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首先它俩的成立时间不同;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并且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一、概念以及成立时间
太学: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 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二、功能
1、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