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的时候为什么放屁

拉稀的时候为什么放屁,第1张

为什么拉稀(为什么拉稀会放屁)

本文让科普知识网跟大家聊聊为什么会腹泻,以及腹泻为什么会放屁的相应知识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了收藏这个网站!

本文简介:

1.腹泻总量是多少?

2.什么是腹泻?

3.为什么我会拉肚子,而且是正常情况下?

4.总是拉肚子是怎么了?

5.为什么会拉肚子?!

6.人为什么会拉肚子?

7.为什么总是拉肚子?

总拉稀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多是因为自己的肠道不太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吃中药什么的调理脾胃会有很大效果。会慢慢好起来的。

拉肚子是怎么回事?很多情况都会导致腹泻:冷、酸、凉、辣、含油量高的食物过度刺激肠胃会导致腹泻!还有就是吃多了,因为肠胃里分泌物那么多,吃多了食物消化会不够,所以会引起腹泻。

为什么我会拉肚子,而且是正常情况下?一般腹泻是胃受凉,胃里的食物消化过快。最重要的是胃受凉。茶水凉,对人体也不是很好。年轻人最好不要喝茶水,茶水对人体有刺激性。我觉得还是吃点药比较好,像普通胃肠药。

总是便便。这是怎么回事?腹泻

[概述]

正常人一般一天排便一次,个人一天排便2 ~ 3次或2 ~ 3天排便一次。粪便性状正常,平均每天排出的粪便重量为150~200g,含水量为60% ~ 75%。腹泻是常见的症状,是指排便的次数明显超过平时的次数。粪便质稀,含水量增多,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肛门不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3周内。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两个月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

[诊断]

原发病或腹泻原因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常规检查,尤其是大便检查。仔细分析病史和上述检查的初步结果,往往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如果诊断仍不明确,可进一步进行X线钡灌肠和钡餐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如仍无明确结论,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超声、CT、ERCP等影像学诊断方法检查胆胰疾病,或进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气试验、小肠黏膜活检检查小肠吸收不良。怀疑肠结核、肠阿米巴病等有特殊治疗的疾病,经过努力不能确诊的,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治疗的。

[治疗措施]

腹泻是症状,根本的治疗要针对病因。了解腹泻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掌握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不言而喻,必须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复方磺胺甲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菌、梨状肌有效。因此,这些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预防和治疗所谓的旅行者腹泻。为了治疗由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和由谷蛋白引起的乳糜泻,应该从饮食中消除乳糖或谷蛋白。高渗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是停止进食或停用引起高渗性腹泻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容易引起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丢失。除了消除病因外,还要积极口服和静脉补充盐和葡萄糖溶液,纠正脱水。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用消胆胺吸收胆汁酸即可停止。对于胆汁酸缺乏引起的脂肪性腹泻的治疗,可以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的长链脂肪,因为前者可以直接通过门静脉系统吸收,不需要胆盐水解和形成胶束的过程。

(2)在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成瘾性药物,必要时只能短时间使用。治疗是主要原因。任何病因不明的人,虽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绝不能放松或取消应有的检查步骤,尤其是对于恶性疾病尚未排除的病例。

1.常用的止泻药物有活性炭、鞣酸蛋白、碱式碳酸铋、氢氧化铝凝胶等。,每日服用3 ~ 4次。药效强的复方樟脑酊(3 ~ 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 ~ 3次。因为长期服用会上瘾,所以只适合短期腹泻。复方苯妥英酊(每片含苯妥英钠2.5mg,阿托品0.025mg),每次1 ~ 2片,2 ~ 4次/d,可加强中枢抑制作用,不宜与巴比妥类、阿片类药物合用。扑尔敏(洛哌丁胺)的药效比复方苯乙基哌啶更强更持久。不含阿托品,中枢反应较少。开始服用4mg,然后调整剂量,直到排便次数减少到1 ~ 2次/d,每日剂量不超过8mg。培康可以调节肠道功能。

2.阿托品、异丙酚、山莨菪碱、普鲁卡因等药物可用作解痉镇痛药。

3.镇静剂可以是安定、安眠药和苯巴比妥。

【病因】

(一)急性腹泻的病程不超过3周,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因为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杆菌等毒素污染。,多表现为非炎症性水样腹泻。

2.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道腺病毒感染时,可出现小肠非炎症性腹泻。

(2)细菌感染:霍乱弧菌和毒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小肠非炎症性水样腹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耶尔森菌、侵袭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艰难梭菌可引起结肠炎,导致化脓性腹泻。

(3)寄生虫感染:梨状肌和隐孢子虫感染可引起小肠非炎症性水样腹泻。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结肠时会引起炎症、溃疡和化脓性腹泻。

(4)旅行者腹泻:是在旅行过程中或旅行后发生的腹泻。多为感染所致,病原体通常为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梨状肌、溶组织阿米巴等。

(5)药物引起的腹泻:泻药、高渗药、胆碱能药、抗菌药及部分降压或抗心律失常药在用药期间不引起腹泻。

(二)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超过2个月,其病因比急性腹泻更复杂,因此其诊断和治疗有时比较困难,这是本章的重点。

1.肠道传染病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和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肠炎。

3.肿瘤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肠道吸收不良。

(2)继发性肠道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腺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③胆汁排出受阻、胆盐结合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端肠结肠吻合或瘘等。

3)小肠侵袭性疾病:惠普尔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肠蠕动障碍(多为加速)引起的运动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术、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物性腹泻①酚酞、番泻叶等泻药;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④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如乳果糖、乳山山梨醇等。

【发病机理】

每24小时就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正常人的小肠,约来自饮食中的2L,约来自唾液腺、胃、肠、肝、胰腺的7L,共计9L以上,主要由小肠吸收。每天约有2L的液体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其中90%被结肠吸收,而只有不到200ml的水随粪便排出。这是胃肠分泌和吸收过程中水分动态平衡的结果。如果平衡失调,仅仅是每天在肠道内补充几百毫升的水分,就足以引起腹泻。

(1)高渗性腹泻正常人,食糜经十二指肠进入空肠后,其分解产物已被吸收或稀释,电解质会计趋于稳定,故空回肠内容物处于等渗状态,其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组成。如果摄入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或药物(主要是Mg2+或SO2-4等二价离子)浓缩、高渗且难以消化吸收,血浆与肠腔的渗透压差就会增大,血浆中的水分会迅速通过肠黏膜进入肠腔,直至肠内容物被稀释至等渗。肠腔内残留大量液体,可刺激肠道运动,引起腹泻。

1.高渗性腹泻的病因

(1)高渗药物: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酸制剂,例如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脱水剂,如甘露醇和山梨醇;降氨药物如乳果糖等。

(2)高渗性食物:主要是一些碳水化合物,由于缺乏水解酶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肠粘膜吸收,形成高渗透压的肠内容物而引起腹泻。常见的原因是食物糖分消化酶不足,其中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为常见。乳糖吸收不良在中国非常普遍。健康汉族人群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率为78% ~ 88%。其中,55% ~ 65%的人在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后会出现水样腹泻、腹部绞痛、腹胀、排气增多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未消化的乳糖堆积,使肠道渗透压升高,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泻。

2.高渗性腹泻的特点①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②肠腔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

(二)吸收不良性腹泻许多疾病引起弥漫性肠黏膜损伤和功能改变,可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

1.常见原因

(1)肠粘膜吸收功能受损:热带性口炎腹泻、成人乳糜泻等。有肠黏膜病变,表现为肠绒毛较正常变形、变短或萎缩,微绒毛杂乱或消失。成人乳糜胸在中国很少见,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吸收障碍,也称为qluten诱导性肠病。可能是由于某些肠道酶的缺陷导致面筋消化不安全,产生对肠黏膜有毒性的醇溶性α-醇溶蛋白所致。

(2)肠黏膜面积减少:手术切除小肠超过其全长的75%或剩余肠段小于120cm,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完全时,可引起短肠综合征。当末端回肠被切除或损伤时,胆盐重吸收受损,总量减少,可导致脂肪吸收不良。

(3)细菌在小肠内过长:也属于盲袢综合征的性质。细菌分解与胆盐结合,影响胶束的形成,导致脂肪性腹泻。

(4)肠黏膜梗阻性充血:常见于门静脉高压和右心衰竭。肠道充血和水肿会导致吸收不良和腹泻。

(5)先天性选择性吸收障碍:先天性氯缺乏症最典型,但此病少见。

2.不健康腹泻吸收的特点①禁食可减少腹泻;②肠内容物由未吸收的电解质和食物成分组成,渗透压高。

(3)分泌性腹泻。肠道分泌主要是黏膜隐窝细胞的功能,而吸收依赖于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功能。当分泌物超过吸收能力时,就会引起腹泻。

刺激肠黏膜分泌的因素可分为四类:①细菌肠毒素,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毒素;②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降钙素等神经体液因素;③免疫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④洗涤剂,如胆盐、长链脂肪酸等,通过刺激阴离子分泌,增加粘膜上皮通透性,引起分泌性腹泻。蓖麻油、酚酞、二醋酸酯、芦荟、番泻叶等各种通便渠道。也属于这一类。

肠道分泌电解质和水的机制相当复杂。近年来发现,肠黏膜隐窝细胞中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和钙离子的增加是诱导黏膜分泌的重要环节。以霍乱弧菌和VIP为例。两者均先与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导致cAMP浓度升高,大量肠液分泌。并不是所有刺激肠黏膜分泌的因子都通过cAMP,而是艰难梭菌通过钙离子的增加引起分泌性腹泻。

(4)渗出性腹泻肠粘膜发炎时,渗出大量粘液、脓和血,可引起腹泻。渗出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复杂,因为炎症渗出液可使肠道渗透压升高;如果肠黏膜面积较大,受损,可能会阻碍电解质、溶质和水的吸收;黏膜发炎可产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刺激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引起腹泻。

1.肠道炎症的病因①不明原因,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②感染性炎症:来自侵袭性病原体和基底细胞毒素的感染,如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螺杆菌、哈林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阿米巴原虫、艰难隐球菌等。③缺血性炎症;④肠道放射性损伤;⑤脓肿形成,如憩室炎、肿瘤感染。

2.渗出性腹泻的特点①粪便中含有渗出液和血。结肠尤其是左半结肠的炎症,肉眼可见粘液脓性大便。如果有溃疡或糜烂,往往会带血。肠炎小的时候,往往没有肉眼可见的脓性大便。②腹泻及全身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损伤的程度。

(五)运动性腹泻许多药物、疾病和胃肠手术可改变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加速肠道蠕动,使肠道内容物通过肠腔过快,与黏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出现腹泻。

1.运动性腹泻常见原因①药物引起的腹泻,如普萘洛尔、奎尼丁等,可改变肠道正常的肌电图控制;②神经性腹泻,如糖尿病、甲亢、迷走神经切断引起的腹泻;③胃肠切除术后腹泻,如胃大部或全胃切除、回盲部切除,可使幽门、回盲部的瓣膜功能消失而引起腹泻。大小肠切除也会引起腹泻;④类癌综合征;⑤部分性肠梗阻;⑥肠易激综合征。

2.运动性腹泻的特点①粪便呈水样或水样,无渗出物。②腹泻伴有嗜睡和腹痛。

为什么会拉肚子?!腹泻的原因很多,一般是感染引起的。有的是饮食不当,或者脾肾虚寒引起的。如果肠道有炎症,炎症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引起腹泻。肠道内还有肿瘤,刺激肠道引起的排便次数。还有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为了及时排出不消化的东西,肠道蠕动会加快,容易引起腹泻。所以要视情况而定。一般需要常规大便检查。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腹泻,一般用止泻药和消炎药治疗。

人为什么会拉肚子?大家,为什么会拉肚子?

腹泻的机制是大肠蠕动失调,速度过快。过快的原因是大肠受到刺激,而会刺激大肠的东西之一就是毒素。毒素的来源是吃了不卫生的食物直接刺激,或者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间接刺激。

1.急性腹泻,水样便,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和脐周疼痛。

肠胃炎多由食用不洁、变质或过敏食物引起。

2.急性腹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大便中有脓血、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不能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3.慢性腹泻伴发热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癌。

4.慢性腹泻包括间歇性便秘、结肠过敏、直肠或结肠息肉,必须排除结肠癌。

5.粪便呈酱红色或血状,含小块脓血,量大,有腥臭味。

急性阿米巴痢疾

6.粪便量大,恶臭异常,且呈灰色油状,通常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的腹泻。

7.严重腹泻,伴有严重呕吐、发烧和严重脱水。粪便如米泔水,病情凶险。

也许是霍乱和副霍乱。

为什么总是拉肚子?引起经常腹泻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可能是冷食等刺激性食物引起的,肠道本身的器质性疾病也会引起这样的问题,比如肠胃炎,会导致这样的症状。当然,部分肠道溃疡和肠道菌群失调也是主要因素。出现这种症状时,先不要盲目治疗,要查大便常规,看看有没有细菌感染的问题,再对症。可以用抗生素等药物或者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来改善。

关于为什么拉肚子,为什么拉肚子放屁的介绍到此结束。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并关注这个网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55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