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华
原《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社交平台向他的粉丝宣布:我已经退休了,我的新角色是《环球时报》特别评论员。我将继续在推特上发言。我知道很多西方人不喜欢我,但毕竟我是中国舆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应该听取双方的意见。
与此同时,他在社交平台的头衔,也从“环球时报总编”,改为“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
毫无疑问,胡总编是中国舆论界的领军人物,而不是“之一”。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无法忽视他的声音。
特别是在境外舆论场,胡锡进的名字代表着中国声音的某种符号。他发出了中国的有力声音,并被特朗普和蓬佩奥之流围攻。这在中国媒体人中有如此“殊荣”的,他是第一人。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他的推文可以影响国际股市行情,这也是前无古人的。
外媒评价他是“战狼式的媒体人”。美国之声担心的是,“胡锡进虽然离去了,他的战狼风格可能还会在环球时报发扬光大。”
德国之声评论他是“强烈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言人”。文章写道,“他在社交网站上经常发表‘胡侃’视频系列,体现出中国日益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的言论也经常被外国媒体引用。”
路透社评论称,胡锡进虽然不是中国政府正式的发言人,但是他却是推特上支持中国一派力量中最大的声量之一。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到中国与澳大利亚、美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胡锡进在社交媒体上竭力捍卫共产党的路线。
《纽约时报》评论称,在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喧嚣中,胡锡进的声音尤为突出。他领导了十多年的报纸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版的福克斯新闻。在他的领导下,该报已成为中国最知名、最好斗的媒体之一。文章写道,他用英文和中文打口水战的本事,为中国新一代的评论员和外交官们定下了基调,
作为他的一个铁粉,笔者是从学习《环球时报》社评,走上评论写作这条路。8年前,笔者撰写《毕福剑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一文,也是从胡总编的评论中得到启发的。尽管我不同意他的某此观点,但我由衷地敬佩他的执着和专业精神。
有人为胡锡进的离去叫好。一些批评他的人,更多的是吃不到葡萄说酸,或者是傍大款、蹭流量的。说实话,我最瞧不起这样的泼皮无赖,只会搞窝里斗。有本事也用英文,与外国人斗?这些人就像沾在鞋底上的口香糖,蹭都蹭不掉。这句话我在心里憋了很久,一直没有说出来。
在社交平台上,攻击他的还大有人在。但是理解和祝福他的人也不少。网名“兔主席”的微博评论博主写道,胡锡进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感谢老胡做出的贡献。在新的时代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还需要有更多的声音、不同的声音、立体的声音。”
还有网友这么评价的,不管老胡他说过什么,最起码一点就是在对外方面,屁股从来没有歪过;有时候,他的观点还相当犀利,直接照着一些“反华”人士的肺管子戳。就从这一点来说,他比一些媒体要强太多。
一位外国网民称,“感谢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你富有洞察力的观点。我祝你好运,退休生活愉快。我希望你仍然有时间与更多的观众,分享你的想法和中国对事件的观点,特别是在这个关键时刻。”
还有一位外国网民称,“胡锡进爱他的祖国。我尊重他的这一点。本来就应该这样。尽管我个人并不同意他的大部分文章,尤其是关于他刻板印象中,印度人亲美。”
在国际舆论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西风压倒东方。中国的胡锡进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少太少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胡锡进,重构中国叙事,抢压国际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中西方的意识形态交锋打得难解难分的敏感时刻,时代呼唤更多的胡锡进。我们热切期盼: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