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迷窟西周大墓有历史原型吗

龙岭迷窟西周大墓有历史原型吗,第1张

龙岭迷窟西周大墓有历史原型吗

近期有潘粤明、姜超、张雨绮领衔主演的鬼吹灯系列《龙岭迷窟》在网上大火,评价是非常不错的。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三人以一只出自陕西乡间的绣花鞋为开端,去往陕西寻宝。然后无意中进入到了一座西周的大墓探险的故事。那么很多人就会想了,这西周大墓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的呢?是否有历史原型呢?历史原型又是谁的墓葬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直接进入主题,小说中提到的古蓝县在陕西境内并未有真实地点,但必定有原型。原著中写道:“我们一商量,便决定改变计划,先过黄河西行。龙岭往大处说,是秦岭的余脉,往小处说,其实就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土冈。这里虽然不是黄土高原,但是受黄泛的影响,地表有大量的黄色硬泥,风就是造物主的刻刀,把原本绵延起伏的山岭切割雕凿,形成了无数的沟壑风洞,有些地方的沟深得吓人。”



韩城区域地图

经推敲此处原型在陕西韩城。该地由渭南市代管,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明《韩城县志》记载:“韩,候、伯之国也”。



韩城禹门口的黄河

想要知道西周大墓原型是谁的,那必须追溯西周时期此处又分封给谁了?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写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称“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从周成王开始,周朝大肆分封诸侯,直到周厉王、周宣王时期仍有分封。封了多少个?据统计,有记录的多达181个,消失在历史中的则不知有多少。



西周分封制

现在看看韩城地界历史有哪些诸侯国。

第一个是韩(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被封于韩国,只是受封者的名字并没有在史籍中留下记载)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由于是侯爵之位,称韩(侯)国,后被晋国灭。

《大雅·韩奕》中曾有关于韩侯的记载,“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郭鞃浅幭,鞗革金厄。”此诗主要是叙述西周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意思是周宣王赏赐年轻的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另一说,《韩奕》所描写的韩侯可能与西周初年所封在韩城的韩侯不是一人,甚至可能不是一地。当年周宣王为了出征北方的犬戎,从封在韩城的韩侯一支中挑选了新的人,封在了西周时期东北地区,与燕国一起镇守,“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就是说的这个)



韩国大致方位图,各国具体边界不可考

韩原即韩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断定: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它位于黄河西岸,古称“河西”的地域内。

第二个是梁(伯)国。周宣王时又封秦仲的少子嬴康于夏阳的梁山(陕西澄城县东北一带地方),后来周平王正式册封为嬴康为伯爵,建立夏阳少梁国(今陕西韩城西南一带),称梁(伯)国。由于嬴康是梁山的主人,改称梁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梁康伯,后被秦穆公所灭。



梁国的版图位置,前面的韩国先被晋国所灭

出土的梁国遗址看,主要在韩城芝川、龙亭两个乡镇,从现存城墙看,大部分高在1米左右,墙外筑有壕沟,据城墙的制作技术和城内遗物等判断,它是一座春秋城址。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可以相印证。

第三个是芮(伯)国。周武王曾分封卿士芮伯良夫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芮国正式建立,国君被称为芮伯。《史记·秦本纪》曾记载“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据注解看,芮国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南距古少梁国20里(今距韩城100里),后被秦穆公所灭。

芮国与梁国同属周人的后代,是唇齿相依的同宗古国。梁国为嬴姓,芮国为姬姓。据《左传》“秋,虢仲、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的记载来看,可以印证春秋时期,梁国、芮国与这几个国家相距不远,并且关系密切。

后出土的韩城市梁代村古墓也印证为芮国墓地,只是《汉书·地理志》记载芮国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现出土墓地在韩城,两者相距一定距离,不知是不是由于韩(侯)国先灭亡的原因,导致了国土边界发生变化。



梁代村遗址

第四个关于岑国。《吕氏春秋》曾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意思是周文王封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了岑国。

但据《风俗通》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岑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子孙因以为氏,世居南阳棘阳”,其实是武王在完成统一建立中央政权后才开始对姬姓族人进行分封,其实不在韩城境内,而是地处南阳。

所以,龙岭迷窟下面的西周古墓原型,很大概率是韩侯国、梁伯国和芮伯国时期的国君墓地。那墓中又可能埋藏什么文物呢?

西周五等爵制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初期继承了殷商爵制,出现了"公、侯、伯、子、男、甸、采、卫"等较混乱的爵制;中期以后,伴随着西周礼制的变革,逐渐形成系统化的"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说这个,其实也是因为不同爵位,丧葬礼仪、墓制规格、陪葬品等都有所不同。



分封制的示意图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下面看看几个同时期出土的古墓情况。



芮国墓

从出土的芮国古墓看,虽有数位国君,但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等稀世文物多达2000多组,其中48件金器更是非常奢华;韩城附近的山西临汾霸国,伯爵之位,翼城县1017号古墓也出土了出土有1000多件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陶器、车马器。



芮国墓编钟



芮国墓玉器



芮国墓青铜器

所以,同级别的梁伯,墓中可能也有大量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兵器。而更高一级的韩侯,则应该更为丰富,因为同为侯国的黎国,远在山西黎城,虽然发掘时由于大量的青铜器全被盗空,只出土了几件商代时期较珍贵的玉器,但也是非常壮观。另外从《大雅》记录中可以略窥一二,马饰金铃、金质的辔头挽具,至于还有什么文物,只能等待以后的考古发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55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 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