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

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第1张

中国人爱竹,伴竹而居,杖竹而行,崇尚竹子的君子品格。我们画竹,写竹,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文人与竹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第2张

早在《诗经·卫风》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就是用竹子起兴,引出君子。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每到一个地方,哪怕是暂时居住,也会种上青青翠竹。朋友问他何必这样,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竹君”的雅号由此而来。而魏晋著名的文人学士“竹林七贤”,更是经常聚集在山阳的一片竹林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北宋苏东坡的爱竹,更是史上留名,他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谓经典。风雨中的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高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可谓洒脱自信。

既说到千古爱竹之人,就不能不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画画只画四样——“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作了很多竹的画,又写了很多竹的诗,尤其那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更是脍炙人口,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郑板桥的咏竹诗

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郑板桥关于竹子的诗,郑板桥写竹诗及意思,第2张

郑板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官清正,从不欺压百姓。在淮县县令任上,时逢天灾,百姓颗粒无收,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情急之下,郑板桥自作主张,开仓放粮。上万民众得以解救,而他却因此得罪了上司,终被罢官。为了“民间的疾苦声”,他饯行了自己“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7632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28
下一篇 2022-1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