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等;2、表示递进关系3、表示承接关系;4、表示转折关系;5、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而”除了可以表示以上六种关系之外,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用于主谓之间,译为“如果”、“假如”等。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另外,在文言中,“而”一般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如“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或与“已”一起组成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文言虚词“而”是高考考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它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作代词,通“尔”, 二是用作连词。在荀子的名篇《劝学》中一共出现了16个“而”字,都用作连词。“而”用作承接关系时多用来连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句子,表示行为相连、两事相连、两事相关或时间先后相承等顺承关系。如“登高而招”是指“登上高处后招手”,“登高”和“招手”这两种动作行为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因此,句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而”用作修饰关系时往往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多数情况下它的后面是表示行为的动词,前面是表示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的词语或短语,如果是形容词、副词、时间处所名词、能愿动词、指示代词、方位短语、介词短语,那就较好判断。但如果前面是动宾短语,就较难辨析了。这时,就要分析“而”字前后两种行为的关系,如果两种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看前边的行为是否是后面行为发生时的状态或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