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是什么

兀是什么,第1张

兀是什么

兀(拼音:wù、w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兀”最初与“元”是同一个字,都是突出头部的人形,本义指人的头。后来为了突出“人”上之“首”,就在上面加了一横,成为“元”字,分化成了两个字。头是人体最高之处,所以“兀”有高耸突出的意思。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儿部】五忽切(wù)

高①而上平也。从一②在人上。读若敻(xiòng)。茂陵③有兀桑里。

〖注释〗①高:《说文解字·长部》:“兀者,高远意也。”②从一:王筠《说文解字句渎》:“一在上,故日上平。”③茂陵:《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有茂陵县。”在今陕西省兴平东北。

说文解字注: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

段注: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398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