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法就是设置疑团,用以激发听众、观众、读者强烈兴趣、好奇心的方法。
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悬念法是在故事情节开头或进行中,将后面的内容先作暗示或提示,而不马上解答,故意吊起听众(观众、读者)的“胃口”,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慢慢揭开疑团的一种写作手法。设置悬念,在现代汉语中又叫做“卖关子”。
悬念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写作、教学、影视、电视节目、讲座、论坛、演讲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
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下能够在聊天中运用的悬念技巧。
1、倒叙法: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讲出来,给听众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听下文。
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就造成了悬念: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如此悲惨?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是怎样被一步步逼上绝路的?这些悬念,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2、设问法:先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疑问,激发听话者的思考,然后再讲述具体的事物、故事情节,并解答前面设置的疑问。
这个方法很好理解,也很好用,小编就不举例子了。
3、先说看法、感受、结论;用以激发激发听众的兴趣、好奇、思考。
a:先说结论、感受,等对方回话以后再说原因、具体的事件。
例如:
甲:今天遇到一件挺搞笑的事情。
乙:什么事情啊?
甲:。。。。。。
b:先说结论、感受,激发对方的兴趣、好奇、思考,然后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对方满足要求后再说原因、具体的内容。
c:只抛出疑团,不说内容答案,下次聊天的时候再说。欲知后事如何,切听下回分解!(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小心挨打!)
社交口才训练营
4、先以简短但有吸引力的话语描述事物,以激发听话者对具体内容、细节的兴趣、好奇心。
a:先给出一个精彩、简短的小片段。
影视作品出来了后都会用这招来宣传,新闻标题、自媒体文章标题都常用,口才好的也经常用在聊天当中。
b:用夸张的、荒诞的、离奇的、耸人听闻的言辞。
例如有些网络自媒体喜欢夸张的、荒诞的、离奇的、耸人听闻的句子作为文章标题,吸引读者看他的文章。
《出大事了!、、、》;《、、、吓尿了》;《、、、太神奇了》;《、、、真牛!》等。
人们在聊天的时候也经常用到:
例如:
甲:今天遇到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乙:什么事情啊?
甲;。。。
社交口才训练营
有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朋友总是喜欢用一句很完整的话来把一件事物或者问题说清楚,让对方尽快明白自己的意思,其效果往往不好。
因为:
1、很多事情和问题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如果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容易引起误会,或者不能完整清楚地理解你的你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2、句子太长,对方容易听不清楚。
3、不能激发对方的兴趣、好奇心,会感觉跟你聊天枯燥、索然无味。
针对这类朋友,小编介绍一个小技巧:就是把一句话分成两半说。把一个完整的长句子分成两个半句,先说前面的半句,停顿一下,吊一下对方的胃口,等待对方的反应,等对方接话后再说下半句。这样既能让话变得简短,又能造成悬念,吸引住对方。
例如:
完整句子:我发现你特别萌、可爱、有魅力!
分成两个半句:
男:发现你一个特点
女:什么特点?
男:就是特别萌,可爱,有魅力!
完整句子:美女你好,我是来面试你男朋友的!
分成两个半句:
男:美女你好,我是来面试的
女:面试什么?
男:面试你男朋友
完整句子: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看上你了,你要小心点!
分成两个半句:
男:告诉你个秘密
女:什么秘密
男:我看上你了,你要小心点!
完整句子:我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你和我的下一任女盆友很像。
分成两个半句:
男:我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
女:什么事?
男:你和我的下一任女盆友很像。
完整句子:我觉得你应给赔偿我,因为你的眼睛会放电,把我电蒙了。
分成两个半句:
男:我觉得你应给赔偿我
女:为啥
男:因为你的眼睛会放电,把我电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