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X起步满配,18.98万起,不比Model 3香?

极氪X起步满配,18.98万起,不比Model 3香?,第1张

不得不说,在打造华系高端车这件事上,吉利还是挺有东西的,像它投放在纯电领域的SEA浩瀚架构,就衍生了产品体验不错的极氪001和smart精灵#1。而在本月,极氪家族和SEA浩瀚架构也再度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极氪X。

从极氪X的紧凑型SUV定位来看,相比同架构打造的smart精灵#1的小型SUV定位,在尺寸和级别这块还是略占优势。不过从价格来看,指导价仅为1898-2298万元的极氪X,显然价格诚意更足,毕竟smart精灵#1的背后还有奔驰,所以价格这块虚高一些,也在咱们预料之中。

再从产品层面来看,极氪X的外观设计既可以用标新立异形容,也能用古灵精怪来描述。首先,该车系的广告色和主打色都是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莫兰迪色系,这类低饱和度的车漆配色不仅比较出片,且在高级感和审美的拿捏上,也十分得宠。

其次,极氪X在车头也用了“大灯消失术”,使其变得更立体和具有科技感,再在不规则的侧面造型、撞色车顶,和不失视觉冲击的车尾设计加持下,对于整车个性化和辨识度的拿捏,个人觉得也不差。而且这也证明了,在纯电动车的设计思路上,并不一定就非得像特拉斯那样“无招胜有招”。

视线再到车内,极氪X的内饰风格和当今主流电车几乎无异,即遵循了极简风+去按键化,方向盘也用了全新的两辐式设计。不过,设计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在新意这件事上,极氪X并没有给到多少惊喜,倒是在用料和质感这块,极氪X的视觉感受和触感做得还不错,至少是比这一价位左右的大众iD系列和特斯拉更好。

然后便是配置,极氪X在整体配置这块,诚意确实可圈可点,例如L2+级驾驶辅助、各项碰撞预警、电尾门、全车无钥匙进入,以及车内部分的AR-HUD增强抬头显示、主副驾6向电调/加热/通风,还有真皮两件套(座椅/方向盘材质)和有着高通8155芯片+5G网络覆盖的ZEEKR OS智能车机等等配置,极氪X在全系都有给到。换句话说,在极氪X的配置体系就不存在丐版这一说法,仅是有入门级车型而已。当然,能上到高配的话,这台车还会给到你带横向滑动+手势控制的146英寸中控屏、4D零重力座椅等。

空间的话,极氪X长宽高分别为4450/1836/1572mm、轴距为2750mm,在座椅布局上该车分为了4座/5座两个版本,但比较有意思的是,极氪X的轴距空间是和smart精灵#1一样的数据,所以,关于这台车的乘坐空间实测,我们也可以smart精灵#1为参考。

最后,在动力配置上,极氪X分为了单电机后驱版和双电机四驱版,单电机版动力参数为200kW/343N·m、双电话版为315kW/543N·m,如果对动力没有更极致的要求,其实,单电机版本的极氪X已经足够快,因为零百加速它就只需要58秒。而在极氪X双电机版本上,该车则是将零百加速缩短至了37秒。

编辑点评:

对于极氪X四款车型该如何选的问题,我个人最推荐的就是指导价1898万的入门款。因为衡量价格来看,该款车型从各项配置再到智能化、加速表现等,已经很不错,3秒级性能虽然很香,且在Model 3上想要体验还得花到30多万,但这一加速表现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我想,可能都是用不到的。反之,便宜了2万的极氪X 后驱ME版 5座车型,5秒级性能已足够你超越路上超90%的车辆;而且,这款极氪X的纯电续航全系最长,达到560km,对于性能与续航的兼顾最好,值得推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车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自2016年特斯拉Model 3正式发布以来,这款特斯拉最入门的车型就一直备受关注,靠着出色的性能和优秀的 *** 控性,在全球收获了超过100万辆的销量,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电动车。

不过,毕竟Model 3是一款7年前发布的车型,虽然当年的理念非常先进,但在电子架构、辅助驾驶等层面还是显得有些落后,并且这么多年一直在设计上没有什么大变化,难免有些审美疲劳。于是从去年12月开始,就有外媒曝光了大改款Model 3的伪装车,正式将新款Model 3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上:现款 / 下:新款 

就在最近,新款Model 3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根据外媒曝光的照片来看,新款Model 3在前脸部分的变化非常大,车头更加修长低矮,大灯尺寸明显缩小,造型改成了更细更宽的柳叶形,眼神十分犀利。另外,新款Model 3的前杠也不再是向前隆起的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更简约运动的全包围线条,前杠外侧的装饰件也被取消。不得不说,新款Model 3的前脸造型可要比现款车型好看多了,也更有运动轿跑的味道。

实际上,新款Model 3的前脸与自家跑车Roadster在设计风格上是非常相似的,无论是大灯的造型还是简约的前杠,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预见的是,这套设计语言很有可能成为后续特斯拉新款车型的家族风格,未来的新款Model Y、甚至传闻中的入门级车型Model Q都有可能以此为基础。

内饰部分,结合此前的谍照来看,新款Model 3应该不会在设计上有太大变化,依旧沿用现款极简风格的设计,至于Model S上的半幅Yoke方向盘,应该会作为选装配置出现。在车机芯片方面,新款Model 3应该会升级最新的AMD Ryzen系列芯片,以此带来更强的性能和更流畅的使用体验。另外,新款Model 3在辅助驾驶层面势必也会有所提升。

至于动力和续航方面,此前曾有消息称特斯拉将会进一步优化新款车型的性能和续航表现。但我们认为,目前Model 3无论是性能、 *** 控、电耗还是续航能力,放在整个行业里依旧非常有竞争力,与其把成本放在提升性能上,还不如提升一下Model 3的底盘滤震和隔音表现。

根据此前的传闻,新款Model 3将会在今年正式发布,预计上海工厂也会同步改款,售价也有望进一步降低。如果大家有购买Model 3的计划,不如等新款发布后再做决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萝卜报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日,数十款新能源车宣布提价,其中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更是上涨了上万元,之所以这款系能源车的涨价幅度最高,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特斯拉Model 3是外国品牌;2、国产特斯拉Model 3有提高;3、品牌溢价

1、特斯拉Model 3是外国品牌

首先,不管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还是进口的特斯拉Model 3,这款新能源车的品牌都是来自美国的特斯拉,所以即便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也会出现大量的税费,所以国内买车选择特斯拉Model 3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旦国际局势出现任何情况,进口的品牌都会出现价格波动,而这一次特斯拉Model 3的涨价就是铁证。

2、国产特斯拉Model 3有提高

其次,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会提高价格,也是因为在配置上有一定程度的升级。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在动力方面会提高,而且在配置和内饰方面也会有一些变化,特斯拉此前也声明了此次涨价一定是“物超所值”,而不是单纯的加价不加量,不过具体升级如何还需要等新款的特斯拉Model 3发布以后才知道。

3、品牌溢价

最后,上面提到了特斯拉Model 3是来自美国的品牌特斯拉,特斯拉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火爆的新能源车品牌,所以特斯拉需要保证自家的独特地位,在价格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涨幅,这也是为了让品牌保持高格调,用行业内的话来说就是品牌溢价,是一个大品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现象。

作者丨吴晓宇

编辑丨周游

一辆 汽车 背后,存在着近3万个 汽车 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就像 汽车 的细胞,缺一不可。而随着疫情重心向海外转移,国内 汽车 制造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零部件短缺的钳制。

除吉利之外,上海特斯拉工厂被曝受海外供应链影响一度停工,而长城 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表示,随着疫情的逐步恶化,像芯片这类来自日本的高 科技 核心零部件也将影响供应。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而高技术的进口零部件更难找到替代品。

与此同时,受国际物流中断等影响,芯片、底盘、三电等多种零部件掀起涨价潮。后疫情时代, 汽车 零部件产业面临全盘洗牌。

“受北美疫情影响,公司的零配件暂时停发。”旭升股份一名高管向未来 汽车 日报(ID:auto-time)这样介绍公司目前的情况。

这家位于宁波的铝合金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是特斯拉的供应商之一,2019年,特斯拉为其贡献了逾5成收入。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公司所在地位于宁波,但其生产的产品并不能直供特斯拉上海工厂,而需要先出口到美国进行二次装配,再运回国内使用。

不止是旭升,随着疫情重心向欧美转移,更多零部件企业受到钳制。

在5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CEO邓纳尔表示,“由于疫情暴发,博世被迫关闭了全球近300座工厂中的100座。截至4月底,博世仍有27家工厂处于关闭状态。”而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球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

而 汽车 产业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零部件短缺的蝴蝶效应,迅速波及在华 汽车 制造商。

五一假期之后,特斯拉上海工厂未如期开工。谈及停工原因,特斯拉员工透露,“ 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海外零部件供应问题。 ”据特斯拉上海工厂负责人去年年底介绍,目前上海工厂的国产率约为40%,有60%的零部件需要向国外采购,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身结构件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元今年4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有少数零部件需要直接从海外进口或者委托一级供应商进口。目前东风乘用车库存的进口零部件足够支撑其现有订单需求, 但若疫情持续,预计断供风险可能会在5月底、6月初开始显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外资在中国 汽车 零部件市场已占到60%以上的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上,甚至有可能占80%以上,我国包括高端电子控制、传感器、转向系统等产品的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

具体而言,长城证券报告指出,目前进口金额排名第一的零部件产品为变速箱,变速箱从台架测试到冬夏季测试,至少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在几个月之内很难找到替代供应商,如果供应不及时,将直接影响相关车型的生产。

市场需求高,但零部件供应却短缺,一部分零部件产品价格上涨。据盖世 汽车 统计,以最常见的 汽车 轮胎为例,米其林早在3月就在美国市场涨价7%,在加拿大市场涨价5%;固特异4月起在北美市场上调了5%的售价;倍耐力也将轿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价格上调了5%。

汽车 电子元部件涨价的幅度更为明显。由于核心生产商来自日本和韩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难度和生产难度大幅增加,导致MCU价格上涨超过30%,MICC、电阻、硅片、面板和LED芯片等的价格更是直接翻了1至2倍。 有 汽车 零部件企业表示,涨价的情况可能至少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情况。

海外进口零部件受到阻断之际,我国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也因为出口订单减少而陷入危局。

“今年一季度,虽然国内疫情让整体轮胎市场承压,但我们公司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销往海外的,比如通用和福特就是我们的客户,所以略有盈利。”一家轮胎 汽车 高管向未来 汽车 日报介绍称, 进入3月中旬后,很多外贸订单被海外客户要求延后,甚至出现了货到码头没人去取的情况,预计二季度公司的业绩会受到影响。

也有零部件企业在财报中表达了对海外疫情延续的担忧。“疫情在海外扩散,公司下游国内外客户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停产。若全球疫情在短期内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控制,公司将产生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的风险”,富临精工介绍。而在今年一季度,富临精工曾逆市大涨,其净利润为8286万元,同比增长14909%。

而零部件需求量的下降,又将导致企业调整产能甚至降薪裁员。

上海汇众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布的《上海汇众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员工月度绩效工资调整通知》显示,从2020年3月起,将员工税前月收入下调222%。由通用 汽车 公司与上海 汽车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泛亚 汽车 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也被传出“调薪”和“要求一定比例的被动离职率”。

“全球疫情蔓延对吉利海外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吉利没有纯粹进口的海外一级供应商,只有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的部分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出现一些困难,主要涉及一些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 5月18日,李书福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这样说道。

李书福表示,中国 汽车 工业有些零部件还依赖国外提供。因此,中国车企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中国 汽车 工业。 此次疫情将推进 汽车 零部件深度本地化,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0万余家 汽车 零部件企业,但销售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仅为13万家。我国 汽车 零部件制造业存在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集约度不高的现象。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电动 汽车 中的IGBT零部件(电控核心模块,负责控制能源的变换和传输),在整个产业中面临较为严重的“卡脖子”风险。业内人士2019年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由于IGBT对各项性能指标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国内少有厂商研发生产,目前德国英飞凌包揽了几乎所有电动车的IGBT。

为了打破这一格局,比亚迪早早在IGBT领域布局,并于今年4月28日在长沙启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项目,计划建设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而2019年底,华为也被曝开始自主研发IGBT器件,《华夏时报》从行业人士处获悉,华为要做的是1200V IGBT,看好的是高铁、动车、 汽车 电子及电力设备市场。

实施“备链计划”,加快零部件本土化节奏成了行业共识。长城 汽车 宣称,在建设供应链的过程中,已保证50%-60%的自产率,“像变速箱壳体、发动机缸体最基础的部件都自己做,避免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而在这个方向发力的不只是自主车企。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此前曾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计划到今年7月提升至70%,今年年底国产Model 3将实现100%零部件国产化。”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中国由于市场大、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汽车 产业链在中国的布局是最全的,各大企业都有上万人的研发队伍,每年有百亿的研发投入。”因此,国内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会成为可能。

然而,核心零部件本土化并不意味着零部件“全球化”的完全逆转。“如果日本和美国企业将零部件企业迁移回本国内,则意味着物流成本会提升10%,这部分成本的提高政府无力承担,也会让 汽车 的总体成本提升20-30%。”董扬认为,出于成本考量,零部件逆全球化只是车企的一种考量,而非全部情况。

因此,外资零部件企业巨头与国内车企或其关联零部件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扩大其在华规模或成为新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自2017年来外资零部件企业与我国车企成立的合资公司约为12家。

有了此次疫情的启发,被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的 汽车 产业,会在下次危机到来时底气十足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35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