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政策明天出吗

教育双减政策明天出吗,第1张

k12教育双减政策什么时候要落地执行(k12教育国家禁止现状)

7月23日,普教股大跌。

包括好未来、新东方、高图等教育培训机构,开盘后股价均出现断崖式下跌,让人不得不感受到一纸文件的威力。

01 政策实施的重点内容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至此,可以说持续多月的“双降政策”终于落地;其实最近各省市的政策都在陆续实施,业内人士也大致预测了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

结合以下政策实施的一些关键内容,作一简要分析:

1. 首先,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建立作业管理机制: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其实这是对社会关注家长作业压力增大的一种回应。

明确分类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但学校可以适当布置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界限明确,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其实这个老师需要大数据支持,这是一个进入学校产品的机会,也是做好的机会。

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基本完成在校书面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在校书面作业;这对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除了上课还需要辅导,所以通过入校产品来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生睡前不能用作业卡,引导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后续地方肯定会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k12阶段,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都要经过学校。

2.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

这些都是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要求。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比如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等。老师考虑实行「d性上下班制」;学校要能够合理组织和安排,包括对老师绩效考核增加课后服务环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可以给学生辅导和答疑等,但不得讲新课。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组织到薄弱教育地区帮扶工作。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这块入校产品很有机会,这块讲得可不单单是工具而是在线教、学、评、测等一体化产品服务。3.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坚持严格机构审批:各地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机构;学科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该条不仅限制了新增培训机构的审批,还禁止教育培训机构融资上市。可以说k12教育机构上市的想法已经被彻底击垮了,很多K12教育初创公司也会因此而消亡。

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禁超标准进行高级培训,严禁非学科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加强正常运营监管:严控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禁止虚假宣传促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低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时。在线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闲置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式。严禁在国外雇佣外国人开展培训活动。这一条不仅规定了培训学时,还直接叫停了一些互联网人擅长的工具和英语学科专注外教模式业务,相关产品必死。

4.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这个细则不执行,主要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为了支持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

5. 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试点。

政策还要求,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防止出现“退费难”“跑路”等问题。

此外,不允许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培训班等名义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线下学科(包括外语)培训。很多机构的启蒙教育业务会被缩减甚至砍掉。

所以,等等。

可以说这个政策的目的和方向是非常明确的,是史上最严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限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通过指导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严格监管校外培训也很正常。特别是严禁学科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资本化,不得向境外外国人提供违反教学规律的“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式和培训。

这里的每一点都会对现在的k12教育培训机构产生重大影响。一旦被踩,产品下线或者企业整改甚至关停。

02 为什么是K12教育机构被针对?

针对国家k12在线教育领域颁布的“双降”政策,我一直推断有两个直接原因:

1. 一方面K12培训机构破坏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不仅干扰了学校教育的教学进度,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态。甚至头部机构垄断了一些名师等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发展极为不利。国家将失去调控能力,进一步恶化将打破教学资源的平衡和公平机制。

尤其是近年来,资本驱动给培训机构带来了教育的大跃进,直接威胁到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还有很多培训机构不尊重教育规律,或者急功近利,鼓励他人,或者利用人性的弱点去练考试技巧。

国家对培训机构进行限制和规范,不仅要维护学校的主体地位,还要保证教育方式符合国家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把教育资源放回国家手中。

2.另一方面,K12培训机构近年来的猛烈攻势,增加了一般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带来了很多需要政策解决的社会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要应付学校布置的批改作业和监督学习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被培训机构置于鸡宝宝的境地,往往极度焦虑,身心疲惫;但是,孩子的学习压力更大。放学后,他们要参加各种训练来“军备竞赛”。他们不仅没有时间休息,还成了父母的“碎钱机”。

而且一些不良培训机构的“恶名”和“暴走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反响,必须在国家一级加以管理。

教育涉及国计民生,尤其是放开三孩政策后。从顶层设计来说,国家肯定希望教育政策能够刺激生育。

当时教育成本高,教学培训压力大,肯定不是国家提倡的。减负,国家不仅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要给他们休息的权利和身心更健康的成长,还要给家庭提供一个宽松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当然也有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学生寒暑假时间的安排等,还是需要明确解决的。

03 这会是终局吗?

不能,因为这个政策不是教育部发的,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政策的制定更多是基于人口、资源、社会阶层分化等国家战略,属于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国家要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

尤其是在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资源和社会阶层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教育资源的问题,如果没人敢生,那么“三孩政策”就形同虚设。所以前提是解决教育问题,打消人们的顾虑,这样才能有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所有政策的出台和变化都是基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比如前段时间的监管重点是反垄断和反资本泛化,都是为了维护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公平。

尤其是教育、房地产、医疗等行业。这些都是关系到民族命脉的领域,资源本身就很不平衡。国家的重点将放在公共福利和包容性经营上,更加关注人口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阶层之间的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

因为教育、房地产、医疗是民生之本,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国家一定会加强技能,所有相关机构都需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生存。

可想而知,下一个动作最快的将是学区房,因为它横跨教育和房地产两个市场,一直被社会诟病。

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教育新政”。这也意味着整个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快得多。

04 K12教培机构将走向何方?1. 从业者观念要转变:非营利机构+倚重学校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

我做了几年k12教育,一直关注教育领域。我之前的想法是,做企业一定要盈利,盈利,因为你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你要对你的员工负责,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性的盈利来实现。

但是我不同意教育要靠烧钱来发展。

几年前,我和一个k12在线机构的老板聊天,他告诉我每天有xx,000个新用户,很牛逼。然后我说他们刚筹了多少钱,还想招多少人。是一种烧钱的思维,聊天不欢而散。

在教育领域,烧钱不是好生意,流量本身也不是纯粹的好事。

在“流”和“流水”之间,我宁愿选择“流水”,哪怕少一点,至少教育模式行得通,然后只是规模的问题。我的观点一直是这样。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我认为资本驱动的“流”和“流水”的概念应该赶紧放弃。要建立的思路是尽可能把k12学科培训业务做成一个长期的、非盈利的机构,通过其他业务来支撑。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另外,k12教育要依托学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这两点以后会逐步展开。

2. 精简K12业务,去培训化和师资化,保留内容、工具、课程等核心资产

要按政策进行整改,首先要把老师和主动权还给学校。大量裁员是必然的,尤其是导师。事实上,如果政策闭环,执行得好,学校设置课后服务环节,应该考虑大力吸纳培训机构的导师。

另外,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k12培训完全不能开展。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只是业务融合。比如录播课程内容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所以需要保留内容、工具、课程体系等核心资产,以及可以快速移植的玩法体系,做到进退有度。

但总的来说,必须对C端产品进行整顿和简化。

3. 在K12当前业务内做转型

转型有两种思路:

1)转向教育信息化方向,即B端入口工具。这是依靠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最直接的方式。

在我知道的一些k12教育培训机构,即使是一些资历很深的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经验也很少。他们往往固守互联网的传统观念,不愿意深入教育和学校,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非常浅薄。

教育信息化其实是国家大力支持的。行政机构下的每个教育单位或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教育信息化费用,他们需要也愿意与科技公司合作。

其实k12在线教育在驱动营销上投入很大,后续可以投入到与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合作中。依托学校的生态,聚焦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场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当然可以大有作为。

在这一点上,字节跳动“大力育人”的团队意识相对更好。5月份嗅到政策变化的时候,他们发布声明,不仅不裁员,还加大了对学校入口的投入,招聘学校入口领域的人才,建立相关制度,转型为学校入口教学的辅助技术工具。

5月“晚报”字节声明双减政策

这是深刻的认识,值得点赞!

因为互联网公司入校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教师侧:课前备课工具,课堂教学工具,课后作业工具,考试工具,教务管理工具,在线服务工具等等;学生侧:知识学习工具,作业练习工具,考试工具,学校服务工具等等;学校侧:学校知识管理,数据体系建设,教学评估及基础工具建设,师生管理系统等等;地方教育局:在线教育服务和管理工具等。

可以是内容服务公司、教学数据公司、智能教学工具公司、个人云服务公司,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教育培训机构很难盈利,但是和学校结合起来,就会变得很有想象力空。

如果k12头部机构都是以这个方向为目标,可以认为未来入校产品的竞争会变得激烈,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科技进校的介入,确实可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

2)尊重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场景制作内容或工具。

如果不想做校外场景,那就尽量延伸校内场景。从信息服务和学习工具入手,提高老师或者学生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一些结合作业和考试的数据或者错题的打印工具。

但是工具不能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只能盲目满足需求或者跟着数据和市场反应走。先说“照片搜索”这个产品。事实上,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但是k12培训机构甚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能把这个考虑进去或者视而不见,因为这是一个高频工具,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他们需要的是流量,却忽视了这个工具的负面影响,迎合了人的惰性,违背了学习规律,是科技和应试教育的畸形孩子。

其实我在我们公司的一次共创会上提过这个产品的负面影响,可惜没有被采纳。所以产品经理在做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政策影响,有一定的预见性。

4. 从单一的K12业务跳脱出来,拓展到其他教育或相关领域

我的观点是不认同素质教育。市场的规模和覆盖面,人们对教育的认知,需求的强度和持久性,学习效果和评价都达不到k12的量级,所以暂时不会推出。

我想关注职业教育。事实上,职业教育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以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主的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以各种考证为主的职考培训;以IT教育和泛兴趣培训为主的技能培训;

你为什么乐观?

首先是规模大,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千亿的市场,用户数千万,行业增速强劲。

其次,从行业背景PEST的四个角度(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

政策红利: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扶持,近年出台了很多文件。经济趋势:高素质(白领)和高技能(蓝领)职业人才缺口极大,学校教育和职业要求的鸿沟需要专业培训来弥补,所以需求量极大,刚性也强;社会观念:体制铁饭碗观念回升,终身学习意识崛起,付费意识变强;科技影响:网络和终端为在线学习提供了多种互动手段和更完美的体验;

通过最近教育领域的新闻也可以发现,大家都在努力向职业教育转型。比如光明未来也在努力转型,“轻舟”品牌独立发展成人教育。此外,作业帮和高图也组织了成人教育部门。

最新的消息是,腾讯和中公教育达成战略合作,也在试图摆脱和分担k12单一投资带来的风险。

另外,相邻的教育行业相对容易让k12机构切入,或者内容或者工具,体系和思路都差不多。所以职业教育值得考虑。

最后,虽然资本时代结束了,但教育培训行业终将退潮。

但我始终相信,教育培训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个必然存在的行业。即使是k12目前最大的难点,但如上分析,肯定是有机会的。另外,我理解政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会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和修订。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向这10年来奋斗在k12的科技人致敬。他们的贡献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值得肯定。

祝还在焦虑中的k12的修行者们,有个好归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3933150@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02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 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