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传输通信
1、光传输技术将创造令人惊叹的信息传输速度
我们石器时代的老祖宗用简单的手势、吼叫声、身体语言、火光或烟信号、反光来传递信息,通信速率大约是每秒一个视觉或声音信号。今天,1太比特/秒的信息传输速度预示着人类正在克服时间障碍,即将实现真正的实时通信。
1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意味着在1秒钟内可以传送200 000本中等厚度的书,200 000 000页传真,同时传输660 000 场电视会议,或者20 000档电视节目。一个人一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约相当于200亿比特,如果充分发挥当今通信技术的优势,这些信息量不到1秒钟就能传输完毕。换句话说,你还来不及眨一下眼,你毕生所思、所说的一切就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现在,贝尔实验室利用82种不同的波长达到了328太比特/秒的传输速度,有的实验室的演示达到10太比特/秒。只要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能跟得上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传输速度,美国国会图书馆的2400万册藏书大约18秒钟就可以全部传送出去。这样的速度按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可以完全达到的。
人们以往需要花费毕生精力用自己的手臂去完成的任务,现成几秒钟内就能解决。预计到2010年,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赶上人脑。
二、卫星通信
卫星服务的改进,价格的降低,将促进无线通信更广泛的应用。
早年的卫星接收器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而且接收信号的天线又大又难看,以致许多地方的市政当局和房东禁止在家里使用。现在则不同了。直径1米的碟形天线只要几百美元就能买到,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1998年,卫星的商业性发射达到1700次,未来10年发射的通信卫星价值将达到1400亿美元,还要加上发射系统和地面服务费700亿;到2007年,卫星电话的用户估计将达到3200万,年度总收入将达到316亿美元;到2008年,由卫星产生的电话、高速因特网接入和其他信息传输的年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
三、从“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走入“万物互联(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网时代。
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手机号码而是Wi-Fi,对电话和短信的依赖越来越降低,直到有一天电话的技术被彻底封存起来,就像当年的电报一样。同时,手机号码和电话号码等词会出现在历史课本里。未来你的手机不再需要2G、3G、4G、 5G……信号,而是Wi-Fi。那时候的Wi-Fi技术也将升级普及,Wi-Fi技术会进行无缝对接,无处不在。
当无线技术突破后,有线宽带也将迎来终结。那时,人类会进入全面的物联网通信时代:不再是人与人的通信,更多的是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的万物互联网通信。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苹果称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9月,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又称为“Apple SIM”)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eSIM卡实际上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此外,eSIM卡相较于实体SIM卡可以减少高达90%的空间,因为它已经在制造过程中被嵌入了设备之内,用户可以进行远程激活连接。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但是eSIM卡同样给运营商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第一,运营商原来SIM卡的采购体系、供应模式将会转变。第二,SIM卡满号资源管理也将有一些相应的转变。第三,SIM卡所依附的基础增值业务就会失去。第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它可能要部署很多的远程配置管理的系统,导致它的运维服务的成本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显然,eSIM卡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且也为终端厂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却会削弱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因此eSIM一直无法普及。
3年过去了,苹果的Apple SIM卡遭遇了重重挫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运营商支持,而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更是从未听闻。中国用户接触到的最多的就是类似魅族的SoftSIM服务,而且只能在境外购买流量使用。
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可穿戴的设备的普及,在智能手机终端遇挫的eSIM卡正在迎来春天。
eSIM卡在车联网的应用
实际上,eSIM业务的提出与车联网有关。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客户方案销售总监王映洲向(公众号:)介绍到,eSIM业务最早是在车联网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和商用,它的技术也在车联网领域得到了检验,但为什么是车联网呢?
首先,车联网对通信的要求实际上是安全性的需求,嵌入式的卡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当车发生事故的时候,在车主无法进行 *** 作的情况下,车主要跟后台主动进行通信,那么eSIM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插拔卡显然不能够在发生碰撞后能够确保这个业务的正常的这种使用,所以一张嵌入式的卡(跟车机集成的这种卡)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车辆的进出口的跨境,它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从车厂的角度来讲,一辆车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像一个贴片的eSIM它成本是无关紧要的。但是由于车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如果假设是写死码号这种SIM卡,那么他需要事先跟各国的运营商谈好,并生产出写死码号卡,然后运生产基地,生产完以后再出口到各地,那么这一块是非常的繁琐,所以从车厂角度来讲,他有必要来降低物料管理和流程的复杂度。而且,如果这张卡是写死码号的,那么出口出去以后万一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不了,另一个市场会需要同样的这种车型,它就要把那些车打开,把里边的卡卸下来,重新按上本地的卡。整个工序的花费是非常的高,可能要几百欧元。
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车商是最先使用eSIM的M2M的这种服务,也就是说使用贴片卡并且进行码号管理服务。
eSIM卡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通信和联网也在成为这些智能硬件的一项标配功能。显然,相对于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珍贵的多,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因此eSIM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去年3月,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宣布了期待已久的嵌入式SIM卡(eSIM)远程配置的规范。这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着首个GSMA标准化版本的可重复编程eSIM标准,这一标准可用于消费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
目前,三星的Gear S2、S3,华为的HUAWEI Watch 2,都有eSIM卡版,但是目前国内的运营商还不支持,这也是国内用户一直
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
虽然手机用户想体验eSIM还遥遥无期,但是国内的运营商正在利用eSIM卡积极部署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因为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对成本敏感,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传统的SIM难以满足物联网设备要求,而eSIM卡则方便许多。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在物联网设备嵌入一张白卡,内含不同运营商的身份识别,通过单一管理平台以安全远距离空中传输(OTA)方式,完成运营商安全认证,用户不必再拔插SIM卡,就可以直接选用设备所在地的运营商网络,并使用当地资费以降低跨国漫游成本。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移动以1000万用户作为样本计算,每个eSIM可节省4元左右成本,这无疑将加快物联网发展。
不过,对于eSIM物联网来说,除了eSIM卡外,SM平台(Subscription Manager)更是运营关注重点,并成为管理eSIM,更换运营商的关键。据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已完成物联网eSIM卡平台建设。
对于物联网专网,由于eSIM卡可通过远程编程管理,运营商可为自己的物联网专网建立专网写卡平台,对物联网的所有eSIM卡实现空中写卡,甚至跨运营商写卡,提供面向企业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面向物联网市场,eSIM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庭、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无线移动POS机、定位跟踪等等。有预测称,到2020年,全球将共有125亿eSIM连接,总价值约1740亿美元。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公司布局eSIM卡。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上,有幸采访到了国内的创业公司果通,以及国外的捷德。
据王映洲介绍,世界上的第一张SIM卡是捷德来做的,并且捷德也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eSIM的平台,未来也给常看好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当然,除了大公司之外,创业公司也已经入场,位于上海的果通科技就看准了eSIM卡未来的机会。在刚刚闭幕的MWC2017上,中国电信联合果通和龙尚科技展出了一个窄带物联网模组,使用的就是果通科技的SIM2free技术。此外,果通宣布还与中国联通、恩智浦合作,打造一套eSIM解决方案。
目前果通的主要产品包括ezM2M设备管理平台、SIM2free虚拟SIM技术、ezUICC连接管理平台,主要是连接终端厂商和运营商,提供turnkey的解决方案。
据果通科技CEO施成斌介绍,虽然目前eSIM卡的市场还是不够大,而且运营商对于eSIM卡在手机里的应用还有抵触情绪,但是他们在等待机会。
据外媒报道,近日ARM以1170万英镑的价格全资收购物联网安全公司Simulity Labs。Simulity Labs致力于SIM/eSIM技术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和服务,让物联网设备能够安全地接入网络。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收购ARM之后曾表示,20年内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1万亿台。这些设备都需要通信互联,而当前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连接占比仅5%至8%。
未来,具备各种优势的eSIM卡显然大有可为。2011年,苹果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虚拟SIM卡专利。苹果公司声称,这项专利允许用户在不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9月,苹果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又称“Apple SIM”)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eSIM卡实际上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中,而不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可拆卸组件添加到设备中。此外,与物理SIM卡相比,eSIM卡可以减少高达90%的空间,因为它在制造过程中已经嵌入到设备中,用户可以远程激活连接。这种做法将允许用户更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不解锁设备或购买新设备的情况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然而,eSIM卡也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运营商原有的SIM卡采购体系和供应模式将发生变化。其次,SIM卡全号资源的管理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第三,附加在SIM卡上的基本增值服务将会丢失。第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要部署很多远程配置管理系统,导致其运维服务成本有一定的增加。
很明显,eSIM卡会给终端厂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会削弱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所以eSIM一直没有普及。
三年过去了,苹果的Apple SIM卡已经遭遇了很多挫折。只有少数运营商支持,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都没听说过。中国用户接触最多的是类似魅族的SoftSIM服务,在国外只能买流量。
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智能手机终端屡遭挫折的eSIM卡迎来了春天。
eSIM卡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其实eSIM服务和车联网有关。杰德(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客户解决方案销售总监王英洲向(微信官方账号:)介绍,eSIM业务最早是在车联网领域开发并大规模商用的,其技术也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测试,但为什么是车联网?
首先,车联网的通信需求其实就是安全性的需求,嵌入式卡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车祸发生时,车主无法 *** 作的情况下,汽车主要是主动与后台沟通,所以eSIM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明显,传统的插卡无法保证碰撞后这项服务的正常使用,所以一个嵌入式的卡(这种与车机集成的卡)就很重要了。
其次,车辆跨境进出口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一辆车的成本很高,就像一个补丁的eSIM,它的成本微不足道。但是汽车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如果假设是死号的SIM卡,那么他需要提前和各个国家的运营商协商,生产死号卡,然后运到生产基地,生产出来之后再出口到各个地方,所以这一块是非常繁琐的,所以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他有必要降低物料管理和工艺的复杂度。而且如果这个卡上写了死号,出口后一定时间内卖不出去,另一个市场就需要同样的车型,就要开那些车,把里面的卡卸下来,再按本地卡。整个过程的成本很高,可能几百欧元。
这些因素导致许多汽车经销商率先使用eSIM的M2M的这项服务,也就是说,使用芯片卡并进行码号管理服务。
eSIM卡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通信和联网正在成为这些智能硬件的标准功能。显然,相比汽车和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珍贵得多,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所以eSIM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去年3月,GSMA协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嵌入式SIM卡远程配置(eSIM)规范。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可重复编程eSIM标准的第一个GSMA标准化版本,可用于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设备。
目前三星的Gear S2和S3,华为的HUAWEI Watch 2,都有eSIM卡版本,但是目前国内运营商都不支持,这也是国内用户一直在做的事情。
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
虽然手机用户体验eSIM还很遥远,但国内运营商都在积极利用eSIM卡部署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因为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是成本敏感的,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传统的SIM很难满足物联网设备的要求,而eSIM卡就方便多了。
在生产过程中,物联网设备中直接嵌入一张白色卡片,卡片上包含不同 *** 作人员的身份。通过单一管理平台,以安全长距离空中传输(OTA)方式完成运营商安全认证。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设备所在的运营商网络,使用本地资费,减少跨境漫游费用,无需插SIM卡。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移动以1000万用户为样本计算,每个eSIM可以节省4元左右的成本,这无疑将加速物联网的发展。
但对于eSIM物联网来说,除了eSIM卡,SM平台(订阅管理器)才是运营的重点,成为管理eSIM和更换运营商的关键。据悉,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完成物联网eSIM卡平台建设。
对于物联网专网,由于eSIM卡可以远程编程管理,运营商可以为自己的物联网专网搭建专网写卡平台,实现物联网所有eSIM卡的空中写卡,甚至跨运营商写卡,并提供面向企业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面向物联网市场,eSIM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无线移动POS机、定位跟踪等等。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125亿个eSIM连接,总价值约1740亿美元。
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布局了eSIM卡。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上,我有幸采访了国内的创业公司郭彤和国外的G&D。
据王英洲介绍,世界上第一张SIM卡是G&D制造的,G&D也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eSIM平台。未来,我们会一直看好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当然,除了大公司,创业公司也已经进入市场,位于上海的郭彤科技看到了eSIM卡未来的机会。在刚刚结束的MWC2017上,中国电信联合郭彤、龙尚科技展出了一款窄带物联网模块,采用了郭彤科技的SIM2free技术。此外,郭彤宣布将与中国联通和恩智浦合作,打造eSIM解决方案。
目前,郭彤的主要产品包括ezM2M设备管理平台、SIM2free虚拟SIM技术和ezUICC连接管理平台,主要连接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并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
在科技CEO史看来,虽然目前eSIM卡的市场还不够大,运营商对eSIM卡在手机中的应用还比较抵触,但是他们在等待机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ARM最近以1170万英镑收购了物联网安全公司Simulity Labs。Simulity Labs致力于SIM/eSIM技术的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和服务,让物联网设备安全接入网络。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收购ARM后表示,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在20年内超过1万亿台。这些设备需要通信互联,但目前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连接只占5%到8%。
未来,各种优势的eSIM卡显然大有可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