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论述5G、物联网技术能给安全防范工作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2. 论述5G、物联网技术能给安全防范工作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第1张

5G、物联网技术给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首先,这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安全防范工作更加复杂和高效,远距离监控、快速预警和反应等方面有了更大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其次,这些技术也增加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风险和威胁,需要更强的技术保障和应对措施。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5G、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安全防范领域也面临不断挑战和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发扬科学技术的建设性和创新性,合理应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并且需要在响应变化和应对风险方面做好准备,保持敏锐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安全防范风险的感知与管理能力,以确保人、物、信息的安全可靠。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首先,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呈现两极化,用户年龄分布在拉平;其次,用户对应类目的需求在拉宽;最后,用户对内容和服务的要求更加垂直。
物联网的面临的挑战:
首先,设备间的协同性和统一连接层的缺失就是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二个挑战在于数据的流入规模,这涉及到数据收集、采集和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缺乏能够避开数据中心,在设备间直接实现信息和指令实时传递的中介是第三个挑战。
让大家普遍认为最严峻,也最让人头痛的第四个挑战便是安全问题。

节点受到来自DoS的攻击;感知信息被非法获取;感知层节点被恶意控制。
物联网(英文: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第一,行业标准滞后,个行业标准繁杂。标准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物联网涉及的标准比较复杂,包括终端、网络通信、中间件、系统架构、业务规范和安全等。以终端为例,国内做M2M终端的厂家,都有各自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和软件标准,厂家都是定向开发,成本高而规模小。另外,在网络层,物联网中无数个传感器形成M2M互联后就要涉及互联网、无线通信网(3G)等大网的互联互通问题。还有物联网业务的标准规范问题,比如智能电网的规范、移动支付的标准规范、智能家居的规范等。
第二,改造成本高,社会效益显著而盈利性较弱。例如,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市政改造智能路灯,平均每盏灯投入232美元。适合政府的公共事业,如路灯、交通、环境监控等,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成本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低端水平,特别是在芯片、传感器终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方面。在传感器方面,我国很多的技术相对来说只是做分装方面的工作,核心的技术如芯片方面还是受制于国外,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智能卡、芯片等很多都是依靠进口。技术能力的薄弱,导致我国成本相对较高,成为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制约要素之一。在数据处理方面,包括应用开发、业务平台、系统集成、中间件等,各厂商处于生存及发展期,力量薄弱,相对于IBM、SAP、Axeda公司而言在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为物体智能而开发的嵌入式软件还没有规模化应用。
第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清晰共赢的商业模式,也制约着应用的规模化推广。例如,终端未标准化,导致开发成本高,应用开发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系统集成领域,受上游供应商供货时间限制,项目周期长,客户分期付款,需垫付资金,资金压力大。对于运营商而言,物联网收益性较差。
第五,目前的需求主要受政策驱动,来自企业的需求还比较初级。
第六,个别企业有垄断产业链的行为。通过资金实力,垄断产业链上的企业,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与竞争对手合作,极大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核心技术的突破是物联网将面临的挑战。物联网(IoT)将一切都连接到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时代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是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电表和智能城市背后的核心技术。但是,物联网(IoT)的未来面临九大安全挑战。在过去几年中,物联网设备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据分析公司Gartner称,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260亿台连接设备,而2016年仅为60亿台。虽然物联网设备可以在设备之间实现有效通信,自动化,节省时间和成本,但仍然存在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因为一些特殊事件的发生,让人对物联网设备难以信任。

一是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亟须提升。预计2020年我国跨区跨省输电规模将超过4亿千瓦,其中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至少需新增区外来电2亿千瓦,目前已安排的输电能力不足9000万千瓦,难以满足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需要。
二是电网仍不适应清洁能源大发展需求。目前,清洁能源布局集中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难以就地消纳,需要加强跨区输电通道建设。预计202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亿、24亿、1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对提高电网配置和消纳清洁能源能力提出了紧迫要求。
三是电网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特高压交流建设严重滞后,“强直弱交”问题突出,京津冀鲁、长三角、华中东部等地区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华东电网多条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馈入,交流网架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2743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