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怎么读姓氏

缑怎么读姓氏,第1张

缑怎么读姓氏

“缑”姓读作gōu,。姓氏考略:周卿王食采之邑,以邑为氏;孝子傅:陈留缑氏女,名玉;魏书官氏志:渴侯氏改为缑氏;千家姓:陈留族。 缑姓源出有:源于姬姓;源于职业;源于匈奴族;源于鲜卑族;源于塞族。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期,有周公的次八子因功受封于缑邑(今河南偃师),称缑侯。“缑”,是河南洛阳地区偃师县南部的一座山谷,在洛河与谷水(渑水)的交汇处,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是通往登封县的必经之地。由于缑侯实际上就是周王室的卿大夫,又是滑国的君主,为伯爵,因此也称滑伯。这在唐朝学者里泰所编的《括地志》中有记载:“缑氏,滑伯国也。韦昭云,姬姓小国也。”在历史文献《重修滑县志》中也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国国都原在滑地(今河南睢县),在东周初期,由于周王室迁至成周,因此滑国后来也迁到费地(今河南偃师缑氏镇),故又称滑国为“费滑”、“缑氏”,邻邦有卫国和郑国。

要注意的是:该支由缑氏族人因简笔所形成的侯氏一族,与费氏、滑氏、缑氏同宗同源,正确读音仍作gōu,如今能否转俗读作hóu,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源流二:

源于职业,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蒯缑,亦称缑工,是秦、汉朝时期的专职军工工匠,是制作剑、刀的工序之一,即装饰剑、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时期以一种蒯草来缠绕剑把,以适手。以蒯草缠好之剑把,即称“缑”,全称“蒯缑”,其工匠即称蒯缑,或缑工。这在史籍《史记·孟尝君传·注》中有注释:“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饰,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后来多改以丝绦来缠绕剑、刀之握手,仍称其为“蒯缑”,属于精细工种,多为世袭。

在蒯缑、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蒯缑氏、缑工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缑氏、蒯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昆邪王外甥缑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缑王,在史籍《汉书》中记载为:“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缑王也就是匈奴昆邪王的外甥,姓名失考,“缑王”是他的爵号。在大将军卫青击败匈奴主力后,河西的匈奴休屠王、昆邪王及部属四万余人计划一起降汉,在休屠王反悔之时,缑王协助昆邪王斩杀了休屠王,随舅舅一起归降西汉王朝。之后,缑王追随著名的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入胡地,在卫律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归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13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