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的忧虑(陶晶莹妇女的忧虑)
近年来,女性问题频繁出现在热搜中。
家暴、经期贫困、生育、性别偏见……这些词几乎没有间隔地出现在你的手机d窗、阅读列表和各种app的首页。当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多,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当女人讨论这些问题时,她们想讨论什么?
男女在讨论同一个话题时,关注的角度是否不同,这些不同的角度是否阻碍了两性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简单心理联合贝壳的数据可视化团队Datamuse,通过大规模抽样,收集了热门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及其性别偏差值(男女使用一个词的频率之差)。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想帮你看到女人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未说出口的烦恼。
离婚:这不仅仅是关系的结束
在讨论离婚时,女性往往会提到“出轨”和“人渣”,这两个词的性别偏差分别达到25%和23%。与此同时,诸如“男人”、“自由”和“暴力”等词也经常被妇女使用。离婚不仅是关系的破裂,也是女性的创伤经历。
相比较而言,男人对待离婚的态度可能更现实一些。“证据”成为男性在讨论离婚话题时最常用的术语,性别偏差达28%。像“法院”、“民法典”、“夫妻”、“婚姻”这些词也是男性使用的高频词。
一项调查显示,男人离婚后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女人则是“心理退缩”。其实离婚对男女双方都是一种创伤。克服创伤的时间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图/在“离婚”话题下,男女用户对使用的关键词偏差值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女性对男性使用高频词)
育儿:没有100分的妈妈,没有100分的爸爸。
在现在的家庭环境中,母亲更多的是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女性和男性提及“有宝宝”一词的性别偏差高达48%。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女性更注重“陪伴”孩子“成长”。这两个术语的性别差异分别达到37%和38%。当然,琐碎的生活细节和照顾的压力也会让妈妈感到“累”和疲惫。
男性在育儿话题中提到的高频词有:“学区房”、“择校”、“教育”。这三个关键词的性别偏差都达到了44%以上。可见男性在育儿方面会更多考虑孩子的教育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更容易产生经济相关的压力。
我们经常在网上听到“丧偶育儿”的说法。很多妈妈抱怨:为什么老公只带孩子,却能从容工作甚至打游戏?为什么只要老公带孩子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女人是孩子的照顾者,男人负责赚钱养家的“潜规则”仍然深深植根于许多家庭的心理和行为中。很多家庭轻易默许了随大流的安排,却没有认真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意愿、需求和能力。
那么,如何走出这种模式呢?心理咨询师认为,最重要的是“信任”。爸爸妈妈需要建立“信任联盟”。这个联盟之间的配合越默契,孩子的发展就越健康。
男女在这个联盟中互相尊重,达成一致,这将是养育好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这个世界上没有100分的妈妈,也没有100分的爸爸。养育的责任绝不应该放在一个人或一个性别身上。我们不必孤军奋战。
图/在“育儿”话题下,男女用户对使用的关键词偏差值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女性对男性使用高频词)
与“月经”相比,女性更喜欢称之为“经期”
从社交媒体的讨论来看,女性会用“经期”“经期”这些词来指代月经,其中隐含的对月经的羞耻感不言而喻。月经的存在会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同时也会带来“肚子疼”等身体问题。
很多人担心女性月经影响工作。事实上,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在几天内请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6%,但从长期来看,男性和女性在请假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经期羞耻在全世界都很普遍。一项对美国1500名女性和500名男性的调查发现:
58%的女性仅仅因为自己处于月经期而感到尴尬,42%的女性有过“假装没来过月经”的经历,五分之一的女性因男性朋友的评论而对自己的月经感到羞耻。
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研究表明,65%的女性可以要求伴侣为她们购买卫生巾或卫生棉条,近四分之三的男性会执行任务(然而,其中17%的人说“不”)。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这次调查中,男性在谈到月经时,出现了“散装卫生巾”一词,性别偏差高达47%。
可以看出,去年电商平台大卖散装卫生巾,让更多男性开始关注中国女性的“经期贫困”问题,以及她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图/在“月经”话题下,男女用户对使用的关键词偏差值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女性对男性使用高频词)
产妇:女性的身体和新生儿一样,值得关注。
在怀孕期间,女性会经历各种身体变化,比如外貌和荷尔蒙的变化。在讨论怀孕时,女性提到“吸奶”、“抽奶”、“坐月子”、“喂奶”等词汇的频率远高于男性,性别偏差在27%以上。怀孕和哺乳的过程和身体细节是女性关注的焦点。
男性作为“跑者”,更注重场所和外部环境。调查显示,男性在讨论怀孕话题时,会频繁使用“母婴室”、“月子中心”等词汇。同时,他们也经常提到孕妇身边的角色,比如“婆婆”、“老婆”和自己。
多项研究表明,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会使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持续一生:
图/在“孕产”话题下,男女用户利用关键词的偏向性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女性对男性使用高频词)
女性独立:不应该是纯女性话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我也是”运动,还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最近贾玲和张之间的不朽友谊,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讨论“独立”。
对于独立的女性来说,一开始就是“幸福”的意思:“女孩子第一件事不是嫁人,而是先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女人……这样的生活别提多幸福了。”“幸福”一词也是“女性独立”话题下男女性别偏差最高(40%)的词。
独立的话题与女性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当她们谈到“工作”、“婚姻”、“朋友”时,可以看出独立的观念影响着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较而言,男性在这个话题上谈论更多的是张贵梅、网民、娱乐和综艺节目。他们和这个话题有更大的心理距离。他们经常关注女性独立于社交媒体的话题,并对此发表评论。
女性独立从来都不是女性一个性别的事情,也不是男女对立。
研究表明,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些女性和男性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
就像在这个测试中,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你的直觉与大多数男性不谋而合的话题,一些你的思维与大多数女性有着相同联系的话题。
一个人有46条染色体。是不是一定要因为其中一个而被迫进入某种人格框架,而忽略另外45个提供的参差不齐的多态性?
所以,女性独立不是一个纯粹的女性话题。也许只有这个话题不再局限于“女性”的讨论,性别平等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图/在“女性独立”的话题下,男女用户使用关键词的偏差值排名。(从上到下,对女性对男性使用高频词)
由于数据量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调查了一些“关键词”,只显示了男女用词的很小一面。
语言习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男女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差异,也反映了女性话语背后隐藏的情感困境。
女人在讨论离婚的时候,可能表达的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失去。
女性在讨论月经的时候,可能表达的是:我想说月经这个词,我没有羞耻感。
互联网放大了女性的声音,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真实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意味着女性获得了言论自由的权利。
但是这些逐渐变大的声音难道没有意义吗?当然有。因为它告诉我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