不如从前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有效劳动力的减少一方面是计划生育导致的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口严重外流。在推行计划生育的过程中,放眼全国,东北是完成一胎化最快的地方。
当这些独生子女陆续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有效劳动青年时,恰好遇到了建国初期婴儿潮一代的退休高峰。也就是说,一个人就业,就有三到四个人退休。
出生率降低,需要赡养的人口比例增加,东北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显然,东北是典型的老龄化。那么在老龄化社会,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和经济效益无疑会减少。
此外,还有东北人口外流。经济学中有一个简单的衡量经济水平的方法,就是美女经济学。它所表达的是,经济繁荣程度与美女比例正相关。我们可以在繁华的地方看到更多年轻漂亮的女孩。
但是在东北,我们总是看到年轻女孩比中老年人少。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东北。不仅在外省读书的东北大学生继续选择在外省奋斗,就连本省的年轻人也在不断逃离东北,离开东三省。
它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优秀的劳动人才是创新的主体,人口的持续外流带走了东北的创造力,这就是现在东北面临的重要问题,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
因为旧行业缺乏创新和活力,使得企业家的能力无法施展。而是选择去外省寻求机会,这只能是恶性循环。
此外,与传统的大省人口外流不同,东北外流人口中不乏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正是人才不断流向发达地区,逐渐降低了东北经济发展的后劲,也降低了东北的社会文明和人口素质水平。
产业结构单一,东北经济复兴找不到新的突破点。计划经济时代,国企的全包模式,生产的巨大需求,造成了鹤岗这样一个功能性的城市,有组织,有依附性,工人依附于工厂。国企可以为个人提供社会服务、生活资源和发展机会。
在有特色的历史时期,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构建现代社会。但当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这种模式会导致企业管理僵化,缺乏竞争,生产不承担盈亏,从而使生产脱离市场。
此外,东北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过于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各种生产力缺乏。同时,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石油资源的减少,重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以前弱了很多,东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下降。
再加上经济特区和港口城市的开放发展,东北和东南的差距逐渐拉大。新时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东北。
当中国的工业逐渐转型,开始发展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时,东北并没有很好的机会,电子工业、精密仪器的制造更多分布在南方。依托新媒体、影视、互联网的新兴产业,也选择了气候更加舒适的城市。
东北经济逐渐衰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黑龙江、辽宁、吉林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东北三省无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如果不能创造出时代和国家需要的东西,就会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
意识形态的束缚是东北经济无法实验性振兴的根本原因。俗话说,思想自由是无拘无束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深圳当年也是个小渔村。正是因为有了突破困难的勇气和信念,才卷起袖子干了起来,把自己变成了国际大都市。
对于东北来说,同样如此。东北四周多山,地理环境会导致心理独立。东北人在思维上倾向于过稳定的集体生活。这也是东北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执行最彻底的地区的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人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他们缺乏自主性和真正竞争意识的心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还留在东北的大学生。他们和家人对创业嗤之以鼻,他们更喜欢找一个铁饭碗,稳定,有条理。
创新思维的有无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没有创新,就没有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这无疑意味着淘汰和落后。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也是东北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家一直出台振兴东北的规划,东北人口多,粮食生产力强,足以说明东北有振兴的潜力。但要想实现东北的真正振兴,不仅仅是一个红头文件,而是要落实政令,认真踏实的工作,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