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马仕那么贵,还总有人排队?
上周末是七夕。我虽然是个单身汉,但还是去了一趟SKP,凑个热闹。
没有人不爱Hermès。女人为Kelly和Birkin疯狂,一只橘黄色的盒子就能让姑娘们喜笑颜开。
而男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不了一条Hermès的腰带,或是随手塞进西裤口袋的皮夹。
似乎那个很难被发现的「H」形状的Logo,就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Hermès拥有14个产品线,涵盖的领域非常丰富,包括皮革、围巾、领带、男女装、香水、腕表、文具、鞋类、手套、搪瓷器皿、装饰艺术、餐具和珠宝。
虽然每一件产品单独拎出来都很能打,比如瓷器、丝巾、高级珠宝,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品质,但是品牌最富盛名的还是皮具。
我收到过很多疑问——爱马仕究竟有什么好的?
它凭什么这么贵?不就是个包吗?
其实在我看来,等待它,拥有它,是一种能够让人分泌多巴胺的快乐。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Hermès的皮具究竟拥有什么魔力?它又凭什么成为奢侈品牌的王者?
在讲工艺之前,各位男士有必要了解一下,Hermès的包都有些什么款式。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Birkin – 铂金包」。不仅女人爱,男人也爱。每一个贫民窟走出来的Rapper都要买几个撑门面。没有它,就不算真正的Rap Star。
最初的Birkin,是为了实用才诞生的。
1984年,时任总裁「JeanLouis Dumas – 让?路易斯?杜马斯」在航班上偶遇了英国女演员「Jane Birkin – 简?柏金」。
简?柏金想要一个能够方便年轻妈妈使用的托特包。要大、要实用、要时髦。杜马斯当时就为她设计了一款柔软的大容量手袋。
这款包以Jane Birkin的名字命名。谁承想,一次偶遇,就诞生了一款经久不衰的包袋。
Birkin集合了品牌标志性的设计元素——经过抛光处理的开口皮瓣、双圆形手柄、侧带和旋转扣。
Birkin根本没有大Logo,但是你一眼就能知道,它是Hermès的作品。
如今,Birkin有多种颜色、尺寸和材质可供选择,增添了更多时尚设计元素。帆布材质的Birkin Cargo in Officier非常适合品味不俗的男士们。
Hermès的另一个当家款式Kelly手袋,同样自带传奇故事。它是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影星、摩纳哥王妃「Grace Kelly – 格蕾丝?凯莉」的最爱。
如果送女朋友一只Kelly手袋,四舍五入你就是王子本人了。
Kelly手袋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简约的梯形结构,只有两块三角形角撑板、圆形手柄、贴近两条侧带的皮瓣和旋转扣作为装饰,极尽优雅。
当时,女士们大多拎着小小的手拿包。更大尺寸的Kelly手袋可谓一鸣惊人,成为体现当时女性社会地位转变的象征。
如今,由Kelly手袋发展为各具风格的多个系列。大号的款式同样适合男士拎,精致高级的绅士风度呼之欲出。
Hermès还有很多系列的包袋,不一一赘述。但是有2款必须特别介绍一下。
首先是Haut à courroies手袋,简称「HAC」。它诞生于20世纪初,是Hermès历史上第一款手袋。一开始,它的作用是帮助马术骑手携带靴子和马鞍。汽车逐渐普及之后,它也被用作旅行袋。
现在的Haut à courroies依然保留着浓郁的马术风格——固定鞍瓣饰带、标志性抛光皮瓣、马鞍缝线、旋转扣、挂锁和侧带。
一个世纪过去,从马场到CBD,它依然是男士风格的最佳拍档。
平时出入职场,公文包算得上是必备单品。而Hermès的Sac à dépêches公文包,质感和设计都能助你脱颖而出。
这款包诞生于1928年,灵感源自新闻速报。它的设计简单明了,有种不差毫厘的严谨。
Hermès总能把一件实用的东西,做得像艺术品一样富有美感。它的奢侈,也无需Logo来证明。
Hermès的包袋,打眼一看就让人觉得高级。那么这种「高级感」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追根溯源,Hermès的所有皮具都只在法国进行生产,严格传承家族传统工艺。品牌拥有20家制造工坊,4,000多名手工艺匠人。
这4,000多名匠人,需要为全球的顾客制作包袋,产量之稀少,可想而知。据外媒纪录片的报道,制造工坊一个月的产量大约为15个包。
所以,在Hermès买包全凭运气。
从1837年创立至今,Hermès始终掌握在创始人家族手中。「传承」一直是品牌的精神。
制造工坊拥有80名培训师和200多名导师。每一位工匠都需要接受约18个月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
从筛选最优质的皮料,到最终成为一只包袋,十几道工序基本都是口头传授,采取严格的辅导制,很多细节都是机密。
Epsom皮革与Togo皮革的切割方式各有不同,组装Birkin和Kelly手袋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每一种材质、每一款包袋,都需要不同的专业工艺。
匠人通常会从学习制作Kelly手袋开始,因为Kelly的步骤更复杂。学会了Kelly,可以把相关工艺用于制作其他包款,融会贯通。
一张通过层层挑选进入Hermès的皮革,只有足够精密的剪裁才能彰显其品质。任何瑕疵,都逃不脱匠人的眼睛。所以他们会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大化利用最完美的部分。
以制作Kelly手袋为例,光是缝合、粘合以及组装36块皮革就需要花上15到20个小时。
「马鞍针法」是Hermès的绝招。使用两根针,线的两端分别系于一根针头上,以便确保缝合出高度稳固的结构。线的材质是法国纺织亚麻线,包裹在蜂蜡涂层中,确保持久耐用。
时至今日,工坊的匠人们依然使用着19世纪的传统工具,与创始人Thierry Hermes一脉相承。
使用削皮刀刮削皮革;使用角齿梳打孔或压制凹痕;使用锥子刺穿皮革;使用胶水粘合皮革部件;打磨皮革边缘,令其平整光滑;抛光扣件,打磨单枚小号钉子的两头;使用锤子锤击接缝;在边缘制作压痕、打蜡和染色…
想要得到一只Hermès的包,不仅工序复杂,连工具都是专人专用的。每一位匠人在加入工坊后,都会收到自己专属的工具套装。久而久之,制作工具会越发契合使用者的手型和技艺。
鞍形缝合时的针眼大小、锥子的孔位、甚至是削皮刀片的厚度,都会影响最终包袋的呈现。
缝制好的手袋需要进行内外层翻转。别以为这只是简单地翻个面,其实很难,稍有不慎就会在皮革表层留下痕迹,白璧微瑕了。
匠人会使用锤子轻敲翻过来的封边,让包袋拥有标准完美的廓形。
最后,匠人会抚摸成品的每一处细节,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粗糙。所以Hermès的包袋,触感如同真丝一样柔滑顺畅。
不同于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Hermès始终信奉「一匠人,一手袋」。从第一针到最后一针,都是由同一位匠人缝制而成。
在工作一年后,匠人们能获得一个专属印记。制作完成的包袋会加盖这个专属印记,这成为了顾客和匠人的某种情感链接。就像两个互相通信的笔友,即使素未谋面,却能彼此理解。
正因如此,匠人的个人风格也会融入到作品本身。他们一眼就能认出自己做的包袋。
Hermès的艺术总监Pierre Alexis Dumas说:「皮革是与现实的对抗。」
与快节奏的当代社会相比,Hermès工坊就如同一个世外桃源。车、马、做包都慢。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细腻的皮革香气,混着用于保护亚麻缝线的蜂蜡芳香,与汽车尾气形成鲜明对比。
匠人们秉持着一如既往的耐心,让每一只包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完美作品。
现在,我也能够回答最开始的那个问题——Hermès究竟有什么好的?
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皮包所能够展现出的最高标准。所谓质感,所谓高级,就藏在一针一线里。
聊起奢侈品,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Hermès的名字。
1837年,Thierry Hermès在巴黎开了一个小作坊,生产最优质的马鞍。拿破仑三世、欧仁妮皇后等欧洲贵族,都是Thierry Hermès的客户。凭借着精湛的手艺,Thierry Hermès的作品获得了1855年和1867年的世博会冠军。
从那时起,买Hermès就已经要排队了。
历经两个世纪的家族传承,品牌始终保留着创始人Thierry Hermès的工匠精神。风格与生活方式一直在变,但Hermès依然熠熠生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