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人物赏析
圆而胖的名医:
本名姚芝轩,这个反面人物坏在“瞒”病人。不告诉病人具体症状,只是模棱两可地说他明白了,其实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病人已经没有脉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惯骗。他还自己为自己造“传说”(总不可能是病家造的传说吧?),造舆论;
把自己和真正的名医叶天士先生相提并论,只为了给大家造成错觉。实在没辙治好周伯宜的病之后,便拉陈莲河来替罪,自己脱身了,如文中所说:“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
陈莲河:
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周伯宜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泰然,说明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巧妙”地使用连环套诈骗周家,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岂不是可笑至极?
第二套药丸:鲁迅先生小时候也不知道这药丸的“精妙”,因为这本身就不能拿来治病。第三套:点在舌尖的“神丹”,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到这里,周伯宜已经开始怀疑陈莲河的医术了,摇头是因为实在太贵。第四套:前世的事。这完全就是瞎扯了,公然的欺骗。这里可以看出周伯宜已经不再信任陈莲河了,于是摇了摇头。
作者以切身的惨痛体会,批判了我国医学界的落后现象。但这不等于他轻视乃至否定中医。对祖国医药学的丰富遗产,他是热情肯定的。1933年他在 《南腔北调集·经验》 一文中,就赞扬了 《本草纲目》 一书“含有丰富的宝藏”,其中记载的 “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鲁迅批判的是庸医的医道,是传统医学中的糟粕,他乐意接受先进的、科学的医学,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只有彻底扬弃一切错误的、落后的东西,祖国医药才能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