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由著名男星陈道明所演的古装电视剧《绍兴师爷》,火遍大江南北。在这部电视剧里,陈道明扮演的是一位嫉恶如仇的绍兴师爷。
因其精湛的演技,加上连贯的剧情,使得这部影视作品经久不衰。
熟悉历史的朋友也会从各种文学作品或是影视剧中了解到绍兴师爷这一群体。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师爷是否属于正式的官职?
既然师爷能经常出入衙门,那他们每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呢?
众所周知,古人若想当官,抛开一些有权有势的富家子弟,大部分学子需经过科举考试,得中功名后才能入朝为官。
这就好比现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学子才能获得正式编制,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率特别低,每三年的科举考试,参与者何止成百上千,一甲、二甲、三甲总共录取者至多不超过300~350人。
得中功名,万事大吉。若未能考上,家中条件贫困,落榜的学子就必须得另辟蹊径,寻求一条活路。因此,绍兴师爷这一特殊群体便应运而生。
翻看历史,师爷这一群体应该诞生于春秋时期,直至明朝中期,绍兴师爷遍布大江南北。
春秋与战国时期,各方势力招募幕僚、门客,以期有朝一日,利用这些人的学识本领帮助主家躲避灾祸。
经历晋朝八王之乱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衣冠南渡,许多北方人迁入江南。唐宋二朝接连爆发安史之乱与靖康之难,使得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北方。
每逢天下大乱,各地军阀四起,怀才不遇之人投靠各个山头。所以,春秋时期诞生的幕僚发展至唐宋时期,又被称之为谋士、幕友。
那为何师爷一词前头又被冠以“绍兴”这个地名呢?
古往今来,一个地区的人文习俗,包括受教育的普遍程度,往往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状况。说得更直白点,越有钱的地方越盛产才子,只有吃穿不愁,才会想着让儿女去读书。
朱元璋执政末期,曾爆发南北科举冤案。这起案件的原因就是南方学子知识文化水平要比北方学子更高,为了息事宁人,朱元璋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在他的强加干预下,一甲进士全部改为北方学子。
从这场历史事件也能看出,至少在明清时期,南方文化的底蕴则显得更加浓厚。
绍兴风景优美,人杰地灵。随着江南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浙江、江苏等地土地基本开发完毕,绍兴地区也无法避免。
许多当地人不能仅靠农地维持生活,只能转投其他产业。没有文化的人跟随父母长辈去经商或者从事手工行业。有点文化的人则是专攻某一方面,根据所学选择去当幕僚,继而成为师爷。
久而久之,绍兴出了许多师爷,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绍兴籍的官员和师爷。通过家族血缘或者地缘凝聚力,逐步产生了绍兴籍官员和师爷特定的圈子。
加上绍兴师爷专业性很高,工作能力出色,全国都喜欢用他们,一些落榜的绍兴籍学子,成为专门的师爷,也不失为是条好门路。
那师爷为何如此抢手?难道各地官员都离不开他们吗?
师爷,是一种带有浓厚地区性和专业性的特殊职业。从字面意思来看,“师”就是老师,或者前辈的意思,“爷”即为尊称。
师爷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州县衙门长官管理日常事务,处理各种文书,负责帮助县官监督书吏,提供专业性知识的特殊职业。
详细划分之下,师爷还分为刑名师爷、钱粮师爷。
刑名师爷指的是帮助府衙长官处理一些刑事案件,给他们提供专业性的法律知识,避免出现冤案假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出现打架斗殴或者人命官司时,需要有刑名师爷给大老爷提供帮助,好捉住真凶,让凶犯绳之以法。
大学研读法律或者对这方面有了解的人应该会清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想要彻底熟悉不同的法律,却并非易事。
如今市面上有大大小小各种律所,有的律所专门负责处理离婚遗产案件,有的律所专门负责处理经济纠纷。
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律师或者法官,需要通过各种专门的考试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在古代,州县衙门的案件基本上都是由州县官全权负责的。术业有专攻,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吏,自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件作出合理的判断。
但若是一些没学过法律,又是刚刚外调过来的官员,在遇上这些五花八门的案件时,必定会非常棘手。一不小心将好人冤枉成坏人,则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些资历和经验尚浅的官员,需要有师爷给他们提供帮助,处理案件时避免自己绕弯路。一个地方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案件,比如有斗殴、凶杀、婚姻等。
一些房产、钱财交易等经济案件则是归钱粮师爷负责。
因此,师爷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律师,这一群体掌握了非常丰富的法律知识,一般人根本做不来。
从这一点上看,师爷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
至于说师爷们每个月的工资多少,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师爷往往出身白丁,身上没有功名,更不是正式官职,师爷的俸禄由其聘任自己的官员负责。
在富庶地区当差的师爷,往往工资会高一点,反之同理。
大致来说,清朝一位普通的七品官员,每年俸禄是45两白银,师爷的工资顶多只有其一半或者1/3。由于不是正式官职,师爷也无法享受到其他的福利。
“无绍不成衙”,这句俗语在清代就已流行。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