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闻”意思是:听见。
闻过则喜:原义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近义词:知过必改、从谏如流。
反义词:文过饰非、怙恶不悛。
例句:
1、对待批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闻过则喜,一是闻过则怒。
2、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3、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关故事: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d,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
故事寓意:
晏子喜欢倾听别人的批评,也非常善于批评。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他的语言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认为能指出过失其实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事实上,无论为人还是为政,均患自矜其能。因为自矜者无不自认高明,因此不能容人、不能纳物,甚至目中无人、讳过饰非,从而导致裹足不前。
历史给了人们很好的借鉴,闻过,就要敢于正视,闻过,就要有虚怀雅量。听其言,纳其说,方能集他人智慧。常自省,方能使自己日臻成熟。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一个人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又没有人指出,别人指出后又不愿意正视和接受,这种人又怎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呢,因此,人要让闻过则喜成为一种自觉、一种风气、一种自信、一种风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