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性繁殖

什么是无性繁殖,第1张

什么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

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带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值,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芽的方式产生后代。分裂又分为二分裂、复裂、质裂和包囊裂,而出芽则有外出芽和内出芽。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吊兰和草莓的匍匐茎等都能长出独立的植株,植物的压条、扦插等也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来。包括嫁接繁殖和自根繁殖。

①嫁接繁殖就是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组织器官接到另一带根系植物的适当部位,使接穗基部的形成层与砧木上部的形成层相互贴近,在两者连接部位新生出导管和筛管等维管组织,使接穗和砧木愈合而成为新植株。

②自根繁殖就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的再生能力及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使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再生根,芽或枝而成为一个独立个体。

此外,还有单性繁殖、再生繁殖、克隆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一定的非自然性质。还有些动物是两性同体,如蜗牛、蚯蚓、吸血虫、乌贼等,并非单性或无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02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 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