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百家便利店关停倒闭 无人便利店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北京两个月以来有近两百家便利店关停倒闭,作为去年的“当红炸子鸡”无人零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也是频频遇冷,多家宣布停止营业,行业面临很大的质疑,无人便利店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2020年我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仅仅40百万元,预计2018年我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将达200百万元,并且预测在2020年我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
2017-2020年我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无人便利店缘何兴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红利逐渐衰竭,传统便利店也面临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便利店的运营成本不断飙升的问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的无人便利店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在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的便利店一些缺点得以改造,并有着明显的优势。无人便利店是一种免排队,自助结账的服务商店,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应用场景多。同时还能做无人便利店+O2O模式,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相比较于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有两大优势。
此外,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店具有建设快速,人工成本低,布点范围空间广阔的特点,可以建在许多传统零售店无法开展的地方但人流量也很大的地方。
对运营方来说,所需要的管理成本更低。一般来说,传统超市收银员,售货员至少三人以上。而无人便利店,只需要一个供货员就可以了,这部分人力成本的减少,压低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便利店的利润率,使之更有竞争力。
最后,像中国的大多数“风口”一样,投资机构及各大互联网巨头的一致看好,更是把无人便利店这一“风口”推向了高潮。自阿里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今年阿里以5亿入股喜士多,其原因就在于便利店的消费频率高,用户黏性也不差,很容易与电商的现有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对新零售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京东通过与传统的夫妻便利店进行合作,通过自身强大技术实力对传统店进行赋能,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
多因素压制下,无人便利店隐患层出不穷
从2017年底到今年的上半年,行业不断发生动荡。51零食卖给猩便利,果小美并购了番茄便利,在今年的8月,北京邻家便利店因为背后资金方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银行账户冻结,一夜之间168家店铺全部关门。
那么,当年红极一时的无人便利店如今为何遭遇窘境呢
1、投资机构由于有着不小的资金成本,更加着急于所投项目的快速变现,所以往往更喜欢短期快速占领市场,拿下市场份额,时间是他们的敌人。因此在资本的加持下,一些新兴品牌的便利店一味追求店铺数量的增长,抢占市场,为日后的管理,运维,资金流的管理产生了极大的隐患。
然而店铺的运营是一个“精细活”,需要从店铺选址,运营机制,管理水平,周边环境等方面认真考虑,才能下手,并不适合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扩张。
一方面,便利店所依存的快消品行业本身毛利率水平就很低,加上店铺运营所需要的各项成本开支,如果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营收与足够快的周转,一旦盈利能力出现问题,很容易关门。另一方面,零售的本质还是供应链,开辟一个新的城市,就意味着要开辟一条完整的,全新的供应链生态体系,然而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花时间,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快速扩张。
所以快速扩张的后果只可能是成本快速上升,营收远远跟不上,长期出现了恶性的负现金流。
2、没人监督。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中国人的素质还不足以支持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活下去。在今年的5月份,近期,在杭州,广州等地发生了多起便利店偷窃案件,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流浪汉等闲散人员长期逗留在便利店也给消费者的体验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无人值守也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合作运营降低成本,技术驱动提高效率
作为最古老的商业形态,零售业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无人零售等新兴零售业态的发展前景虽然仍处于一片迷雾之中,但运用技术进行赋能,提高快消品行业的效率则是时代的一大趋势。
跟上这一趋势,不妨从运营与技术两方面进行惊喜布局。
1、不妨与传统便利店进行合作。正如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说的那样,无人便利店和传统便利店是共生的关系,无人便利店生存在低流量的地方,形成和传统便利店的互补,并利用传统便利店作为前置仓,让双方的成本得以降低。
传统便利店的优势是存在人工服务,因此购物体验好,本身处也在人流量高的地方。而无人便利店则是位于一些特定的场所,长处在于提供24小时服务。因此,无人便利店从某方面来说,是对传统便利店的一个补充,无人便利店利用“传统便利店”当作大本营,即省去了极大的自建仓储,运输等成本,还增加了传统便利店的额外收入。
2、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在新技术催生新渠道的大背景下,无人便利店天然能从顾客一次次的购买行为中积累足够多的大数据,当这一数据越来越大的之时,就会反哺供应链,告诉运营方,什么才是顾客最需要的商品,哪些商品好卖,哪些商品不好卖,从而精准洞察顾客需求。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零售本质上都是在及时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这一点上,虽然无人便利店也存在着不小的劣势,比如无法提供一些高毛利的生鲜,熟食等,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近日,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东西买完就能走。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之后就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不过这家超市只是试水,商用暂无时间表。
技术加持难以驱除消费场景诟病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被业界炒的异常火爆,而无人超市的出现可以说让人工智能高频次落地化成为了现实。
就拿这几天刷屏的杭州无人超市来看,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其中,关键就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因此,相对于亚马逊所采用的计算机视觉,这种技术虽然成熟、廉价,但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成本硬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货圈全创始人张泽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至少有560万家杂货铺,这560万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差不多10万亿,“无疑是个巨大而又杂乱的市场”。
从商业角度上看,无人超市瞄准的应该是人力节省、提高购物体验,以及可以大规模复制、规模化的目标。比如,日本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就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未来也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
无论零售业态如何变化,提升运营效率是永恒的目标,无人便利店节省人力、租金成本,但管理成本是否真正降低还有待观察,原因在于当前技术应用并不成熟,真正的无人化运作并不可行。
情怀缺失和产品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诉求
相比无人超市,有些人们更喜欢的是真实的世界,无人便利店是很方便,但是少了些许温柔。我们进店买商品只能通过冰冷的机器,不会说话,不能提供消费参考,不能及时遏制不良的消费行为。人们对于无人消费的认可度并不高,目前仅有的只是对于新鲜产品的好奇感。
生鲜品对于现阶段的无人超市来说,显然还是有一定的难题,因为生鲜品不同标准化的商品一样,受制于个人喜好、生鲜品的成长环境等因素,生鲜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存在过度挑拣的弊端,而技术能力又达不到严格监管的力度,别说是无人超市,即使是现阶段的小区便利店仍然免不了因为用户的个人喜好对于产品的挑拣,而生鲜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也许在挑挑拣拣中原有的新鲜度也早已流失,这种先天性的生鲜弊端对于无人超市来说难度更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商业模式和场景在不断融合变革,无人超市可以说带给我们一个颠覆传统购物场景的购物体验,但受制于多方因素的制约,这种先进的购物理念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还有待时间检验。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具体的说就是在农业、物流、能源、环保、医疗等重要领域都将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物联网将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应用,催生出无人零售、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正在破题,一系列“独角兽”企业有望诞生。
扩展资料:
物联网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事业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农业标准化生产监测:是将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实时撑握农业生产的各种数据。
2、动物标识溯源: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达到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和监督的有效结合,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的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溯源和处理。
3、水文监测:包括传统近岸污染监控、地面在线检测、卫星遥感和人工测量为一体,为水质监控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平台,为湖泊观测和成灾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与验证途径。
二、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电梯安防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电梯外围的传感器采集电梯正常运行、冲顶、蹲底、停电、关人等数据,并经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物联网的业务平台。
2、输配电设备监控、远程抄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所有供电点及受电点的电力电量信息、电流电压信息、供电质量信息及现场计量装置状态信息实时采集,以及用电负荷远程控制。
3、企业一卡通:基于RFID—SIM卡,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门禁、考勤及消费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物联网在服务产业中的应用
1、个人保健: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体检。
2、智能家居: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完成家电控制和家庭安防功能。
3、智能物流:通过GPRS/3G网络提供的数据传输通路,实现物流车载终端与物流公司调度中心的通信,实现远程车辆调度,实现自动化货仓管理。
4、移动电子商务:实现手机支付、移动票务、自动售货等功能。
5、机场防入侵:铺设传感节,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 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四、物联网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
1、智能交通:通过cPs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可以查看车辆运行状态,关注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及车辆的拥挤状态。
2、平安城市:利用监控探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l19、l12等交互,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3、 城市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城市部件的分类、分项管理,可实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
4、环保监测:将传统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环境监测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
5、医疗卫生:远程医疗、药品查询、卫生监督、急救及探视视频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在物联网前沿领域实现领跑
“无人超市”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新型业态,但现在似乎很多人尚未理解这种业态的本质,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无人超市”要获得生存空间,它不应该叫“无人超市”,而应该叫“无人便利店”,在此,我既要说明为什么超市不能无人(或无员工),又要说明如果要“无人”就只能是“便利店”?
对此,我们需要去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淘宝或天猫在存在沃尔玛、步步高之类大型购物商场的情况下会出现?或者说在各种实体店风华正茂、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还会出现?
第二,为什么天猫销售额年年递增的格局与优衣库等实体店疯狂扩张的格局能够并存?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去理解人类行为。对于人这个社会性动物来说,人类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交易行为,一类是交往行为。
网上商城偏重交易行为,而弱化了交往行为。这种对交易行为地偏重所带来的好处是:它通过对信息的良性处理,降低了交易成本,它所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对人们所造成的不便利,如柠檬问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等,还有就是节约了时间成本,包括搜寻成本和时间的机会成本。
所以,交易行为所带来的便利性,就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上,让人们的讨价还价能够简单明了的进行。为了便于区分,我将此称为 “交易性便利” 。但是这种便利性和无人便利店的便利性要求是不同的,我将在后文对此进行解答。
那么,实体商场所偏重的又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交往,它弱化了交易行为,而强化了交往行为,购物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地交往方式。
社会交往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本能,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生活,它要求人们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种互动与线上的互动是有本质上的差异的。从本质上来说,交易行为所体现的是信息和商品的流转,但交往行为所体现的是人类情感与文化的交流,在交往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情感与文化地输送与输出、相互碰撞。
在此,交往和交易行为对于时间的观念是不同的。在交往行为中,时间成为了消费品——闲暇,它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但在交易行为中,时间不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它要么转化为收益,要么转化为成本,人们关注的是结果。从这个方面来说,交往行为以消费时间为乐,而交易行为则在拼命地节约时间。
所以,在交往行为中,人们购物过程的时间厚度和丰盈度,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愉悦度和满足程度,即交往行为过程本身能带给人们满足。因为这种满足和愉悦感不是通过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满足呈现的,而是通过直接的感官获得。这种感官就来自人与人即时地沟通、文化互融互动,人的一般社会本质就是这样,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的社会本能需求的满足。
但在交易行为中,人们并不能从交易行为本身获得满足,而是将这种满足寄托在被延迟消费的商品上,所以它并不关注过程。
如果超市变成“无人的”,那么它就失去它存在的必要,因为超市是实现人类情感和文化交流的地方,它是一个体验文化和情感的场景。我们通常去逛街,总要携一俩好友才会觉得有意思,在这种情况下,购物就成为了一种交往方式了。越来越多的超市通过融入人文色彩来吸引消费者,就是这个原理。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的是,在人类世界,创造价值的一定是劳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这样。资本永远只是在服务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那么资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由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社会本质决定的。
如果从商业社会的整体来看,任何一个新型业态的出现,至少是进一步深化了商业社会的分工体系,不是将人替代,而是将人解放了出来,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效率。所以,网上商城的出现,是满足人们对“交易便利性的需要”,它与超市能共存的原因,是因为更精细的分工,它们分属分工体系的不同层面,它们满足人们的需求点不同。
弄清楚上面两个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若要无人就只能是“便利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弄懂了“无人便利店”与“芙蓉兴盛”等便利店的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无人便利店”及它的便利性在哪里?它也决定了“无人便利店”的选品和选址问题。
事实上,“无人便利店”与“芙蓉兴盛”即不是互补的,也不是互替的,即它们并非构成竞争关系,它们只是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从现在去看,按流行的说法,无人便利店是属于缝隙市场。它们之间的区别需要从它们对“便利性”的理解来看。
事实上,“芙蓉兴盛”这种便利店针对的是整个家庭,它们将便利性定义在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上,所以,在它们的选品上,聚焦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柴米油盐酱醋、小孩生活用品等等;而在选址上,始终围绕小区而建。可以说,它们这种便利店占据了这个市场的主流区域。
而“无人便利店”需要覆盖芙蓉兴盛这类尚未覆盖的市场,所以,它们需要重新去定义“便利性”。这种便利性既要有别于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的便利性,也要区别芙蓉兴盛所带来的便利性。我认为它的便利性应该体现在“应急”上,如果硬要拿一个现实的存在物来说明这种便利性,我想应该是城市公共洗手间。
一方面,它能满足及时性消费需求,这是网上商城的便利性无法体现的,另一方面,它24小时开放,这是芙蓉兴盛无法做到的,尤其在北方,冬天太冷的情况下,很少有商店在夜间开门。所以,它可以存在恶劣条件的地方,这种便利性也是芙蓉兴盛无法完全做到的。可能在这些条件下人少、需求少、额度也不大,但是这却是一个长尾市场,例如,后半夜总有些人在外面。
所以,这种便利性就决定了它的选品主要集中在水、饮料、方便纸巾、速食及其他便利性食品。而选址应是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而且在车站、码头、机场、景区等人流较大的地方,它的成本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这些地方成本本来就相对较高。否则,它的成本优势很难获得消费者的吸引力。
很多人都在说“无人便利店”的优势是成本,因为降低了人工,事实上,它会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如电、暖气或冷气等成本。即便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也不会形成它的优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它的真正优势体现在它的便利性上,它的市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尾市场”,我把它称为“钻孔”,例如,在川藏路上,每年走川藏路旅游的人不计其数,但几乎没什么商店,如果在这上面增加“无人便利店”,它就真的是“应急”。只有当它做到了无孔不入时,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所以,我将本文的内容总结如下:
这四种商业业态,彼此都不构成严格的替代关系。事实上,这种结构也告诉了我们,人工智能对人类不会构成替代,它只会和人类分属不同的分工体系中。它的出现只会深化人类社会的分工。所以,科技所带来的进步,要体现在社会进步上,是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2017年是无人便利店元年。
7月8日,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现场,阿里巴巴打造的无人店“淘宝会员店”正式面世。阿里鱼 表示,自从阿里全力推进新零售以来,一直在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这家店就是阿里新零售的一个方向。
小咖从现场了解到,这家店面积约200平方,可承载50人同时在店购物。“淘宝会员店”后台物联网支付方案主要由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承担,而设计和执行团队由阿里鱼负责。相比2016年底亚马逊公布的Amazon Go可承载20人同时购物有了长足进步。
购物流程
1)进店
小咖从现场了解到,进店需要拥有实名认证的大陆支付宝。进店前打开手机淘宝APP,扫描门店专属二维码后会出现一个“支付宝免密付款”的授权界面,同意授权后会得到一个入场码,然后拿着这个入场码在无人店门口类似于地铁闸机前扫描,就可以通过身份认证。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小咖,这个入场码和闸机扫描是整个无人店的核心部分。他可以将顾客淘宝ID,支付宝ID,无人店三个系统连接,是无人店提供无人化服务的基础保证。
2)购物
无人店商品分为轻餐饮,实体商品和与手淘相连的购物大屏三种。
轻餐饮:主要售卖简单的点心和咖啡饮品。在轻餐饮处点餐,顾客只需要报自己所需,系统会根据所点内容自动从支付宝扣款,不需要拿现金更不需要拿出手机。点完餐后在旁边等待,旁边会有一个显示屏,走到显示屏前,屏幕会显示是否点餐,如果点餐了还需要多长时间等待。
实体商品:实体商品陈列在无人店两边货架上,如果喜欢就可以立即拿走,到出店口的购物通道即可。
购物虚拟大屏:顾客坐到大屏边,一点屏幕就会出现一个商品界面,点每一个商品就可以将商品拖入购物车,同时手机淘宝APP购物车也会同步显示。
虚拟购物大屏上方摄像头
小咖从现场了解到,手淘与虚拟大屏可以同步的原因是顾客从大屏旁边坐下时,上方有一个摄像头,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而顾客的淘宝ID和生物体征在进店闸门处已经认证。
3)支付
购买餐饮的顾客在餐饮区就已经自动支付,购买实体商品的顾客只需要走到店门口的购物通道,从这里走出系统会自动结账,同样无需收银员更不需现金。
左边购物通道 右边无购物通道
如果顾客未购物,那么只需要从店门口的无购物通道走出即可。
技术负责人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介绍说,这套技术方案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
在曾晓东眼中,无人零售店是这样的存在:每位进店客人都会被单独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订单,而支付是一个电子支付。无人零售店不只是为了让客人在逛零售店时有酷炫的体验,这一技术也是带领线下实体店开拓出零售业的新大陆。
无人店为什么会火
无人店在自去年12月份亚马逊的Amazon Go视频出现以来一直为业界热议,而2017年业内对无人店的追捧更是到达狂热的地步。无人店为什么这么火,小咖认为主要有两种原因:
1):无人店解决了困扰整个零售业“人”的问题。零售长期以来就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随着人工成本上涨,实体零售不堪重负。为了让企业存活而不得不采取裁员方式,但是裁员就会陷入服务水平下降,顾客流失的死循环。无人店的出现,将极大的减少人的使用,但服务并没有降低。
2):无人店背后的技术突破。无人门店一直都是零售人梦寐以求的,但是门店要想无人或者少人服务,就必须解决支付问题。在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无人的要想做成,就必须靠人的道德约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支付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突破,这一且成为可能。
目前市面上无人店主要有三种存在:一种是类似于高鑫零售正在是运营的冰果盒子便利店,一种是市面上运用很广的自助售货机,另一种就是阿里巴巴今天公布的无人店“淘宝会员店”。但至今为止,除了自助售货机,其他无人店尚不能大规模商用。
阿里发展无人店的原因及价值
为什么要发展无人店,蚂蚁金服曾晓东告诉小咖,“无人零售店背后的技术,就是想提高零售店的效率,降低零售店的成本,让零售店变得更智能、更善解人意,但我们研究的不仅仅是无人零售店,而是一套能开放赋能的物联网支付技术。
同样,阿里鱼负责人应宏表示,”淘宝会员店”的未来并不是阿里独自去开店,而是在技术和成本达到一定标准后,阿里会将这套技术授权给更多的商家,阿里的作用就是基础设施服务商。
另外,小咖了解到,阿里的无人店还可以将顾客在店铺的各种行为、互动以及各种细节,都能被系统性地数字化并沉淀下来,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会让实体店老板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店铺、以及自己的客人:客人逛零售店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客流最密集,哪个货架客人停留的时间最长。
实体店老板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做出决策:爆款商品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摆放的位置;客人最喜欢走的路线是否应该再优化一下货架以及商品摆放策略;客流高峰期间的销售业绩如果表现平平,是不是该考虑更换一下高峰期间的推荐商品。
无人便利店更是巨头们为了找寻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者说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才会做的新尝试,同时无人便利店的前期投资比较大,成本回收周期必然会比较长,个人认为近几年内并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条件。然而无人便利店也有其优势,比如,拿了就走的购物方式能够减少用户的排队时间,进一步提升购物体验;其次,通过智能物联网设备如摄像头等,能够分析用户的购物行为和习惯,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