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粟”和“栗”是一对常见的汉字,常被混淆。“粟”下是“米”,“栗”下是“木”。可见它们本质上都是植物。它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南北方人说“五谷”不一样?
汉字分析
“粟”,去壳前叫“谷子”,去壳后叫“小米”看下图“苏”的甲骨文。是一个中间有个“沃”的象形字,头是弯的(下垂的草木和果实的样子)。周围的圆点表示密集的小果实。一般作物中,属于“黍”,成熟弯曲,果实密度高,颗粒小。所以“小米”就是“小米”,从壳里退去就是小米。
小米,甲骨石页
“粟”泛指所有的粮食。“粟”的本义是指谷类的种子,是中国的一种乡土作物。它不同于玉米,玉米是来自中南美洲国家的外来作物。玉米于1531年首次传入中国,直到明朝才传入中国。而“小米”一直伴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凡是常见的农作物和谷物,一般都可以作为谷物或粮食的通称。比如《管子·治国篇》说:“民耕即垦荒;如果你耕种一片田地,就会有更多的小米;多小米则国富民强。”这里的“粟”泛指谷物,指谷物多的国家富裕。
小米穗
“粟”常指细小的东西,如“沧海一粟”因为“小米”本身颗粒小,数量多,所以用来指微小的东西。比如成语“沧海一粟”,出自宋苏轼的《前红墙赋》,“蜉蝣如沧海一粟。”它把浩瀚的大海比作一粒小米来形容人的渺小。句子: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的合作,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只是沧海一粟,远远不够。
沧海一粟
“粟”,各个地方的叫法也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庄稼”的名称因口语不同而不同。比如“玉米”,有的地方叫“棒子”,有的地方叫“玉米”。至于“黍”,作为我国重要的食物来源,在广东、福建等地称为“粟”或“黍”;在江苏、江西等地被称为“小米”,名字就更少了。
“小米”炮轰后世小米
关于“五谷”,南北的说法不同既然说到“小米”,就不得不想到“五谷”。“五谷”就是五种作物。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米、粟(黄米)、黍、麦、米;另一种是指麻、粟(黄米)、黍、麦、米。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米无麻,后者有麻无米。南方雨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所以把“稻”安排在谷里。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种植的“大米”较少,因此被排除在粮食之外。所以古人对“五谷”的认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谷物,日常需求
“栗”:树上结的果实“栗子”仔细看下面的汉字“里”甲骨文,你会发现“里”和“苏sù”这两个古文字很像,但还是有区别的。“栗子”是一种长满多刺果实的挺拔的树。果实是坚果,包裹在多刺的壳桶里,成熟时壳桶裂开,散开。所以“栗子”和“小米”是有本质区别的。“栗树”的树名也就是俗称的栗树,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栗子或板栗。
“栗子”的古字体
炒栗子,我喜欢。
知识延伸:为什么叫“不寒而栗”成语“不寒而栗”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上面说明显不凉瑟瑟发抖,描述的是巨大的恐惧。例如,造一个句子:深夜,王刚老师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一部血腥的恐怖电影。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一天了,但想起那张照片还是让我不寒而栗。“栗子”为什么害怕?栗子还没熟,它的壳就长毛多刺,毛多刺尖。乍一看真的感觉毛骨悚然,所以古人在汉字“栗”的本质上加了一层恐惧。
惊恐万状
所以,你看“小米”和“栗子”,虽然字形相似,本质却大相径庭。你也可以这样理解:“粟”是农作物幼苗的果实,“栗”是树木的果实。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学生考试中,请记得区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3933150@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