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了,4G速率变慢了吗?江苏省通管局回应:这个不存在!

5G来了,4G速率变慢了吗?江苏省通管局回应:这个不存在!,第1张

5G离我们有多远?

5G来了之后,4G会降速吗?

手机的“隐形业务”是谁开通的?

答谢客户的升级“优惠套餐”

为何反遭投诉?

……


9月21日上午,由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迎来了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电信、移动、联通省公司和13个设区市的市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社会 关切。



1

5G离我们有多远?

目前5G到底建设到了什么程度?到底什么时候能让5G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 截止到8月底,江苏省5G基站已经建成61万个,今年还将建设5G基站五万个,如果要达到4G的标准, 5G的基站数理论应该是4G的3倍,江苏要到一百多万个基站,才能达到现在4G的效果


省通信管理局会优先在县城以上的城市核心地段包括工业园区进行覆盖,并逐步向城市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覆盖,特别是向乡镇一级逐步覆盖,5G的应用不光对老百姓的上网和打电话,更多的用在物联网、工业和经济转型上面。


2

5G来了,4G速率变慢了吗?

5G广泛应用,很多人都使用上了5G,但仍在使用4G的网友觉得4G速度和以前相比变慢了。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回应: 今年一季度江苏4G的平均下载速率较2019年略有上升,在全国平均下载速率处于前列,总体上4G的速率是平稳的,波动也不大。


但不排除在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大家可能感觉到4G的网速变慢了, 主要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在单位面积内的4G基站数没有大的变化;二是用户手机上网流量需求增加,单位面积内用户数量太多,而运营商的管道容量有限。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以及每个人的手机上网速率增加,造成了单位在局部时段或者在局部区域,短时间内有可能网速下降。举例子来说,一条路的容量只有100辆 汽车 ,但是某一时刻突然多涌入20辆车,结果就堵车了,比如在演唱会、音乐节等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说为了推广5G而降速,是不存在的。


3

隐形的手机增值“业务” 到底是谁开通的


宿迁泗洪县青阳街道居民小吴反映,手机莫名增加消费,一查竟是被开通了增值业务,那这些增值业务是谁开通的?



宿迁移动公司总经理徐星宇: 有三种开通方式:一种是到柜台,一种是打电话,第三种是在掌上营业厅开通。对短片中反映的问题,节目结束之后一定认真核查,如果查实严肃处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另外对于短片中反映用户打了10086, 但出面退钱的却是联名会员公司的问题,按道理应该执行首问负责制, 但执行中首问负责制执行的不到位。



江苏移动副总经理关懿珉: 短片中反映的问题属于省通信管理局和通信企业这几年重点整治的“不知情订制”。其中开通方式不规范,是省移动严厉整治的方向。移动开通了短信0000,可以查询和退订所有的业务,方便大家对业务的管理。如果有这方面的疑问,可以向10086投诉,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省移动也对不规范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禁入的名单,保护客户的利益。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 这个属于典型的不知情订购业务,通信监管部门近几年来一直对此行为进行整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不排除在个别地区、个别基层员工,或者说合作方的营业厅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对此省通信管理局的态度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事情零容忍。



4

如何建好通讯线路“最后一公里”?



在很多老旧小区的楼道,我们都能看到网络管线铺设杂乱,可能并不妨碍使用,但是影响观瞻,该如何规范?



江苏电信副总经理陈志强 :老旧小区的通信线路美观和文明城市密切相关,也非常重要,前几年在通信管理局的组织下,通讯运营商制定了光接入网布线的规范,特别是对于没有入电井的老旧小区,要求明线的布放按照规定。近几年江苏电信已安排了4500个小区的线路整治,覆盖了280万用户,后续我们还是根据小区用户的障碍情况,还有配合小区的出新,能够继续开展整治。针对市民反应的问题,电信后续会立即派工程师上门,对这个小区的线路进行全方位的整治。


江苏移动副总经理关懿珉: 二楼到七楼室外飘线,肯定是不规范的。针对这个问题,还要加大整治力度。对于没有管线井的老旧小区做一些整治方案,让线贴服墙面,美观一些,也符合大家的审美。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 通信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一部分,2013年通管局出台文件要求对新建小区按照强制性标准来实施,对2013年以前的小区,要求做好整治,在老旧小区改造里把原来的飞线逐步进行清理,还老百姓一个整洁的家园。


5

“优惠套餐”不优惠 流量减少话费增


扬州宝应的张先生反映,他为姨父何先生办了一张166号段的联通米粉卡,原本每月固定消费5元,流量费另算,大约一月30元,总共月消费30多元,但是上个月消费一下涨到90多元,查询后以后才发现,一个电话让他原有的套餐升级成了优惠套餐。而这个优惠套餐根本就不优惠。要想恢复原来的米粉套餐,却被告知已下架。联通客服表示当初已经电话告知何先生升级套餐一事,并且有录音为证……



扬州联通公司副总经理莫剑方表示: 升级套餐,应该达到降费和提速的要求。该录音中工作人员语速很快,此外在业务的退订说明上,也存在一些瑕疵。



江苏联通副总经理陆翔表示: 电话告知用户5G的优势,希望老用户体验5G,本身应该是一个服务类的通知,但该工作人员却将其变成了一个营销类的电话。从电话录音来看,首先工作人员语速过快,虽然要素都讲清楚了,但客户未必真正的明白。其次,米粉卡后面没有办法去弥补回订,应该要跟客户讲清楚。这些方面都是有瑕疵的,每次销售动作都会有固化的标准,是否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江苏联通也会认真检查,出现了问题要严肃处理。下一阶段,在线上办理业务的流程中,要把新套餐的不利因素、不能回订等信息跟客户讲清楚。


8月31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提到,要始终坚持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有利于形成活力空间、有利于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坚持规划引领、首善标准、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坚持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由依靠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业内专家表示,《计划》相当于北京城市更新的“十四五”规划版本,对于最近五年的相关行动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存量改造定下六大任务

北京已成为减量发展城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减量发展重要途径是通过现有存量的调整来谋取发展空间,是通过对现存低效率的城市利用空间进行调整和提升来实现发展。

为实现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变,《计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要的关键词。叶堂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计划》是与北京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相匹配的。希望通过城市更新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进而为这些城市发展目标提供空间支撑。

“城市更新实质是对现有城市空间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一些不能适应首都功能发展的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对一些城市老旧空间通过补齐现代功能进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叶堂林说。

除了总体目标,《计划》还明确了六大项目任务,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

其中要求,推动老城平房区保护更新,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持续推进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拆除违法建设,到2025年,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10000户申请式退租和6000户修缮任务。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要求到2025年,力争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16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点推进本市500万平方米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任务、31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任务及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改造项目,配合做好6000万平方米中央单位在京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此外,到2025年,还要基本完成134个在途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30000户改造任务。

不搞大拆大建 强化科技赋能

城市更新工作如何进行?《计划》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城市建成区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不搞大拆大建,城市更新行动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进行有效衔接,规划利用好疏解腾退的空间资源。

在8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也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有悖初衷的苗头,比如开始计划大规模拆除旧城旧区,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砍老树现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防止各地重走城市粗放开发建设老路,《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已于当日正式印发实施。黄艳表示,要划出城市更新重要底线,一方面,要控制大规模拆除,另一方面要控制大规模增建。此外还要控制住房租金涨幅。

“这次《计划》强调了居民和业主的作用,尤其是提到了‘鼓励居民、各类业主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主体主责作用’的导向,类似鼓励公众参与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说明城市更新也不是简单的房企或投资者的事,也是一个基层资源挖掘和协调的过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在不搞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在叶堂林看来,现在提出城市更新,一定要站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应用当前最新的技术,包括智慧城市、数字技术、韧性城市等。

为此,《计划》还提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注重运用区块链、5G、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城市更新为载体,广泛布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改造空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绿色建筑效能,打造智慧小区、智慧楼宇、智慧商圈、智慧厂房、智慧园区,助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提供便捷公共服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消费模式。

单一开发转向经营模式

城市更新资金从哪儿来?《计划》强调要研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的政策机制,加快建立微利可持续的利益平衡和成本分担机制,形成整体打包、项目统筹、综合平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路径,鼓励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搭建平台,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设立基金、委托经营、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更新。发挥社会资本专业化运营管理优势,提前参与规划设计。

此外,鼓励资信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全过程参与更新项目,形成投资盈利模式。对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等更新项目,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可按照相应比例给予支持。完善标准规范,提高审批效率,创新监管方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创造良好环境。

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计划》就提出了要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担筹资模式,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

黄艳也表示,要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我们主要是想推动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更新,尤其是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和韧性,尤其在社区层面,还是要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黄艳说。

叶堂林认为,在资金来源方面,要结合具体城市更新项目类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对未来能够盈利的项目是可以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的,如传统商圈改造,对于盈利能力弱的项目应通过政府的资金投入带动相关社会资金的投入。

严跃进还表示,此次北京的政策,在强调社会资本参与的过程中,也明确强调推动更新项目建立自给自足的“造血”机制,这也要求对于城市更新后续的项目发展有更好的规划。如果此类规划不到位,那么往往城市更新项目和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城市更新项目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难以统一。据此,如何让城市更新项目持续运作,且形成非常好的商业价值,也是各类投资者等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当前,社区建设面临诸多问题:社区服务质量不高、物业管理成本高、社区安全隐患大、老人养老难等。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是解决社区发展中诸多挑战的有效途径。

发展动力

建设思路

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以统筹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成一个集便民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安防、智慧养老、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一个3公里的生活圈,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供稿

智慧社区全景视图

建设内容

金鹏智慧社区平台总体框架以政策标准和安全运维两大保障体系为整体支撑,包含基础层、支撑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智慧社区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关系图

方案特色

在对全国各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进行整理之后,编者将划分不同区域对各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或重点任务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京津冀地区任务举措进行汇总梳理后,本文将对长三角地区( 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上海市未发布建筑业“十四五”规划 )及 成渝都市群(重庆市和四川省) 的任务举措进行汇总。


长三角篇

浙江省建筑业“十四五”规划共有 八项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建造方式改革,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设计、生产、施工、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鼓励培育钢结构龙头企业,提高钢结构建筑耐久性和舒适度;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系统化水平,推广应用通用部品构件,推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设计,强化标准化设计方案审查,以设计带动全产业链纵向横向协同、多专业全面协作;编制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标准图集,完善部品部件配套技术,推行构件和部品部件识别标识制度,建立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数据库, 探索 建立质量保证书制度;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提高机械装备水平,优化施工工艺工法,引导施工企业研发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相适应的部品构件吊装、运输与堆放、部品部件连接安装等施工工艺工法;推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结构深度融合,倡导菜单式全装修。

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能建造高地。 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集成与创新运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鼓励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推行 BIM 技术和 BIM咨询专项服务模式;培育一批 BIM 软件开发骨干企业和专业人才,推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 BIM 软件和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 探索 和应用 CIM 及数字孪生技术,设区市和条件较好的县市鼓励建立 CIM 建筑模块;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实施“安全码”制度;推广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等设施设备使用,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三是改革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条件清晰、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发包;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的项目带头实施工程总承包;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单独立项的专业工程项目,可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支持专项咨询企业通过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转型;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工程项目试点。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大型建筑业企业和中小型建筑业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

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切实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突出和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明确房屋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严格履行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 探索 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价试点,建立区域质量评估制度;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和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场随机抽查和差异化监管;开展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治理,深入排查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等重点环节;全面推行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险,引入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审查、公示制度;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

五是加快产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支撑。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鼓励建立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发展后备人才供给;建立全省统一的产业工人队伍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建立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保障薪酬支付长效机制。加快培育建筑业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推动注册执业证书电子证照管理,推行个人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大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拓宽投融资、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面,培养满足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发展战略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与监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监管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量化考核机制;支持学校、企业、 社会 团体建立学、训、赛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支持建立以龙头学校或企业集团为首的产教融合联盟,打通人才培养双向通道。

六是强化 科技 创新,巩固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支持建筑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组织力量加强联合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实现突破;鼓励地方政府引进一流高校在建筑业企业聚集地区创建高能级产业创新研究机构;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产品和工艺,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建筑业特点的 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鼓励科研人员带成果创业。

七是加快走出去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加强与上海、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合作,引导企业打造物料、人力、管理等长三角一体化成本优势;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专业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以品牌拓市场,投资占市场,合资扩市场,鼓励地方政府利用省外推荐会、省外表彰会等多种形式,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紧抓“一带一路”、RCEP、中欧绿色经贸合作机制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紧跟政府援建项目,联合海外浙商团体力量,主动布局境外重点区域市场。

八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现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公共机构、科研部门、建筑业企业等提供数据存储、传输、监测和分析服务。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研究提出建筑市场综合信用分级管理应用的政策措施,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库,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信用等级引导担保保险单位实行保函和保险差异化费率;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坚持择优和竞价相结合、优质优价、实施技术、商务、信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 探索 推行评标定标分离方法。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管理动态管理机制,优化估算指标、概算定额的编制发布,开展工程造价数据监测和分析,健全价格信息预警机制;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加强项目策划阶段的造价管控。

安徽省建筑业“十四五”规划中包含 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鼓励建筑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建设砂石、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创办建筑 科技 产业园,孵化技术创新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市政公用、公路、水利水电、港口与航道工程等综合资质企业;鼓励企业融入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军民融合,推进安徽省骨干建筑企业进入部队民用建筑领域;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发展专业作业企业,推进特色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企与当地龙头建筑业企业共同持股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

二是推广新型建造方式。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要素,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进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积极 探索 和应用CIM及数字孪生技术,鼓励设区市和条件较好县市建立CIM 建筑模块;分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构件、竖向非承重构件、竖向承重构件技术体系;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施工工艺工法,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发展成品住宅,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

三是改革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推进工程总承包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鼓励各地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合同履约情况良好、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独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企业向产业链前后进行服务延伸创造条件,引导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培养一批符合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引导企业建立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四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压实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强化项目负责人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责任,强化生产环节的质量责任,健全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场随机抽查和差异化监管,加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控,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推动BIM技术、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集成化应用,优先应用安全智慧监管,指导创建智慧工地示范片区。

五是夯实建筑业人才支撑。 提升建筑产业工人素质,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新兴职业(工种)建筑工人培训,建立全省统一的产业工人队伍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开展技能评价,组织建筑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立1+X技能等级认证机构,组织行业协会、具有施工总承包综合资质的企业申请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并向 社会 提供技能评价服务,引导建筑业企业建立完善人员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加快壮大建筑业各类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大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满足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发展战略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保障建筑工人权益,加强建设工程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六是提升 科技 创新驱动力。 加强 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建筑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大建设 科技 研发与应用技术供给,大力推进施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工艺,积极申报专利和工法;推进科研成果应用,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建筑业特点的 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节能高效、智能建造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 科技 成果产业化基地和 科技 示范工程,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

七是增强“安徽建造”影响力。 推进长三角建筑市场一体化,推进融合发展,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古建筑、建筑防腐、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和输出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拓展省外建筑市场,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巩固和拓展省外建筑市场,支持省内企业与外省地方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支持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等“三大网络”及拉美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八是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优化完善招标投标方式,适时调整公布房屋建筑、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投标异常低价参照标准,支持骨干建筑业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建立健全计价依据体系,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建立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造价数据库,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落实工程担保制度,全面推行参建各方以银行保函、商业保险、第三方担保方式替代现金形式保证金,在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和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中,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共担机制,切实加强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管理,维护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等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市场执法、信用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监管;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以严厉打击恶意竞标、强揽工程、违章违建、强迫交易、恶意拖欠工程款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实行住建、公管、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摸排、移送、查处、公开等管理制度。


成渝篇

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 十项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聚内生发展新动能。 以扶持企业资质升级为抓手,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具有“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能力的本地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龙头骨干建筑企业向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延伸。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特级资质企业全资子公司、诚信前百总承包企业、装配式企业、科创型企业直接匹配相关二级总承包或二级专业承包资质。

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 建设单位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促使企业发挥在资本运营、建筑设计、物资采购、技术应用、施工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全过程综合承包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咨询行业的业务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推进项目管理服务集成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加速建造 科技 创新。 健全住建领域 科技 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引导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 研发资金向成绩突出的单位倾斜。加快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智能建造。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建立BIM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基础数据汇集机制。推广BIM技术在设计、施工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打通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

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 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高装配率技术体系、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工程应用项目试点示范建设。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技术问题研究,支持装配式建筑采用以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构件生产企业参与实施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推动建造方式低碳化。 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落实绿色建筑强制标准实施。 探索 制定全市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线图,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制度,完善顶层设计。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完善跨领域跨部门联动执法、协同监管机制,加强 社会 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质行业发展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办理建筑许可改革,对标一流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层级考核机制,提升监管队伍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深化工程造价改革,以服务工程全过程为目标,优化编制概算定额、投资估算指标

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人才队伍专业化。 培育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及评价考核体系;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际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设计和工程施工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

加强川渝建筑业合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筑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共同培育产业,积极争取将建筑产业园区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布局, 探索 合力建设川渝建筑产业园区;二是共同支持市场主体,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抱团发展;三是共同拓展市场,搭好平台、共同行动,积极开展推介会,对外拓展市场。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提高建筑企业对外承包能力,推动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工程项目,并提高属地化经营水平,实现与项目所在地区和国家互利共赢。加强建筑企业对外开拓扶持,加强与其他省市区战略合作和交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四川省在《四川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明确建筑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坚持创新驱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出 五项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现代化。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实施“1+N”省级建筑产业园区行动计划。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市场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全过程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完善建筑市场“互联网+”监管机制。加快完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积极推广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或者设计-施工(DB模式)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试点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提升 科技 创新能力与勘察设计水平,提高产业驱动力。 增强 科技 创新能力,完善 科技 创新管理体系,出台 科技 创新指导性政策,设置 科技 创新专项经费;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建筑企业加大 科技 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勘察设计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工程勘察设计综合品质,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促进设计行业产业化发展,鼓励设计企业以产业化思维开展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勘察设计监管方式,推进工程勘察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建立勘察质量可追溯制度。

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排放达峰。 推动设计建造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推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提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建筑逐步提高标准;推行绿色建造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推动运行方式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民用建筑能源结构,推动建筑能源消费多元化发展;降低既有建筑碳排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推进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建筑行业碳达峰行动,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体系研究,建立低碳发展体系,推广低碳建筑技术,促进低碳建筑发展。

提升市场主体综合能力,夯实产业基础。 支持企业做强做优,优化企业发展路径,开展“建筑强企”培育行动,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加强产业协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持续清理对民营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设置的不平等限制条件和要求。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建立走出去服务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资讯服务;深化川渝建筑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一体化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强化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加快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建筑劳务企业转型。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政策体系,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工程担保制度,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与抗震防灾,保障安全发展。 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加快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监管落实;纵深推进扬尘治理,持续开展“工地蓝天行动”。加强工程抗震防灾建设,严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监管;强化工程抗震防灾技术应用,加强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大力提升工程抗震防灾信息化管理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与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金来源于政府,这属于合作项目。

5月14日,由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南充中升乙源安养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城企联动颐养安居暨颐养出行加装电梯项目”“四川南充中升乙源安养科技有限公司老旧楼加装电梯南高苑竣工”仪式,在南充市维也纳国际酒店肖邦厅隆重举行。

城企联动颐养安居工程暨光伏发电电梯惠民出行公益项目,是由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大顺提出的养老安居新模式,得到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强烈支持,计划投资120000亿元,滚动建设期为10年。

项目以配套加装全国区域范围内1500万套节能环保的光伏发电电梯为切入口,并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促进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升级,开展实施一系列的居家养老服务及便民服务。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实现我国“智慧型养老”新样板。

现场来自南充各小区业主代表、嘉宾、媒体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其中来自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大顺,四川南充中升乙源安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德双,副总宋学友,工商银行行长明辉,业主代表李光嗣,杨惠容等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

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公司)成立于2016年,法人代表陈大顺,注册资本446亿元。主要经营范围以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工程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内容。是多元化经营的实体企业,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分层管理,成立了办事机关、若干个直属机构及若干个直属子公司。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解决养老难的问题,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升乙源顺通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发展和网络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通过对老年人群体养老深度广泛的调查研究,创造性的提出“物联网+”智慧养老模式,运用光伏发电、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打造智能社区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27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