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火了,归功于新零售还是人工智能?

无人超市火了,归功于新零售还是人工智能?,第1张

突如其来的“无人超市”,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尤其是“无人”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了人机器智能替代人工的趋势,也有人将之归因为“新零售”驱动的成果,甚至以“第四次产业革命”来大唱赞歌。

可“无人超市”在国内的爆红终究还是晚了一步,亚马逊在去年12月份就推出了新型概念店Amazon Go,日本的媒体在今年4月份便开始大肆渲染“无人收银系统”。只不过,无人超市在国内的爆红,得益于流量黑洞的马云爸爸、颠覆升级的新零售,以及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比国外来的更加直接。

谁在拥抱无人超市?

7月8日,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落户杭州,按照媒体描述的场景:扫码进店,拿了东西就走,支付宝自动扣款。“淘咖啡”仿佛是一把神奇钥匙,一不小心打开了一个万亿规模的新市场,原来形形色色的“无人超市”已经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落地,缤果盒子、Take Go、F5未来商店等无人便利店开始扎堆。

为什么要普及“无人超市”,除了科技发展的“煽风点火”,控制成本大抵是最能让人信服的答案。有数据显示,即便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毛利润仅为15%-20%,其中人力成本占到了12%左右,为了节约成本、解放劳动力、弥补用工短缺,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却也是料想之中的解决方案。尽管中国零售业的人力成本仅占7%左右,缓解雇佣成本过高带来的盈利压力,几乎成了零售行业每一个环节的诉求。

欧尚、大润发、沃尔玛等线下连锁商超,以及娃哈哈、伊利等快消品巨头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降低人工成本的必要性。沃尔玛在今年6月初推出了自助杂货售卖亭,伊利、娃哈哈等纷纷联手深蓝科技无人便利微店,趋势不证自明。

可“无人超市”真能如其所愿吗?有消息称,一个Amazon go店面的投入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如果只是为了替代几个收银员的降本效应,付出如此巨大数量级的代价或许并不是一个正确选择;阿里的“淘咖啡”还只是一个概念店,噱头成分大于实际;缤果盒子还在小范围投放,能否经得住人性的考验尚不得而知,而深蓝科技的Take Go还处于试验阶段......

不过,海外曝出的坏消息是,Amazon go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在数百平米的无人超市里,一旦选购人数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用户行为及选购的产品标签。相信国内的“无人超市”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只是被有意公关和谐掉罢了。

无人超市还有多少坑?

记得刚刚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画这样一张饼:所有的商品都被贴上RFID标签,在超市购物时无需在收银台人工盘点,机器自动识别商品的RFID标签即可完成付费。然而终其四年大学时光,这种场景在实验室里都未曾模拟过,或许招生老师还会接着忽悠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

不同于学院派的教授们,商业市场的弄潮儿们向来都是实干派,无人超市也好,无人便利店也罢,个中解决方案确实和RFID有些关联,并加入了人工智能的元素。

亚马逊是这样描述Amazon go的:顾客只需下载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扫码成功后,便可进入商店开始购物。Amazon Go的传感器会计算顾客有效的购物行为,并在顾客离开商店后,自动根据顾客的消费情况在亚马逊账户上结账收费。其中涉及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深度学习等技术,核心在于识别动作、商品和人,通过位置或姿势进行关联,亚马逊也形象地称之为“just walk out”技术。

深兰科技的Take Go看起来比亚马逊走的更远,官方宣称应用了应用了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技术。比如说通过人自身的手脉识别,扫手就能进店。

相比之下,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无人便利店的解决方案要更加纯粹。除了“进门”的扫码技术,选购、跟踪、购买等大多基于RFID技术,付款方式也是大众习惯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扫码支付。

究其根本,亚马逊、Take Go的人、动作、商品等识别跟踪技术和无人驾驶“师出同门”,但并没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声明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是应对十分复杂的场景,Amazon Go在20人进入时的系统错乱已经是例证。同样被高估的还有RFID技术,不仅是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核心,也扮演了识别物的角色,但RFID技术本身就有诸多痛点,比如标签被撕毁后无法识别、存在较高的差错率、缺少行业标准等等。

总之,这些技术不解决,无人超市的大规模普及仍然存疑。

求救人工智能还是新零售?

什么是新零售,马云给出的定义是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而在新零售概念的背后,尼尔森和麦肯锡给出了更加实际的答案。尼尔森在《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购物者的购物习惯日益成熟和网购渠道的进一步渗透,便利店和网购的渗透率分别从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这一趋势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对传统大卖场和超市的转型要求。

麦肯锡在《2017中国数字消费者研究重新定义新零售时代的客户体验》中有着类似的观点,虽然全渠道成为新常态,但线下渠道仍是客户体验和销售转化的重要节点。以消费电子品类为例,93%的消费者会先在线上研究再到实体店体验;96%的消费者会在线下渠道体验或购买。

由此来看,马云所希冀的新零售,绝非是借无人超市来取代线下零售店,而是为了弥补电商欠缺的线下体验。或许应该这样理解马云心中的“无人超市”,用户在无人门店里体验消费,然后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再利用物流送到用户手上,这样一来便打通了电商、物流、线下等一系列环节。新零售的本质是取消中间环节,而非单纯的降低人工成本。

很明显,新零售的初衷并不是无人超市的扎堆者们所乐衷的,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取代人工,以新的模式占领线下。那么,人工智能会是无人超市的靠山吗?

在各家的解决方案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即通过深度学习教会计算机认识商品,消费者自助购买时,计算机通过店内摄像头识别商品的类别价格,消费可以实现自动扣款,无需消费者人为结账。可就目前来看,除了尚未商用的无人驾驶,这种视觉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然是空白,而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能够跑过无人超市短暂的火热周期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无人超市会成为一种标配,但市场上的玩家也会一茬接着一茬。

一个朋友的答案再次给无人超市泼了一盆冷水:现在外卖那么发达,干嘛非要出门去超市,即便心血来潮逛超市,重点在于逛啊。

这一代创业者的优点是善于发现并抓住风口,缺点也恰恰是这种功利性。无人超市还有多远我不知道,但小区门口的自动售货机离饱和还有很远,何不借这个成熟的无人售货机器脚踏实地的教育用户呢。路要一步步走,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那啥!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近日,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没有收银员,无需排长队、东西买完就能走。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通过闸机时扫这张电子入场券,进入店内之后就可以购物了,进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机。不过这家超市只是试水,商用暂无时间表。

技术加持难以驱除消费场景诟病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被业界炒的异常火爆,而无人超市的出现可以说让人工智能高频次落地化成为了现实。

就拿这几天刷屏的杭州无人超市来看,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其中,关键就在于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目前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术。可以说,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因此,相对于亚马逊所采用的计算机视觉,这种技术虽然成熟、廉价,但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成本硬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了1300亿元。货圈全创始人张泽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至少有560万家杂货铺,这560万杂货铺一年的销售额差不多10万亿,“无疑是个巨大而又杂乱的市场”。

从商业角度上看,无人超市瞄准的应该是人力节省、提高购物体验,以及可以大规模复制、规模化的目标。比如,日本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就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未来也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

无论零售业态如何变化,提升运营效率是永恒的目标,无人便利店节省人力、租金成本,但管理成本是否真正降低还有待观察,原因在于当前技术应用并不成熟,真正的无人化运作并不可行。

情怀缺失和产品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诉求

相比无人超市,有些人们更喜欢的是真实的世界,无人便利店是很方便,但是少了些许温柔。我们进店买商品只能通过冰冷的机器,不会说话,不能提供消费参考,不能及时遏制不良的消费行为。人们对于无人消费的认可度并不高,目前仅有的只是对于新鲜产品的好奇感。

生鲜品对于现阶段的无人超市来说,显然还是有一定的难题,因为生鲜品不同标准化的商品一样,受制于个人喜好、生鲜品的成长环境等因素,生鲜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存在过度挑拣的弊端,而技术能力又达不到严格监管的力度,别说是无人超市,即使是现阶段的小区便利店仍然免不了因为用户的个人喜好对于产品的挑拣,而生鲜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也许在挑挑拣拣中原有的新鲜度也早已流失,这种先天性的生鲜弊端对于无人超市来说难度更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商业模式和场景在不断融合变革,无人超市可以说带给我们一个颠覆传统购物场景的购物体验,但受制于多方因素的制约,这种先进的购物理念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还有待时间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tougao/6031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