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注
己之威义也。
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宫,象人腹,故谓身曰己。义各本作仪,今正。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仪者,度也,今威仪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今情谊字用之;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文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写既久。肴襍难辨。据郑,许之言可以知其意,威义古分言之者,如北宫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义,诗言令义令色,无非无义是也。威义连文不分者,则随处而是,但今无不作仪矣。《毛诗》:威义棣棣,不可选也。传曰: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闲习也。不可选,物有其容不可数也,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故《文王》,我将《毛传》皆曰:义,善也。引申之训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