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孪生为何而生

城市数字孪生为何而生,第1张

数字孪生城市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创建的一个虚拟城市模型,它以现实城市为基础,通过收集和整合各种城市数据,实现了城市的数字化复制和模拟。包括了城市的地理信息、建筑物、设施、人口、交通、环境等各种要素。提供实时的城市数据和预测模拟能力,帮助城市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运转和行为规律,支持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可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市政设施运营和维护等方面,对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数字孪生城市优势在于,可以提供全面的、实时的城市数据,支持城市决策者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帮助城市更高效地运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以验证各种规划方案、政策和决策的效果,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

数字孪生了多套智慧城市管控系统。围绕公共管理、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业务,提供能耗环境监测、设备安防监管、综合态势监测等功能,使城市内原本独立的各系统根据管理特性形成联动预案。

以城市为基础,对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数据以更加多样化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将 GIS 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构建真正的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中国;以时空为基础,通过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城市数字化转换和建设。

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规划无论是对城市未来的建设还是影响力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数字孪生城市大屏的两侧面板,呈现了规划总面积、规划楼宇数量、公交线路、站点数等信息,区域的规划可划分为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等等。用地规划上,通过不同颜色色块进行区分。通过对用地分布、用地需求、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地块开发强度、用地规模以及控制要求。

地下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誉为“生命线”。根据管网的粗细、埋深、类型对电视管网、给水管网、电力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以及中水管网等管网线路数据进行三维的直观呈现。

城市的场景除了使用航拍的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数据,还通过 3D 仿真形式对体进行精细化的还原建模,从整体环境到楼宇周边环境,再到楼宇内外部设备进行立体仿真展示。采用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根据现场的 CAD 图、鸟瞰图、设备三视图等资料进行外观高精度建模还原,通过实现可交互式的 Web 三维场景,可进行缩放、平移、旋转,场景内各设备可以响应交互事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管理也有了更多的方式,楼宇电梯系统、楼宇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环境与空调系统的部署可以充分实现楼宇管理智能化、数字化。智慧楼宇可视化整合对接各类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对楼宇各系统的综合统一管理,减轻了楼宇管理成本负担,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对于不同的楼宇情况,Hightopo也有多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交通系统,可实时展示高峰车速情况,同步预测未来时间内的交通拥堵情况。在违章事故方面,加入了多画面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实时调取事件周边监控视频功能,帮助管理者对重点人员、车辆、告警事件等治安要素进行可视化监测。

接入倾斜摄影、GIS 空间信息数据、智能物联网 IoT 数据以及大数据系统平台的等数据信息,结合轻量化建模方案实现甚至手机端都可随时随地查看 3D 可视化效果,提升管理和运行效率,为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和一体化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观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从连接数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截止至到2017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达到了1535亿个,相比2016年增长了698%。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突破20亿个,在2019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3125亿个,同比增长3852%。并预测在2020年我国物联网链接数量将达到40亿个,相比2017年增长约160%,而且这还是产业视角的保守估计,从物联网的连接构成看,目前应用最多三个方向为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细分行业中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的发展最快,这一切应该与巨头的推动有关。

5G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

从中国高层的多次部署,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近期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莫过于“新基建”。其中,5G被多次提及,成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作为颠覆性技术,5G的落地将推动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物联网行业就业前景怎样

根据报告,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采取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其他地区逐步跟进的方法来推动发展。因此,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的就业以一二线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及无锡、杭州等试点地区为主。随着产业发展,尤其是5G技术在多个城市展开试点,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试点规划,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企业的频频布局,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长。调查预测,未来5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人才需求量近500万人。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目前物联网项目的规模还很小,没有实现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在市场方面,物联网的应用项目还都很局限。商业化、产业化的物联网应用需要市场的推动。
物联网的应用重心应放在公益服务而非商业性服务。物联网和企业需要寻找可尽快实现的、可惠及民生的合作领域,例如医疗、交通等。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尚无专门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专业,但在医疗、交通、物流等各学科内开设有相关课程。现有专业培养虽然可支持物联网应用开发,但拉动力量有限。他认为应鼓励物联网的学科交叉培养,以弥补人才单方面知识结构的不足。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研讨、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在受钢铁、银行、券商、基金重仓等权重板块集体倒戈的影响下,大盘一路下滑,但以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大唐电信、上海贝岭为代表的物联网题材股逆势拉升,连续数天涨停。物联网概念股的疯狂逆向拉升充分表明了物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物联网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巨大波澜。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迅速崛起,2010年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年度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物联网。物联网是IT发展方向“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港口物流综合联动是指港口物流体系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从内部整合层次看,是指以枢纽建设为纲,发挥物流设施整体效益,同时促进水陆空管等多种物流模式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各种力量的组合优势;从外部关联看,是指充分重视物流与城市功能提升之间的互动,以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鉴于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提高物流体系整体效益、加快宁波港口物流综合联动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按照“海港龙头,信息经脉;以公为主,海铁优先;综合市场,多元服务”的总体思路,建设综合港口、综合运输、综合节点、综合市场、综合保障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实现其内部整合的组合优势与外部联动的提升效应。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逐步形成以 “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核心,以腹地无水港为枢纽,建立省内外港口联盟和国内外的合作港口,以信息港平台为纽带,形成综合港口体系。 ——构建国际航线、内支线、城市环线、省内网线和省外专线等组成的公、铁、水、航、管等多式联运为支撑的综合运输体系。 ——优化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转运中心、流通加工中心、集装箱堆场、杂货堆场等多种形式的港区节点和中转节点,形成综合节点体系,顺畅衔接公、铁、水、航、管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国内国际物流枢纽。 ——提升传统物流市场,构建网上货运交易市场和网上物流综合服务交易市场,打造网上、网下、虚拟、实体、离岸、岸内并存的综合物流市场。重点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及承接离岸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反应速度快、功能容量大、协同能力强、作业效率高、业务范围广的多元化物流服务。 ——完善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六大方面的综合保障系统。重点落实政策服务、引导机制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联动,以确保综合物流体系的硬件投入发挥最大的效能。 ——实现综合物流体系内部互联互通、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组合优势。 ——实现综合物流体系内外联动的提升效应。综合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与全球产业转移、供应链分工调整,与国家重要资源配置中心联动,充分重视综合物流体系与城市功能提升的互动作用。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综合物流联动机制。具体说来,就是建立综合物流体系联动的系统规划机制和市综合物流体系联动的重大物流工程协调机制。建议建立联合规划机制,规划方案要统筹考虑整个港口物流体系,要考察规划项目对于其他物流系统的影响,作出整个物流体系的技术经济分析。对重大物流工程的前期计划、调研、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评价进行全程决策指导;同时,还要对不同物流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周期、运营情况进行协调,以提高综合效益。 第二,尽快编制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行动计划。在宁波市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指导下,组织相关专家尽快编制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综合物流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综合物流的系统性、内在相关性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编制并落实好综合物流体系发展计划。另一方面,综合物流体系发展计划要与国家规划、地区规划的大目标相适宜,重点项目要努力进入国家、省、地区中长期、“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项目的范围。 第三,构建综合港口体系,形成综合物流核心元素。逐步形成以 “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核心,以金华、义乌、慈溪、绍兴、衢州、上饶、鹰潭、嘉兴、萧山等九个无水港及办事处为枢纽,建立省内外港口联盟和国内外的合作港口,形成综合港口体系。其具体内容是: 大力发展海港体系。加快宁波-舟山港资源的优化整合,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两港的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宁波-舟山港区的港政、航政、海事、海关、边检、商检等全方位一体化。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发展腹地无水港,推进省内港口联盟,探索与国外港口的合作经营模式,形成腹地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的现代海港体系。 大力发展空港体系。利用国家对民航业的扶持政策,发展航空物流,抢占区域航空市场的竞争主动权;积极参与周边机场的合作,主动承担周边机场能力范围外的运量;通过增加航线和开拓市场,形成以空港物流中心为核心区、以整个市域范围为海空联动区、以整个长三角为辐射区的航空物流网络。建议宁波市航空物流重点发展:(1)以机场为龙头,积极拓展航空货运市场,建立航空国际物流体系;(2)依托空港物流中心,加快推进海空联动发展,建设海空联动保税仓库,努力构筑航空配送转运体系;(3)整合航空物流信息资源,构筑航空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信息港体系。在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和建设宁波公共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港)。逐步对接和整合宁波已有的海关、港口E-DI、电子口岸三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使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在信息互通、票据流转、作业流程、全程监控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一票制的多式联运,延伸物流服务链,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全程物流服务。信息港要逐步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创建品牌,实现与省内、国内、国外主要物流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 同时,海港体系、空港体系和信息港体系建设要实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系统优化、资源共享、品牌共建。 第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综合物流网络运力。构建多层次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总体上,要构建由国际航线、内支线、城市环线、省内网线和省外专线等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八横五纵三沿海”的干线公路主骨架格局,并新建铁路港区支线。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加强北向对外交通干线建设,同时以完善和拓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运输网络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甬金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重点项目,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各省间接经济腹地推进,进而向华北、西南、西北、东北等国内其他内陆腹地推进。拓展国际集装箱远洋航线网络系统,开辟江海联运及南北沿海集装箱运输支线,全方位吸引海向和陆向经济腹地国际集装箱货源。 第五,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优化,提升物流通达能力。建议调整《宁波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增六横-北仑疏港公路,以解决北仑片区港口集疏运快速通道不足的问题。 建议调整宁波市铁路网规划,将大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处理能力提高到260万TEU/年,并结合进港铁路支线建设,在港区内配套建设铁路集装箱港前站。 加快滨海快速路的实施,以尽快分流穿山、大榭、北仑、镇海四港区的东西向疏港交通以及四港区之间的交通量。 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以及内支线业务,提高海运水水中转比例,降低港口对陆路集疏运的需求;同时建议港口企业进一步优化航线设置,尽量减少水水中转集装箱在不同港区之间转换,减轻港口后方道路交通压力。 注重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网络利用效率。多式联运是实现综合运输体系联动,提高运输网络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宁波市在规划多式联运体系时,应重点发展腹地400公里内海-公联运,400公里外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吸引间接腹地特别是长江流域、西南地区的货源。 要建设以港口为龙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加速,以综合运输体系为通道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具体为:(1)台州、温州等南向联运体系,金华、衢州等西南向联运体系,绍兴、杭州等西北向联运体系,沿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上海、苏南方向联运体系,这四个集装箱多式运输体系主要是公-海联运模式;(2)沪杭-浙赣以北、以南、以西方向江西、安徽、贵州、重庆等地至宁波铁-海或铁-公-海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3)杭甬运河至宁波港水水集装箱联运体系;(4)长江至宁波港的水水集装箱联运体系;(5)欧美-亚太地区海运中转业务。 第五,构建综合节点体系,实现综合物流无缝衔接。优化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转运中心、流通加工中心、集装箱堆场、杂货堆场等多种形式的港区节点和中转节点,形成综合节点体系,顺畅衔接海、空、公、铁、河、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国内国际物流枢纽。 有序建设 “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围绕 “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现代物流运作中心。充分发挥宁波保税物流中心、龙星物流、余姚东方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先发示范效应。北仑主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即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正式运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引进采购、配送、国际中转等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空港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做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工作,提升航空物流发展;深化明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鼓励各县 (市)区政府开展一些小型特色物流节点的规划工作,构筑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提升完善保税物流园区。以梅山保税港区获批为契机,做好保税物流园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金融服务区和集疏运等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引进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港区。要增强区内与区外的物流互动功能,强化保税经济区综合物流功能对全市现代物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业的带动效应。同时,结合空港物流中心、宁海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适时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完善物流中心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 继续推动 “区港联动试点”。依托北仑四、五期集装箱码头的陆续建成,进一步发挥 “区港联动试点”的规模化效应。通过推介、宣传以及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到园区租仓开展保税业务。 优化堆场布局。结合北仑区未来城市用地布局调整,整合北仑港区后方现有堆场,引导堆场企业向综合性、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确定规划集装箱综合场站的具体方案,并列入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控制。 第六,构建综合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提倡多元服务。提升传统货运交易市场,构建网上货运交易虚拟市场和网上物流综合服务交易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中介与离岸物流外包业务,打造虚实并存、离岸近岸的综合物流市场。 培育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各类物流市场主体,重点培育社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承接基于IT技术的离岸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企业主体,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技术、离岸物流服务承接、供应链优化等现代综合物流的多元化服务。 综合物流体系要与全球产业转移联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主导产业相匹配。

未来的物联网硬件技术和研究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掌握核心技术,防止受制于人
我国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大国,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强国,必须突破关键的共性技术,以应用技术为支撑加强应用创新。
2统一规划,分步推进
3应用驱动,示范引领
需要选择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行业和部门,选择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为试点,通过典型的应用示范工程,摸索物联网应用系统标准、结构与运营模式,带动物联网产业的稳步发展。
4重视标准建设,保障国家利益
5重视信息安全技术与法治环境建设,保证物联网健康运行
6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保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物联网技术,必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支持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市场前景一: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届时,我国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这几大细分应用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市场前景二: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热点,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构架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块单元,已成为实现智慧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

从未来发展来看,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实现信息感知数据采集,而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纵深阶段。

市场前景三:重点城市物联网细分市场投资热度高涨

2018年以来,物联网项目的投资热点不减,南京市、重庆市、福州市、深圳市等城市加快了不同领域物联网建设步伐。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21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