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做的事:
第一件:不要过分投入,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郎朗。中国有这么多的琴童,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全国的琴童大约有6000万。可是最好的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可能每个系每年招生的人数都不到50人,这个比率有多低。很多人都听说过郎朗的故事,他从小怎么样经历了非常严格的、痛苦的训练,成为一个钢琴大师。但是郎朗成功的方法,可能只对郎朗本人有效,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的天赋很罕见。同样的方法用到别人身上,就不一定管用了。千万不要执念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定可以成为音乐家,也不要因为自己有音乐梦想,就把这个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我的留学经验告诉我,世界其实还是很宽广的,除了做音乐家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把音乐作为一个业余爱好,作为一个能够丰富人生的选择,它对人更加有帮助。
第二件:不要把考级、比赛的成绩作为老师的KPI,音乐它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东西,也是一个拥有灵性的东西,如果你用这样的硬性标准去要求老师的话,考级就会从检验的工具变成了一个追逐的目标。它会导致老师为了一纸证书一年孩子一直练两个曲子,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得到了一纸证书,但孩子并没有获得多少音乐提升,反而因为太过枯燥,不喜欢音乐,断送了他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和音乐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的机会。
第三件:永远不要许诺孩子,等你考到了某一级,你就可以再也不用练琴了,很多家庭,见孩子练琴练得很苦,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了,父母会跟孩子许诺,"你坚持啊,咱们考过十级就不练了。"这是特别不好的事。学习音乐,是为了让孩子能跟音乐相伴终身,让音乐成为陪伴他一生的玩具,增添更多的乐趣。比方说非常苦闷的时候,音乐能够帮人度过人生低谷,非常喜悦的时候,能够把这种情绪外化表达出来。疲倦的时候,用音乐帮助自己解压。我自己,每次失恋的时候,都会听莫扎特,对我来说这非常管用。如果你把这个乐趣,当成一个硬性目标去完成,跟他说过了某一级你就可以再也不学了,表面上看来,他是完成了一个目标,挑战了自己的人生极限。但最终很可能是你花了很多钱,很大的工夫,让你的孩子跟音乐结了仇结了怨,他考完级从此再也不肯摸琴了。为了保持孩子学音乐的兴趣,你还不如说,只要你一直练下去,咱家可以不考级。
陪孩子学琴,你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跟着孩子一块进步。有些家长送孩子去学音乐,其实也没想好为什么要去,看隔壁家小明去了,跟风让自己家孩子也学。紧接着就把这件事看成教育投资,就是花个钱找个老师的事。所以把孩子往钢琴老师或者培训机构那一送,自己下楼,在车里抽根烟,出去喝杯东西,逛会儿街,到点儿再把孩子接走。
那请问,这跟把一只宠物寄送到宠物医院,有什么区别呢?送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能跟孩子一块学当然是最好的。除了你不用打发等他的无聊时间,更重要的是,你能体会到孩子在学习当中的一些困难。不信孩子d的那些练习曲,你也上钢琴试试看,作为一个大人,你未见得就能比他d得好。你能体会到他的难点,就能更好地帮助他,甚至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帮你检验老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奏家朋友,无一例外,他们的父母都非常懂音乐,但根本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我询问之下才知道,小时候他们的父母陪着一块儿上课,甚至一块儿练琴,一路走来。厉害到什么程度?随便一个专业选手,在他们面前d一d,他马上能知道这专业选手d的好在哪,不好在哪。他们每次跟孩子出去比赛,能当半个军师。
第二: 真心地欣赏和鼓励孩子
我自己算个特殊的反例,我特别热爱音乐,十几年学琴的过程当中,我从非常初级的献给爱丽丝,d到了肖邦协奏曲,但我的父母其实并没有做到一个好的欣赏者的角色。不管我d了多复杂的曲目,我的父母可能都会说,你能d个上海滩吗?我没有得到好的正面激励,常常觉得我努力了这么多,d了这么高级的曲子,你们都没有办法欣赏,其实是挺挫败的。这个欣赏,不是你虚伪地、盲目地鼓掌,说孩子你真棒,你d得可真好。孩子又不傻,对他来说,一万个不懂音乐的人鼓掌,其实不及一个知音说一个好字。
在你的能力不足以专业地表扬孩子的时候,多真诚地问孩子问题。不是你考他,是真诚地向他请教,问他为什么这么d,可以问得很细。一来他懂你不懂,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其次你不懂还可以问地这样细,让他感受到你在乎他。最后这能帮他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总结:输出,对学习有很大的好处。你们可以一起听着曲子编故事,这对年纪小的孩子管用。讲你听到了什么,也让孩子讲他演奏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些提问都没有标准答案,但肯定有助于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发自内心欣赏孩子的音乐,是给孩子最好的正反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