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精致利己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社会精致利己主义是如何产生的,第1张

中国社会精致利己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在今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并不罕见,顾名思义,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在了解社会规则的基础上,利用体制规则达成自己绝对利己的目的,这些人往往老道、世俗、善于表演,和普通的利己主义者相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会隐藏自己,在利己的过程中,为自己保留更好的名声。

鲁迅先生说的“精神的资本家”,便是精致利己主义的体现,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经过精心设计,一切都合理合法,高效率、高智商,却常常会使人有上当受骗之感,因为他利用完之后便会对人“弃之不顾”,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利用价值了。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虽然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却把自己套在庸俗的缰绳里,他们没有关怀意识、同情心和责任感,把个人私欲作为唯一目标,却又能迎合社会的需要,这不得不说是十分可怕的。

有学者说,当代教育正在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得不说,学校教育的现状的确对培养出精致利己主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社会风气的氛围,在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已经维持了几千年的社会基础,即家庭已然面目全非。目前,大部分家庭都由三代人组成,而新生代寄托了几代人的期望,却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的瓦解崩坏,没有得到足够完善的教育,仅仅是被百依百顺、予取予求,这也为他们将来的“精致利己”打下了“基础”,因为他们从小便是被这样优待的。

但是,教育的责任同样不可忽视,和传统教育相比,我们现在在片面地强调知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每个人都会说,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内卷”,许多孩子小小年纪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们真的就能成才吗?再看其他发达国家,很多都立法规定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知识灌输,他们没有着急“赢在起跑线”,却同样能培养出许多人才。

过早向孩子灌输知识,便会导致人文素养的不足,古人都知道要为学龄前儿童扩展对世界的认知,树立完善的价值观,我们现在却缺乏这种意识。教育之中,家教对幼年时期的品质教育又是影响最大的,家教应当教人基本的行为规范,教会孩子和人相处的行为准则,教导为人处世的道德理念。现代教育因为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对家教实际是存在缺失的,在学校里孩子天天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下学习和成长,把同学都视作竞争者乃至“敌人”,自然缺乏仁爱友善之心,将来也会把身边的人看成可供利用的“资源”,发挥一切可能利己的因素,最终导致精致利己主义的盛行。

不得不说,现在“一切向分数看”已经成为主流,忽视对学生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认可的教育观,教育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老师和家长自己尚且不能以身作则,一个个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为了好的科研成果而数据作假、会为了辅导班收钱上课不将知识点、会为了收红包开后门……长辈什么样,孩子便会依样学样。

似乎现在,崇高的东西似乎不值一提,很多人认为挣到钱才是人生赢家,似乎人生“赢”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已经不再认为挣钱是最重要的了,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精神上的价值,我们却似乎反而在倒退。教育本身是神圣的职业,教育并非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不是获取金钱的手段,人生需要价值,美好的人生不是由物质填充的,而是需要理想、道德、信念……这些似乎已经被遗忘的存在。

为什么中国社会会产生精致利己主义?明明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灿烂的文化,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灼灼生辉,我们却不能让孩子看到一个人应该怎么过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爱,在他们眼前做一个个追名逐利者,让孩子的眼中也只能看到“利”。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又怎样才不会受到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呢?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该改变我们自身,先剔除我们自己身上的精致利己主义,做值得尊重的长辈和榜样,再去教导下一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05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