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qūn xún,意思是徘徊不进;滞留,拖延,迁延,迟疑;犹豫,小心谨慎,退避;退让,从容;不慌忙,倒退而行行,恭顺的样子,顷刻;极短时间,九指月晕。
出处
《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李陵)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托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方文《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江南访诸彦, 江南诸彦皆逡巡。·
《梁书·王筠传》: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陆采《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春英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