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借物,有勿悭的意思是:别人把东西借给你了,要及时的归还,别人借你的东西,不要小气,不要吝啬。这句话摘自《弟子规·谨》,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借人物,及时还”看到弟子规的这句话,我想到生活中常说的一句俗话,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说的都是关于借还东西以及要讲信誉的事情。
不过弟子规的这句话似乎更详细一些,不仅仅是说好借好还,而且还说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的还。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古代,没有现代社会的征信系统,也没有现代社会的司法系统,却很少因为借东西不还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案件的发生,也少有因借东西故意不还而导致的案件发生。
有人说是因为古代的严刑峻法,比如唐代,《唐律疏议》第26卷杂律中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疋(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疋加二等。百疋又加三等、各令备偿。”
也就是说欠了别人的东西还不起,违约20天就打20鞭子,每二十天加一个惩罚等级,直到杖打六十。并且在唐代如果实在还不起外债,可以用劳动抵账,政府对于抵债的劳动有明确的规定,劳动一天算一天钱,直到把债还清。
古代的律法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律法也只是为了惩戒了那些还不起的,而且这些人并非故意不还,可现在的老赖大多是恶意不换,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