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0”和负数的发明和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等都是我国古代数学领域的贡献,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数学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人类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迈出的重要步伐,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扩大了数学的领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勾股定理:
据《周髀算经》记载:“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 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 由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将矩的两直角边加以折算成一定的比例,短直角边长(句)3,长直角边长(股)4,弦就等于5,得成3、4、5)。句(即勾)、股平方之和为25,这称为积矩。大禹所用的治天下(指治水)的方法,就是从这些数学知识发展出来的。
在世界数学史上,一般把勾股定理归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发现它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因为他提出了定理的一般形式的叙述和证明,我国则稍晚。但实际上,商高关于勾股定理的认识,要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所记载的周公与商高问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这个事实证明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国早得多。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和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一样,中国古代的记数方法也是十进位制的,这大约与人类都长有10个指头有关。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产生有六十进制的记数法。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用过六十进制记数法来进行计算,却也有干支纪日和纪年的制度,以60为一个周期。在这些相同的背后,各国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中国是最早使用九个数码,加上十、百、千、万等位值符号来记写任何数字的国家。
中国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已普遍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被熟练地应用于计算数学中。后来这种记数法伴随着文化交流传入印度,又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演变为今天世界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1、2、3、4、……)。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正如英国李约瑟博士所指出:“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