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人眼中的2018,是寒冬深入还是阳春将至?

物联网人眼中的2018,是寒冬深入还是阳春将至?,第1张

蜂窝模组出货量将会激增,但市场会重新洗牌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龚勇

细分的场景,行业的渠道,核心的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物联网领域经理 谭华

2018年,不是寒冷,是火炉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务经理 孙芃卉

物联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Semtech 市场战略总监 甘泉

2018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却是物联网是的“初春”

厦门南鹏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王铎霖

物联网需打破落地难、盈利难的质疑

日海智能市场经理 谭梦溪

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伯林

先回归产品本质,其次是物联网。

深圳市汇径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科彧

物联网的窗口期说了这么多年,或在2019至2020年真的降临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 邹达

物联网不能只停留在“将来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的概念中

北京羿娲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VP李博

物联网市场上拼价格抢市场并不明智

奇迹物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杨仁磊

聚焦用户与产品,就无惧外部环境

杭州中科思创射频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玉锋

NB-IoT将成为万物互联的万能钥匙

芯翼信息 科技 市场总监 陈正磊

物联网连接增长依旧强势,国产芯片迎来良机

上海移芯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总监 杨月启

物联网并未达到预期,但不用怀疑未来的潜力

利尔达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 徐海

物联网渐行渐热,应用遍地开花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荣祥

2018年是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一年, 2019年将会是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年

上海桑锐电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吉泰

NB-IoT量价齐飞,为物联网打开了突破口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潘巍松

期待5G商用,实现无人驾驶、MR影院影院等应用

深圳前海翼联 科技 有限公司 企划主管 陈奕榕

物联网平台化没有想象的市场效果,头部玩家还没出现。

深圳市飞思捷跃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杨捷

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提升需求迫切

深圳思凯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光华

AI和IoT紧密结合,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最大商机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原

产业周期起起伏伏,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杭州数蛙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霍燕林

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热捧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K/3事业部总经理 张剑云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十年一定是物联网行业的春天。

成都精位 科技 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总裁 周宏亮

物联互联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锐骐(厦门)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锐骐 科技 董事长 谢洪泉

明确公司定位,聚焦产品与方案迎接新一轮洗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理 杜利征

物联行业已是“冉冉之星”,何以谈“寒冷黑夜”

上海莱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何良龙

物联网企业从单一供应商向解决方案转变

苏州芒种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薛明刚

物联网应用在普及性和上档次两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北京优锘 科技 有限公司 VP 沈祎岗

工业物联网项目数量在逆流而上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VP 庄正军

物联网概念热不热,与企业不相干

北京九纯健 科技 发展有公司 副总经理 王小永

2018年是一个重新洗牌,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时机

机智云创始人兼CEO 黄灼

物联网或将崛起于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七牛云边缘计算及IoT负责人 陶纯堂

5G技术的到来让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值得看云技术有限公司CEO 许明

物联网进入跨品牌跨品类跨协议的智能互联时代

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戴筱倩

技术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上海艾拉比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 万学靖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从产品推广到用户运营的转变

富连网智能家居 科技 服务公司 生态链商务拓展总监 刘威

一站式物联网私网部署及相关应用方案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罗万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孙伟仁

智慧零售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市场崛起迅速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艳霞

共享单车风光不再,电动车和智能锁迎头赶上

MiraMEMS Marketing吴子健

深挖企业需求,瞄准To B领域

赫里奥(苏州) 科技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剑宇

消防领域刺激了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锦荣

新零售方案的视觉识别技术趋于成熟

安徽耐可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CEO 张治国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正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根据沃达丰公布的最新“2017年物联网市场晴雨表”,在物联网的具体行业场景渗透上,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公共部门、医疗、能源与公共事业;同时未来渗透率增长较快的分别为能源、零售、医疗。
在于上海举行的“2017物联网产业峰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正积极布局下一代物联网络。
随着以5G技术为标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万物互联、万物感知正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瓶颈显现,眼下正迎来物联网时代,更多的联网设备将是各类智能终端,包括摄像头、冰箱、种种传感器……物联网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
国内物联网产业经过近十年发展,目前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现在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在内物联网产业比较丰富。相关主管部门不久后可能会发布关于物联网产业产品目录。现在,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突破9300亿元,从区域来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物联网发展比较聚集。
预测到2025年,所有物联网连接中的72%将使用WiFi和Zigbee这样的短距离传输技术。物联网蜂窝连接到2025年将达到220亿个(2015年底这一数字为334亿),其中大部分将基于LTE。互联车辆将成为一个关键领域,2025年45%的蜂窝物联网连接将会在这个领域。
物联网的技术前景是广阔的,在目前的消费背景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式产品出现,这些正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投身于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是很有前景的一件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406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