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说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说的,第1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原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说的?

梁启超说的。

1897年,梁启超首先将顾的原话“保天下者,各人贱,贵有责”改写为“天下兴亡,各人贱,贵有责”在此基础上,他在同年首次总结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曾引用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号召国人担当、救亡图存的话,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但对于这一论述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最早是由梁启超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提出的。

申请人的争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于顾《日知录》卷十三《政事》:“护国者,其诸侯,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卑人,有担当。”但关于谁最先总结出这句名言,有三种颇有影响的说法:一是乾隆、嘉庆时期的文人“空空大师”;第二,梁启超;第三,麦花梦。这些说法各有依据,亟待认定。

近几年,一本嘉庆年间写的叫“空空师父”的书风靡全球。书的开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叫做“林挺先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对于探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源意义重大。但也有学者从遣词造句、疑似抄袭清代著作等方面证实该书为伪书。所以,书是不充分的。

于是,问题的焦点再次转向了这句名言在晚清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学术界基本认为其提出有一个过程。首先,它改写了顾的原话。然后在改写的基础上提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八字名言。问题是,这个过程是梁启超完成的还是麦完成的?

1985年,辞书学家刘介休首次提出梁启超是这一过程的完成者。他认为梁启超对顾原话的改写最早出现在1896年的《论变法,上幼儿园》一文中。“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人民遍布世界各地,却不可避免地与动物亲近。谁以此为耻?顾说:“天下兴亡,匹夫之贱,匹夫之责,尽在耳畔。”1915年,梁启超在《痛定思痛》一文中首次提出“司乃真顾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刘介休认为“从语言发展和应用的现实来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是基于顾的《日知录·政事》”;八字书面语模式来自梁启超的痛定思痛。此后,刘介休的《汉语成语源流词典》除了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说法的不同变体补充史料外,没有公开修改过上述意见。因为他的观点最早提出并得到一定史料的支持,所以认为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梁启超这位学者,基本上是沿袭了他的观点。

2000年,张希钦的散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为,这个过程是麦首先完成的。张希钦虽然强调维新派区分“国家”与“朝廷”的意识,但更看重顾的“护国”、“护天下”之言。但他淡化了梁启超在这一话语形成中的作用,反而把梁启超的同学麦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他认为,1897年5月,麦首先改写了顾在《人义自传》中的原话。”顾对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麦克米伦在1900年代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生存论。因此,张锡钦认为,这一八字名言“是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麦对清初思想家顾所作的‘保天下,是各人之本,无己之责’的新概括和提炼”。

也就是说,上述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最近并没有超出他们的范围。张希钦的观点因其较早的史料和对这一问题较为合理的解释而基本被接受,形成了一种看似明确但极为笼统的妥协观点。“很有可能是麦最先提出这个八字,但麦的文章影响不大,他的朋友梁启超也提到过这个八字,因为这个八字在学术界和政界影响很大。”

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是在不断发现的新史料的基础上,改变了具体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物,在时间上向前推进。研究者在几个陈述中的相关人物之间缺乏相互参照,仅以单个人为代表做出最终决定。一个明显的漏洞是,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形成之前,梁启超和麦都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基,匹夫有责”,在时间上必然是相互影响的。

梁启超是第一个改写和总结的人。

事实上,学者们认为最早是梁启超或麦改写了顾的原话,最早的史料来源是《泰晤士报》。刘介休引用了梁启超《变法通议》中的相关内容,摘自1897年3月3日《泰晤士报》。这是本报连载的《论学校五(改革大讨论),幼儿园》四个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张锡钦引用的麦《人民正义自传》发表于1897年5月12日。梁启超的文章比麦早两个多月,前者无疑拥有最早的“版权”。他们都是从康有为门下走出来的,他们的文章也发表在维新派的官报《泰晤士报》上。他们俩都是这家报纸的编辑。因此,他们对顾原话的改写必然是相互影响的,而麦对梁启超说法的引用基本上是无疑的。

麦华不仅直接继承了梁启超改写顾原话的创作成就,还引用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1900年3月11日,麦以“裴显声”为笔名写下《论中国之存亡系于今日》,说:“虽是南方小国,能抗美国,却能败英国。我的四亿人民不灰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界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的表述就来源于此,并认为梁启超最早于1915年提出这句名言。但就笔者所见,他最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表述可以追溯到时间。早在1897年11月15日,梁启超在《倡议创办女子学校》一文中就曾明确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予学习和普及。啊!在我们党内很尴尬。“展现希望通过发展女校来振兴国家,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这比麦花梦早了两年多,而后者无疑是受了前者的影响。这也是作者看到的最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完整表述。因此,无论是改写顾的原话,还是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梁启超都是第一人。

在梁启超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后,维新派使用这一话语的频率最高。1900年,唐成立了由勤王(自立会前身)组织的正直会,在正直会的序言中说:“四郊拥挤垒垒,少年惭愧。每个人都对世界的生存负有责任。”“匹夫有责天下存亡”和“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只有一字之差。前者无疑直接受到后者的影响。1901年10月3日,海外保皇派罗继运在《广东巡抚陶书》一文中,力劝两广总督“助光绪”救国,称自己虽是“海外游子”,却“读了顾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我必须献身于国家大事。1902年,晚清四子之一、时任刑部尚书的吴葆初邀请慈禧回到光绪,实行新政。吴的“冒死抗打”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革派青睐这种话语,渴望改变国民运动的心态。此外,如清末革命思想家刘,坚持“外夷夏国之辨”,决定填地保天下。他在1904年写给两河总督的信中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春秋义,九世报仇。可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末,仁人志士在此。

长期以来,梁启超作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早提出者一直未得到证实,但实际上,他是这一论述运用最灵活、最频繁的。1901年,仅在他的诗中,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天下兴亡各负其责,我现在不让任何人借给我”和“匹夫有兴亡之责,还不晚归”。有些人把这句话引用得太多了,以至于1921年,梁在讲话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废话,我就不用说了。”可见人们对这句名言的热情有多高。随着这句话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催生了“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郑据信写于1895年的《致京都文学士道卜郎次良的信》中,表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似乎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密切相关。但经学者考证,这篇文章有修改和补充的痕迹。所以作者认为“匹夫有责,社稷安危”不能排除后来依附篡改的嫌疑,反而证明了“匹夫有责,天下兴亡”这句话的巨大影响力。

综上所述,1897年,梁启超首先将顾的原话“保天下,各人之基,并对其负责”改写为“天下兴亡,各人之基,并对其负责”。在此基础上,他在同年首次总结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外,他使用这种话语是最频繁和最有影响力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3933150@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82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7
下一篇 2022-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