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池塘养鱼

如何采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池塘养鱼,第1张

 
    如何采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池塘养鱼 
摘要:池塘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在我国的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许多养殖者多采用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导致水质日益恶化,污染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内引起了水体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调,并成为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同时提高水体鱼产力的基础上,为了改善这种养殖方式和修复生态环境,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生态的、环保健康型的池塘养殖方式。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养殖以及对水体鱼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用能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调节循环。 
关键词:池塘养鱼,池塘生态系统,绿色渔业 水体鱼产力 
1池塘养鱼的生态原理 
池塘养殖生态系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水体面积小,深度浅,水交换量较低,而养殖密度又较高,且一般通过大量投饵来提高鱼产量。但池塘养鱼是一种养殖水面相对狭小、人工可控度高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与外界水体交换少,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品种混养,且饵料充足,利用水体充分,甚至还可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育天然饵料等特点,形成了一个集约化程度高、资源利用充分、物质和能量循环速度快、产出能力大、相对封闭的生态一经济循环系统。 
1.1池塘养鱼系统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 
池塘养鱼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主要是以光温、饲料、鱼苗、水体补充及随水流人物质(包括气体)等形式进入系统。而系统物质能量输出的主要形式是商品鲜鱼、废水排放等。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系统物质能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养殖场地选择,鱼苗、饵料投放,水体管理,科学捕捞,鱼种结构策划,鱼病控制等途径实现。因此,实现鱼塘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平衡,延长食物链条,提高物质、能量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在保证较高的经济产出能力的条件下,实现池塘养鱼对环境的友好,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原则要求,在养殖场地选择,鱼种结构策划,鱼苗、饵料投放,水体管理,适时、适量捕捞,鱼病控制等方面遵循生态学原理。 
1.2池塘养鱼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池塘里混养多种鱼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上、中、底层鱼类立体混养;吃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混养,构成复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吃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摄食饲料饲草;杂食性鱼类摄食残饵碎屑;粪便有机物通过矿化分解为无机营养物,培育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和细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滤食性鱼类的良好生物饵料;肉食性鱼类捕食小杂鱼,控制抵制小杂鱼种群数量。在池塘水体内还可通过“气体”和“絮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凝”作用形成较大的有机物食物团,再次被水生动物和鱼类摄食食,这一原理解开了“池塘内适当投饵可获得较高鱼产量且饵料系数较低”之谜。这种复杂的食物网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吓吃泥巴”的道理。 
2从生态经济的角度看传统池塘养鱼存在的问题 
中国池塘养鱼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积累了“水、种、饵、密、轮、混、防、管”的8字精养法,其中包含生态经济的原理它充分利用有限池塘水体空间、多品种多规格搭配利互生原理,利用农副产品育肥养殖鱼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池塘养鱼模式。然而,生产实践中未应用这些文明成果的精髓而存在一定缺陷。 
2.1养殖品种单一化,食物链短 
养殖品种单一,有的池塘仅养草鱼、鲤鱼,有投放少量或不放滤食性鱼类,没有搭配肉食性鱼类,放养比例极不合理。大量投喂饲料饲草,被吃食性类摄食,残渣剩饵、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食物短或中断,造成营养浪费且水质变坏,养殖成本加。 
2.3投饲过多,能量沉积,生态失衡 
物质能量沉积,淤泥较厚,池底有机质过多,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水质较差,池塘老化,生态失衡。为维持池塘生态平衡,不得不加注新鲜水,排放池水污染环境。据调查,2005年星云湖边的池塘养鱼面积330.4 hm2,每年需投喂饲料3 000余t,每年要向星云湖排放21 t磷(相当于48 t P205)和123 t氮,对湖泊的污染相当严重。 
2.4水陆缺乏结合,生态效益差 
    池塘与陆地没有很好地结合,陆地草料、农作物枝秆叶子没有很好地利用,有的作为废弃物丢掉,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了环境;池塘里过多淤泥是很好的肥料又得不到很好地利用,水陆物质循环中断,生态效益不佳。 
2.5池塘生态系统的经济不合理性 
    养殖过程中不注重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大量投喂饲料,饲料效率低,流到水中和池底,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效
率低;鱼浮头时向池外排放污水,大量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盐和有机质流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失;池塘水质的恶化,鱼类生存环境变坏,鱼体生病,不得不用药物治病,有的甚至还用禁用药物如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尔马林溶液等。过量投饲、施药,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3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展池塘生态养鱼 
 结合生产实际,如何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池塘养鱼,有效降低污染,提高水体鱼产力,首先应该优化池塘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这是池塘养殖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绿色环保的池塘养鱼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不能向自然水域随意排放池塘污水,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才能实现池塘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扶持的水产养殖项目: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稻米和各种名优水产品等,比如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使效益最大化。2、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3、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就是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种比较健全,但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已正在尝试。
4、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就是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鱼池上面可养一些水培蔬菜,这样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就可为蔬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可实现双倍效益。
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法律依据
《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 共8个部分、26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投入品管理。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的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和违法用药及其他投入品的行为。投入品应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的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证水产品安全。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完善渔业官方兽医队伍,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优化水产养殖用疫苗审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广和应用。

(1)、沉淀池
它是利用重力沉降的方法从自然水中分离出密度较大的悬浮颗粒。自然水源中,含有许多细小悬浮物;循环水系统中,残饵、排泄物悬浮或溶解于养殖水中。可采取过滤的方法清除。
(2)、过滤器①、物理过滤器②、生物过滤器(3)、消毒装置
养鱼系统中经过过滤的水还含有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因此有必要进行消毒处理。目前常用的消毒装置为紫外线消毒器和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器3、辅助设施的配置(1)增氧鼓风机增氧
具有风量大,风压稳定,气体不含油污等优点,但其气源来自未经过滤的空气,含氧量低,因此只适合于养鱼密度较小(载鱼量<10kg/m3)的开放式工厂化养鱼厂。制氧机增氧。由空气中制取富氧(含氧量大于90%)或纯氧,通入养鱼水体中达到增氧的目的。适合于养鱼密度高(载鱼量>20kg/m3)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厂。液氧增氧液氧液氧罐
加温:加热设备(燃煤、燃气、电)、换热器、余热、地热等。发达国家如:丹麦。降温:交换器间接冷却(如养殖地下海水紧缺,可考虑使用普通地下井水间接降温--但要能打出常温井水,运行成本低才行);如使用制冷设备降温,耗电成本过高。(2)调温(3)其它配套设施
水泵、输水管道、变电设施、发电机组、饵料加工、小型冷库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养鱼厂:自动控制系统。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世界上目前已知的鱼类共有两千余万种,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它们有的美丽,有的凶猛,有些还有毒,形态不一,生活习性各有差别。以下分享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1

一般8-10亩地建设1个养鱼槽,每个养鱼槽需要投入约8-10万元,此外还有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进行完善需要大约25-30万元,主要设施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等,许多设施为公用,因此养鱼槽越多则会越划算。

一、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通常每8-10亩地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而3个养鱼槽则需要24-30亩地,每个养鱼槽的资金投入大约在8-10万元,另外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进行完善需要大约25-30万元,主要有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等,但很多的设施和设备是共用的,因此养鱼槽越多越划算。

二、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目前我国工厂化养鱼处于起步时期,其科研技术和配套设施等尚不完善,另外我国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殖密度小,饵料系数高,也频频发生病害,近年只有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可以作为代表,其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可以进行高密度的养殖生产。

2、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类不便的主题,要做到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工厂化养鱼收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及学者的关注,随着世界不断城镇化、工业化、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等,工厂化养鱼这种环保无害的方式必然是未来养殖的一种发展趋势。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2

一般8-10亩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3个槽子为24-30亩,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全部完善好大约需要25-30万,每个养鱼槽子大约在8-10万元。本项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方法,主要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

一、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

1、一般8-10亩可以建设1个养鱼槽,3个槽子为24-30亩,基础设施和养殖设备全部完善好大约需要25-30万,每个养鱼槽子大约在8-10万元,有很多是共用系统,因此养鱼槽建得越多就越划算。

2、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高产出伴随的'是高投入,使用此技术养殖是有一定门槛的,一般养鱼户有30亩的鱼塘,自己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成本,同时还可以自行负责管理和喂养。

二、循环水养鱼系统介绍

1、本项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方法,主要包括鱼池、沉淀截留池、网状滤料过滤池、生物移动床、调节池及回水增氧管,鱼池为长方形,每个单元中水可向1个方向旋流,相邻单元旋向相反。

2、沉淀截留池前半部分,设多斗集污槽和排污穿空管,后半部分设立体d性填料,同时生物移动床为前后2组串联,中间隔墙下部为若干大通孔结构,每组中间设置隔板,腔体内放置悬浮性滤料,横向布置曝气穿孔管。

3、网状滤料过滤池和调节池并联设置下部相通,取用网状滤料,上覆滤网片,调节池为补充水、pH浓度调节、加温、设置气提管,本项发明投资低、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节能省电,有利于促进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事业发展。

4、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具有节地、节水、环境友好、生产可控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水产养殖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在因为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比较高,其发展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5、本发明设计构建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主要通过优化集成一批节本、节能型养殖设施及水处理技术,包括单元式养殖池、生物移动床、截留沉淀、气提泵等,在保证系统水处理效果及生产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

6、以同等养殖密度为40kg-50kg/m3,每日换水量为5%-10%/天计算,系统整体运行能耗相对于常规典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降低30%左右,比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养殖要求的,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成本3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将养鱼的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系统特点:

1、不受到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高产量低风险,投(tou)资少。

3、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能耗,系统工艺合理 *** 作简单,维护方便,故障率低。

4、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将蛋白质、NH3/NH+4等转化为对养殖鱼类无害的物质。

5、系统只需一台水泵一级提水就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工作。比起传统的工艺流程,节约能耗。

6、将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未分解成NH3/NH+4等对养殖鱼类有害物质之前分离出去。

一套循环水系统设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微滤机、紫外线消毒器、生物机械过滤器和蛋白分离器。由海边引入生产用的新鲜海水,首先经过室外消毒和砂滤池过滤,进入微滤机再过滤,再通过蛋白分离器分离去除水中的蛋白质,再通过生物机械过滤器过滤,进入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曝气池进行曝气处理,最后注入到每个养殖池中。

海产品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市场对海产品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由于近海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环境水质的易变性,使得传统的流水或静水养殖方式的生产稳定性愈发得不到保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对于养殖企业有望变成一种自发的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39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